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綜述丨冷凍電鏡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前景
1前言 近日,歐美多國科學家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志發表了題為Cryo?EM in drug discovery: achievements,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的重要綜述,系統闡述了Cryo-EM(Cryo-electron microscopy)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藥物篩選方面的應用前景【1】。圖片來源網絡 眾所周知,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杰出的生物物理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在Cryo-EM發展過程中的推動性貢獻。有了他們,眾多生物學家的工作才如行云流水,探囊取物似的發文(特約評論丨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評述——冷凍電鏡技術獲獎并不意味著該技術已經成熟)。 結構生物學似乎一直被很多人,甚至被很多“吃瓜群眾”所詬病。不少人認為結構生物學就是“灌水+......閱讀全文
轉折性技術橫空出世,Cryo-EM后繼有人
圖片到視頻,納米技術不斷創造著以DNA為介質的文字或影像記錄神話,研究人員不斷拓展著破譯生物結構空間排布的方法。目前,觀察DNA、蛋白質或其他復合物通常需要使用先進的顯微鏡設備以及相匹配的樣品處理方法。你很難只通過一種處理,使用一種設備,同時觀察許多分子類型,尤其是有著高密度和高通量,或者動態相
科學家利用Cryo-EM技術開辟了治療成癮藥物的新途徑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非洲灌木中發現的化合物,揭示血清素轉運蛋白的三種主要形狀,這種蛋白是一種與焦慮和抑郁有關的大腦蛋白質。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文章作者Eric Gouaux博士說,“這對生物醫學科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五年前,大家都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簡介
固體核磁共振技術(SSNMR,Solid State 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是以固態樣品為研究對象的分析技術。將樣品分子視為一個整體,則可將固體核磁中探測到的相互作用分為兩大類:樣品內部的相互作用及由外加環境施加于樣品的作用。前者主要是樣品內在的電磁場在與外加電磁場
核磁共振新技術及應用
摘要核磁共振(NMR)技術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令人目不暇接。本文避開深奧的理論和技術,著重于新技術所能解決的問題。力爭為應用工作者描繪一幅NMR發展現狀的粗略輪廓。前言如果有人問最近幾年在分析測試領域哪種技術發展最快的話,應首推NMR。假如有興趣跟蹤世界上該領域的進展,那么每一天幾乎都有激動人心的事
Cell | 鄭寧組等通過cryo-EM技術解析鼠源NaV1.5結構
心臟有節律的跳動是鈉、鉀、鈣等多種離子通道的協調功能及精細調控完成的。心肌細胞的收縮起始于動作電位的產生,而其中跨膜的快速去極化則依賴于一個能引起鈉離子快速內流的特殊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NaV1.5(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1.5)。作為心臟中最主要的鈉離子通道
冷凍電鏡(cryo-EM)單顆粒分析技術解析生物大分子結構
冷凍電鏡(cryo-EM)單顆粒分析技術已經成為結構生物學眾多結構解析方法中異軍突起的一支,在膜蛋白的結構解析中更是發揮著與日俱增的作用。目前的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已經能較容易地將分子量大于300千道爾頓且生化性質穩定的蛋白質解析至近原子分辨率(約3 埃水平)。但由于小分子量蛋白質(一般為小于20
核磁共振技術的原理簡介
核磁共振技術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細胞中相對分子質量較小(20,000 道爾頓以下)的蛋白質、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結構, 而不損傷細胞。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是:原子核有自旋運動,在恒定的磁場中,自旋的原子核將繞外加磁場作回旋轉動, 叫進動(precession)。進動有一定的頻率,它與所加磁場的強
核磁共振譜技術的歷史簡介
核磁共振波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NMR是研究原子核對射頻輻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的吸收,它是對各種有機和無機物的成分、結構進行定性分析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時亦可進行定量分析。 核磁
開發高效固體核磁共振脈沖技術。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侯廣進團隊開發出一種高效且適用性廣泛的固體核磁共振脈沖技術——相位調制轉動共振(PMRR),可用于核間距離的精準測量,團隊利用該技術精準測量了三甲氧膦(TMPO)在H—ZSM—5分子篩BrΦnsted酸位上的吸附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化學科學》。 在
Nature Methods公布2015年度技術
時近歲末,各大雜志接連進行了年終盤點,12月30日的《Nature Methods》也盤點了年度技術,選出了2015年最受關注,影響廣泛的技術成果: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 一個蛋白質或蛋白質復合物的三維結構可以提供有關其生物學功能的重要見解。作為一種結構測定技術,單粒子c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