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的國有企業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本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曉芳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改革怎樣才算成功?最終讓企業運營質量提高了、員工收入增加了、社會貢獻大了、股民收入增加了,這就是改革成功。”張曉芳對改革成果的詮釋,正是她計劃在本鋼實施的一系列改革的最終目標。 改革改的是什么? 張曉芳認為,作為一個鋼鐵產能在2000萬噸、員工有十幾萬人的復雜“大家庭”,本鋼這個老國有企業在改革中所面臨的困難很有代表性。據她介紹,無論是否盈利,本鋼每年的工資支出約為70億元,每年的供暖、供氣費用約為3億元;與其他新興企業相比,本鋼的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這些問題,簡單地靠混合經濟或者剝離等方式來解決都有難度。 面對困難,本鋼選擇的路徑是先易后難。張曉芳給《中國冶金報》記者列舉了本鋼計劃在今后的改革道路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大的方向上,首先從管......閱讀全文
這是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諄諄告誡——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這是堅定不移建設美麗家園的行動方案——提交大會審查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提出,今后五年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2016年全國兩會,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