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長快和含油高的微藻生物質轉化制取生物柴油,對解決石油嚴重短缺和環境污染嚴重的矛盾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微藻濕生物質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微藻細胞先酯交換和酯化促進正己烷萃取制生物柴油的創新原理方法;揭示了瞬時彈射式蒸汽爆破細胞壁提取微藻油脂的微觀機理;利用連續流亞臨界水實現了無溶劑高效分離微藻油脂及一步法酸催化酯化制生物柴油。通過瞬時彈射式蒸汽爆破使濕藻細胞內水分在瞬間汽化膨脹產生巨大剪切力,揭示了微藻細胞破壁促進油脂萃取的微觀機理。當蒸汽爆破預熱時間增加到5min時,藻細胞的分形維數從初始1.53增大到1.65;隨著蒸汽爆破的生物質填充率降低,藻細胞平均直徑從1.69 μ m降低到1.44 μ m。藻細胞表面產生的爆破缺口面積(0.08-0.22μm2)隨著蒸汽爆破壓力升高而增加。蒸汽爆破使微藻細胞的破壁能耗由傳統方法的33-529MJ/kg顯著降低到8.15 MJ/kg,使濕藻油脂萃取率由未處理時的56%提高到93.9%......閱讀全文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變化,可再生能源的結構性和戰略性地位的確立,生物柴油(Biodiesel)作為一種潔凈的、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在全球范圍內受到高度關注,其生產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工藝等不斷地被研究開發。 超臨界法制備生物柴油是一種簡單、高效、高收率、低污染的制備方法,傳統的批量生產不僅反應條件苛刻,而
巴西石油公司4月4日宣布,公司投資的一個大規模微藻培育試驗項目在該國東北部正式啟動,培育出的微藻將用于生產生物柴油。 這個試驗項目地點位于巴西北里約格朗德州的埃斯特雷穆斯市,由北里約格朗德聯邦大學負責具體的科研工作,探索微藻培育與實用途徑,并為最終的商業開發積累經驗。 巴西科研人員認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精細石油化工中間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鈷鹽催化劑研發課題組近年來開展了用廢棄食用油制備生物柴油的技術研究,并于近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廢棄食用油制備生物柴油的方法,專利號:ZL200610043018.5)。 該課題組將廢棄食用油去雜質、脫水進
7月6日,中國石化與中科院“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術開發”項目協調會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召開。閔恩澤院士、過程所所長張鎖江等出席會議。來自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石家莊煉化分公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
5月19日至20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合作項目“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術開發”季度總結會暨微藻基本研究技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石家莊煉化廠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武漢植物園等合作單位30余人參
超聲在生物化學中的最早應用應當是用超聲來粉碎細胞壁,以釋放出其內容物。隨后的研究表明,低強度超聲可以促進生化反應過程,如用超聲照射液體營養基可增加藻類細胞的生長速度,從而使這些細胞產生蛋白質的量增加3倍。 超聲波聲場的能量密度與空化泡崩潰時的能量密度相比,能量密度被擴大了萬億倍,引起能量的巨大
目前,已工業化的生物柴油主要由均相催化劑即液體酸、堿催化制備。其優點是反應速度快、時間短、轉化率高、成本較低等,然而存在催化劑難以分離回收和再利用、副反應多和乳化現象,副產物甘油精制困難,后處理復雜,后續水洗和中和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造成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因此,以固體酸、堿催化劑為基礎的非均相
近日,由大連化物所與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共同完成的“富油能源微藻培育與生物柴油制備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以雷廷宙研究員為主任的鑒定委員會認真聽取了科技成果研究報告并審查了檢測報告、查新報告及其它相關證明材料,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
微藻是一類古老的低等植物,在陸地、淡水湖泊、海洋分布廣泛。微藻種類繁多,截至21世紀初已發現的藻類有三萬余種,其中微小類群就占了70%,即兩萬余種。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研究員、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主任、“千人計劃”專家胡強主要從事藻類生物學、生物技術與生物能源
在德國薩克森州南部有一小城市叫弗賴貝格,這里曾經以擁有銀礦和出產銀制品而聞名,現在則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研發基地之一,發明生物質制柴油的德國科林公司就在弗賴貝格,最近在參加德國外交部安排的薩克森州考察活動中,我們有幸實地采訪了這家公司。 科林公司的企業開發部經理馬蒂亞斯·魯道夫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