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主要從事高性能無機非金屬材料的設計理論及結構與材料性能關系、材料合成的物理化學與制備科學、新材料探索等方面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了營造實驗室創新、求實、開放交流的學術氛圍,設置了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2011年開放課題申請事項如下: 一、資助方向: 1. 結構陶瓷與陶瓷基復合材料 2. 能源與環境材料 3. 生物醫用材料 4. 超微結構與計算材料 二、申報條件: 1. 申請人應為具有博士學位、在崗高級技術職稱的科研人員(含副高級職稱),在相關領域有相當的技術積累,且有穩定的科研隊伍支持項目執行。課題責任人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優先資助中青年學術骨干。 2. 申請人須根據實驗室開放課題資助方向與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職科研人員聯合申請。 3. 申......閱讀全文
12月10日至12日,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學術研討會(東山系列學術會議)-“陶瓷微結構與性能關系”專題在蘇州舉行。本次專題會議隸屬“東山系列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結構陶瓷工程研究中心與無機材料分析測試
會議現場 11月23日至25日,第五屆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學術研討會(東山會議)-“功能材料”專題研討會在蘇州東山賓館召開。本次專題會議隸屬“東山系列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中國科學院無機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協辦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引進了德國徠卡DM2500M萬能研究顯微鏡,該顯微鏡具備明場,高性能暗場,高性能偏光,微分干涉等強大功能,配備了世界最大口徑的德國LEICA 和諧型物鏡。這一采購,使實驗室的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研究得到了世界頂級顯微鏡的裝備保障。
中科院位于華東地區的兩大材料科學研究基地。分別是坐落在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295號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及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大道519號的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在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中國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研究結果,中科院在材料科學領域
固體物理所孟國文研究員應邀訪問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固體物理所副所長孟國文研究員在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作學術報告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孟國文研究員應邀于10月8日訪問中科
9月15日,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江東亮主持。嚴東生院士、郭景坤院士、袁渭康院士、李龍土院士、江東亮院士、李曉光教授、陸衛研究員、張荻教授、周延春研究員、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羅宏杰研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5月27日,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江東亮主持。郭景坤院士、袁渭康院士、薛群基院士、江東亮院士、趙東元院士、
7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鄭仁奎研究員到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交流訪問,并做了題為“‘氧化物薄膜/鐵電單晶’異質結中的晶格應變效應和鐵電場效應”的學術報告。磁性材料事業部副研究員王保敏主持報告會。 鄭仁奎在報告中介紹了氧化物薄膜晶格應變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結構陶瓷中心主任董紹明研究員和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國軍研究員的積極倡導及籌備下,第一屆“陶瓷材料在能源和環境中的應用”國際研討會(Shanghai Workshop on Ceramic Materials for Energy a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具有成本低、無毒無污染、制造工藝條件溫和、適合大面積連續化生產等優點,是當前新型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具有納米多孔結構的半導體光陽極是DSSC的核心組成部分,采用有序、多功能的新型納米結構替代傳統由納米顆粒構成的無序光陽極,是DSSC基礎研究領域的前
據科學網報道,中科院上海硅酸鹽高性能陶瓷與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納米結構光陽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由李效民研究員和高相東副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究出多種基于TiO2納米管陣列的有序光陽極和基于氣凝膠結構的新型復合光陽極材料。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先進材料雜志。
9月21日,上海市長寧區委、區政府組織召開“2010年長寧區人才工作會議暨領軍、拔尖人才命名表彰會”。 會議傳達了上海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加強長寧區人才工作實施的若干意見。為表彰各行各業涌現出的一大批優秀人才,鼓勵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授予39位同志“長寧區第二屆領軍人才”
報告會現場 11月2日,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人力資源處、科技發展部、團委聯合組織舉辦了第三屆“擷英”青年學術報告會。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龍根主持了此次學術報告會并任評審組組長。 王龍根首先介紹了學術報告會的重要意義,并強調“擷英”青年學術報告會旨在增強所內學術氛圍
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河北省科技廳: 2013年,科技部委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材料領域與工程領域6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評估。根據專家評估意見,現將2013年材料領域與工程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通報如下。 一、五年整體發展情況 五年來,材料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從科技部官網獲悉,近日,科技部發布通知開展國家重點實驗室2018年度評估工作。 通知指出,2018年將對43個工程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見附件1)和21個材料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見附件2)進行評估。工程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的具體工作委托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承
