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立法保護牛欄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中新社昆明11月20日電 (顧一航)云南省人大常委會20日發布,《云南省牛欄江保護條例》將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以立法形式規范了牛欄江流域水資源保護、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效益等活動,并以提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以實現牛欄江流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牛欄江屬金沙江主要支流,流經云南省昆明、嵩明、曲靖等市縣,流域面積11426平方公里,是云南滇東北地區的“母親河”。此外,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每年將補充5.66億立方米的Ⅲ類水進入滇池,并對改善滇池水質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作為補水工程水源,牛欄江水質狀況不容樂觀。“牛欄江保護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云南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楊燦章說:“牛欄江流域面積較大,管理體制不順、職責不清的問題較為突出。此外,還存在保護經費不足、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的問題。” 此次頒布實施《云南省牛欄江......閱讀全文
重大生態工程將成生態文明建設抓手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部署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會議指出,未來將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重大戰略性生態工程。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重大生態工程將成為生態文明落地的重要抓手。由于重大生態工程
專家:警惕“生態旅游”潛藏“生態危機”
“一定要警惕有些地方以生態旅游之名,行破壞生態環境之實。”在日前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專家學者呼吁,警惕當前生態旅游熱的背后潛藏著嚴重的生態危機,加強對生態旅游開發項目的監管,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 近年來,各地生態旅游漸趨升溫,以生態旅游為名義的景區開
生態經濟:生態城市建設仍“在路上”
當前絕大多數地級以上城市都把“生態城市”作為建設目標,但生態城市究竟該如何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6月20日發布的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3)》提出,生態城市建設的核心是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系,關鍵是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念,著眼點是轉變生產方式,改變生活方式,
生態專家呼吁:水域生態保護刻不容緩
長江生態文明2011年策會日前在湖北武漢召開。與會專家共提交了33篇關于水生態保護與利用的專業論文,公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與數據。 據了解,我國水域面積日漸減少,水體污染日益嚴重,人水矛盾日趨突出,保護不可或缺的水資源已成為我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全球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
生態環保已成地標標準 生態屬性突出物業受寵
炎熱的夏季氣溫,霧霾天氣頻繁侵擾,在PM2.5居高難下的時代,選擇一個優美的生態樓盤,成全自己“歸田園居”的夢想,是不少高端置業者看重的因素。作為高端置業者所青睞的地標物業,生態環保已成為其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生態環保是社區建設的大勢所趨。根據國家《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
分子生態學詞匯--基因生態同類群
中文名稱:基因生態同類群英文名稱:genoecodeme定 義:存在于一個特定生境中的具有相同基因型特征的地區性自交種群。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分子生態學(二級學科)
我國要為海洋生態劃紅線 實施生態補償制度
罩上“保護罩”,開出“提醒單”,建起“防火墻”……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不菲成就,這種態勢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更加深化,并融入到“美麗海洋”的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中。 在剛剛召開的年度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新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王宏說,過去一年海洋綜合管理進一步強化,已確定了
沈陽生態所舉辦2021“應用生態學論壇”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擴展科研人員知識面,提高研究所人員整體科學研究水平,2021年10月21日科技處組織的第四期“應用生態學論壇”開講了。本次論壇邀請的專家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張興義研究員。共有30多名科研人員及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活動。科技處副處長劉麗主持活動。 圍繞
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助力中國生態建設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生態環境科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利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部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
光明日報:從生態智慧到生態倫理
中國古人很早就懂得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了自身的長遠利益,他們反對破壞和浪費自然資源,并早在西周時期便設立了相應的制度和政府部門――虞官,對采伐林木和獵取鳥獸等行為進行嚴格的規定和監督管理。如今人們不得不采取的“休漁”“休獵”“封山育林”等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做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