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三年進展情況
美國政府2013年提出“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目標包括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開發大腦不治之癥的療法等。 這一計劃之宏大,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歷經3年,目前“腦計劃”實施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挑戰,有何解決辦法? 高調起步 3年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雄心勃勃地公布這一宏偉計劃,稱要“通過10年努力繪制出完整的人腦活動圖”,并認為這將不僅具有科研和醫學意義,還將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影響,具有改善全球數十億人生活的潛力。 白宮不僅對這項計劃寄予厚望,也給予了巨大支持。在美國聯邦政府2017財政年度預算中,“腦計劃”的預算增至4.34億美元,與2016財年相比增幅近45%,更是2014財年的4倍多。 除了政府撥款,美國各界也在為這項計劃提供支持。美國著名商界人士桑迪·韋爾和夫人26日剛剛宣布,為“腦計劃”捐出1.85億美元,希望能推動神經科學發展。這是腦科學領域史上最大的一筆捐款。 “腦計劃”......閱讀全文
美國政府“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三年進展情況
美國政府2013年提出“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目標包括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開發大腦不治之癥的療法等。 這一計劃之宏大,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歷經3年,目前“腦計劃”實施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挑戰,有何解決辦法? 高調起步 3年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雄心勃勃地公
新技術為“腦計劃”鋪路
電子顯微鏡下的小鼠腦組織圖像 近日,一場神經學學會會議的約3萬名參會者中,有近5000人蜂擁至一個禮堂,觀看美國哈佛大學神經學家Jeff Lichtman展示其研究成果——老鼠大腦的切片。當它們被放大在幾塊大型投影屏幕上時,其中一部分類似圓柱體的組織以史無前例的精細度被呈現出來:680個神經纖
中國“腦計劃”研究正在悄然布局
日前,在教育部科技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政策局、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裴鋼、張旭等表示,必須全力推進“以腦科學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研究。布局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在主旨報告中介紹了正在推進中的上海腦—智特色集群,包括從傳統中科院大院
中國腦計劃有望今年起步-腦發育研究有別于他國計劃
2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原校長裴鋼透露,今年有望成為中國腦計劃的起步之年,其中腦發育研究是我國腦計劃區別于世界其他國家腦計劃的特別之處。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位于高智商區 有句老話:“三歲看八歲,八歲看到老。”在裴鋼院士看來,此話不僅關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性格特征,還關乎“腦
研究發現腦發育神經環路機制
5月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吳強在一項國際合作研究中,發現原鈣粘蛋白基因簇表達的一個特定異構體決定5-羥色胺能神經環路的組裝和軸突空間規則排列,相關研究成果日前以長篇研究論文形式發表于《科學》。 先前研究發現原鈣粘蛋白基因簇編碼的原鈣粘蛋白質群在大腦神經細胞類型多樣
美國公布“腦計劃”重點研究領域
繼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4月推出人腦研究計劃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宣布了2014財年將重點資助的9個大腦研究領域。這是美國相關政府科研機構首次公布“腦計劃”的具體研究和實施細節。 9大重點資助領域包括:統計大腦細胞類型;建立大腦結構圖;開發大規模神經網絡記錄技術;開發操作神經回路的工具;了
美機構大力支持腦研究計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正在資助關于神經回路的研究。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BRAIN)中的作用開始顯現。8月18日,NSF向相關項目提供了總額達1080萬美元的36筆小規模經費,用于研究測量化學和電子信號的電極以及識別大腦結構的人工智能項目。 參與BRAIN計
蒲慕明院士首次透露中國“腦計劃”研究細節
6月28日在滬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主任蒲慕明院士首次透露了中國“腦計劃”的部分研究細節,早期干預精神疾病將成為主要內容。業內分析認為,人腦工程概念有望受益。 報道稱,加速腦科學研究不僅有助于提升人類健康水平,也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刺激經濟增長。美國和歐盟于
研究發現腦內癢覺調控神經元
12月14日,《神經元》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導水管周圍灰質中速激肽陽性神經元通過下行通路促進“癢覺-抓撓”循環》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衍剛研究組完成。通過利用在體胞外電生理記錄、在體光纖記錄、藥理遺傳以及光遺傳操控等技
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致力腦研究
Geoffrey Ling(右)與裝有假肢的人握手。圖片來源:DARPA 在日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舉行的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國防科學辦公室副主任Geoffrey Ling接受了《科學》雜志專訪,討論了該機構的腦研究創新計劃,該計劃由總統奧巴馬在去