其中工程科學領域35個,材料科學領域19個 據科技部網站消息,科技部日前下達2008年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部門重點實驗室評估計劃,全文如下: 教育部科技司、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技與質量司、中國科學院綜合計劃局、河北省科技廳: 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和《關于做好2004
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消息:今年科技部對54個工程和材料領域國家和部門重點實驗室組織了評估。其中工程領域34個,材料領域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0個,部門實驗室4個。評估結果如下: 一、工程科學領域實驗室評估結果 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安全控制和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動力工程多相流國
最近,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與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光電化學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 課題組博士研究生邵芳在導師孫靜研究員的指導下,探索制備了一種基于Cu/Cu2O的半導體液結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具有原料豐富、成本低廉、制備方法簡單、低溫易控等優點,
近日,中科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揭曉,中科院共有50人獲得此項獎勵。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張玲霞副研究員名列其中。盧嘉錫青年人才獎設置的目的是為了獎勵具有良好的潛質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科技人員。 張玲霞簡介: 張玲霞,女,1975年1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自然出版集團今天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合作出版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計算材料學》),這將是中國首個“自然合作期刊”。 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出席簽約儀式,他表示,“我們很高興成為“自然合作期刊”在中國的首個合作伙伴。協議
會議現場 6月7日,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召開。兩院院士嚴東生、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景坤、中國工程院院士袁渭康、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東亮、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李曉光、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陸
面對全球嚴峻的抗癌形勢,如何在提高癌癥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以減輕病人痛苦并延長生存期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臨床研究表明,藥物的治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藥物與亞細胞結構及生物大分子等(如線粒體、DNA、RNA等)的有效相互作用。大部分抗癌藥物通過損傷細胞核內DNA殺死癌細胞,因此,其
5月24日,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江東亮主持。嚴東生院士、郭景坤院士、袁渭康院士、李龍土院士、薛群基院士、高濂教授、張荻教授、周延春研究員、殷慶瑞研究員和實驗室主任施劍林研究員等學術
5月24日,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江東亮主持。嚴東生院士、郭景坤院士、袁渭康院士、李龍土院士、薛群基院士、高濂教授、張荻教授、周延春研究員、殷慶瑞研究員和實驗室主任施劍林研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科技體制改革要求,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導向作用,增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科技部基礎司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國科發基〔2014〕124號),2018年將對“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血液灌流作為一種臨床治療血液疑難疾病和降低尿毒癥患者血液中毒素分子濃度的手段,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傳統的活性碳吸附劑由于孔徑小且分布不均一,所以無法對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進行有效吸附。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施劍林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
嚴東生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九三學社社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七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副院長,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原會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
淺談掃描電子顯微鏡在三大領域的應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是一種多功能的儀器、具有很多優越的性能、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儀器.它可以應用于很多領域中。1掃描電鏡在材料研究中的應用掃描電鏡材料的組織形貌觀察、層表面形貌分析和深度檢測、區化學成分分析和微組織及超微尺寸材料的研究 。例如:掃描電子顯微鏡在
近日,國家發改委就《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征詢意見,質譜儀、能譜儀、拉曼光譜儀、環境監測儀器等多種儀器入選該目錄,相關產業將來或許成為國家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詳細公告請參見如下: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國務院《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
超微粉碎,是指利用機械或流體動力的方法克服固體內部凝聚力使之破碎,從而將3毫米以上的物料顆粒粉碎至1-25μm微米的操作技術。細胞是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屬于微米級,植物細胞都在幾個到幾十個微米,大多數高等植物細胞的直徑通常約在10-200微米之間。植物細胞的大小差異很大,一般必須在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