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醫學大獎拉斯克獎6日公布,3名科學家分別因在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和細胞生長代謝調控相關發現方面做出卓越貢獻而獲獎。 美國拉斯克基金會當天宣布,今年的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獎項授予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洛伊與約翰·席勒,理由是他們的工作“使研發預防宮頸癌和其他腫瘤的HPV疫苗成為可能”。 該基金會表示,HPV會引起女性宮頸癌以及其他惡性腫瘤等。洛伊和席勒采取了“大膽而又適當的方式”,為好幾種安全有效的疫苗設計了藍圖,有望幫助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今年的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研究獎項授予瑞士巴塞爾大學的邁克爾·哈爾,理由是他“發現了營養活化TOR蛋白以及其在細胞生長代謝調控中的重要作用”。TOR蛋白作用被破壞會導致糖尿病、癌癥等許多疾病發生,并與其他一系列與年齡有關的疾病也有關聯。 此外,今年的拉斯克獎公共服務獎項授予美國計劃生育聯合會,以獎勵該機構“在過去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里......閱讀全文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本年度生物領域獲獎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諾獎風向標”榜單揭曉 4名科學家榮獲2018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是全球最為著名的醫學類獎項之一,也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這是因為在諸多拉斯克獎得主中,已有8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屠呦呦 女,生于1930年12月,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 這個國際生物醫學大獎被視為諾貝爾獎“風向標” ● 獲獎原因為“發現了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 ●
對于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師生們來說,10月3日無疑是苦樂參半的一天。這天清晨,出生于加拿大的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成為該校歷史上第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然而僅在3天前,斯坦曼因胰腺癌逝世,享年68歲,沒能親耳聽見自己獲獎的消息。 新華社記者3日來到洛克菲勒大學采訪時看到,校園中的國旗半降,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學盛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即將在10月初陸續進行。美國時間9月21日上午,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也發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獎”名單,以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的科學家。這是諾獎開獎前一項頗為有趣的活動,也成為科學圈這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