美國“腦計劃”首次公布九大重點研究領域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宣布,在2014財年將重點資助9個大腦研究領域。這些領域包括:統計大腦細胞類型;建立大腦結構圖;開發大規模神經網絡記錄技術;開發操作神經回路的工具;了解神經細胞與個體行為之間的聯系;把神經科學實驗與理論、模型、統計學等整合;描述人類大腦成像技術的機制;為科學研究建立收集人類
《細胞》:研究揭示光感知促進腦發育神經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教授、鮑進特任研究員團隊在探索光感知促進腦發育的神經機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8月8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細胞》。 嬰幼兒在成長發育早期接受的感覺刺激(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對促進其大腦高級認知功能的發育至關重要。作為人類最重要的感知覺輸入,發育早期視覺(
日研究發現光線可控制腦內神經回路
日本京都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小組日前報告說,用光照射靈長類大腦中特定的神經回路,可實現對目標神經回路的高精度操控。 這一成果有望幫助弄清大腦一些高級功能,并促進研發治療帕金森氏癥和抑郁癥的有效方法。 人類和猴子的大腦由上千億個神經細胞組合在一起形成神經回路,進而產生了記憶、判斷力、控制行
中國“腦計劃”正在醞釀
中國的腦計劃 在6月28日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蒲慕明表示,雖然“中國腦計劃”今年之內可能不會公布,但“腦計劃”的目標科學家們已經有所共識,認為應該以“健康腦”為導向,以腦的工作原理、重大腦疾病相互關聯作為兩大主題,希望在未來10年、20年能夠在疾病
腦機接口技術最新研究
據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30日發表的一項腦機接口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報告了一種能夠以較高準確率解碼神經活動,并將其翻譯為句子的機器翻譯算法。 當人類思考時,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會產生微小的電流,不同的思考活動,激活的神經元也不同——這就是腦機接口技術所依靠的原理。但一直以來,腦機接口在解碼神
上海交大合作研究發現腦發育神經環路機制
今天,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吳強在一項國際合作研究中,發現原鈣粘蛋白基因簇表達的一個特定異構體決定5-羥色胺能神經環路的組裝和軸突空間規則排列,相關研究成果日前以長篇研究論文形式發表于《科學》。 先前研究發現原鈣粘蛋白基因簇編碼的原鈣粘蛋白質群在大腦神經細胞類型多樣性和
美國大腦研究計劃忽略神經膠質引發爭議
近日,Nature刊登了NIH神經系統發育和可塑性部主任R. Douglas Fields的評論文章Neuroscience: Map the other brain。該文章重點指出,美國的大腦圖譜計劃可能過分強調神經元的描述,忽視大腦內膠質細胞重要作用,這或許導致該計劃最終難以產生預期的效
基于腦機接口的神經技術中心在米蘭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860.shtm意大利IRCCS圣拉斐爾醫院和圣拉斐爾生命健康大學3月6日宣布與巴西尼科萊利斯先進腦科學研究所達成協議,在米蘭市建立全球最先進的神經技術中心——圣拉斐爾神經技術中樞。該中心基于非侵入性
973計劃啟動鉛暴露與兒童腦發育損傷機理研究
鉛污染是一種嚴重的金屬污染,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和健康,特別是兒童,由于代謝旺盛、發育快速,對鉛的神經毒性特別敏感。鉛中毒可造成兒童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傷,表現在智力發育異常、學習能力下降、記憶功能降低等。目前,我國有部分農村地區兒童血鉛超標,研究鉛暴露與兒童腦發育損傷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美NIH披露腦計劃細節
針對BRAIN項目的NIH撥款申請將于2014年3月到期 在近一年的會議商討和公開辯論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日前宣布了分配《使用先進革新型神經技術的人腦研究(BRAIN)倡議》資金的方案,這筆1.1億美元的撥款旨在啟動新技術的研發,繪制出人腦龐大而復雜的神經回路。簡而言之,BRAIN計劃
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 美國4月2日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以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制腦活動全圖,并最終開發出針對大腦不治之癥的療法。業內專家認為,這項計劃的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 這項計劃全稱為“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其啟動資金達1億多美元,分別由美國國家衛生
研究發現腦內負責壓力應對行為的神經元
勇士與懦夫是否有生物學成因?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江寧研究組發現腦內負責壓力應對行為的神經元,相關研究成果2月25號在線發表于《神經元》。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壓力的自然和社會中,面對壓力每一個體都將做出選擇:是主動應對還是被動回避。負責這種抉擇能力的腦的生物基礎是什么?這是一個著名科學問題,
科學家研究發現腦內癢覺調控神經元
12月14日,《神經元》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導水管周圍灰質中速激肽陽性神經元通過下行通路促進“癢覺-抓撓”循環》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衍剛研究組完成。通過利用在體胞外電生理記錄、在體光纖記錄、藥理遺傳以及光遺傳操控等技
NFL醫學顧問討論神經科學研究新計劃
為了應對外界提出的無視運動員健康和安全的指控,美國全國橄欖球聯賽(NFL)雇傭了Elizabeth “Betsy” Nabel擔任該聯賽首位健康和醫療顧問。對于新職位,她在接受《波士頓環球報》采訪時曾表示,自己每個月來1天,外加一些夜間和周末時間。 近日,Nabel回答了《科學》雜志有關NF
新型腦成像技術給神經元貼上“條形碼”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和瑞士巴賽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團隊日前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創新的腦成像技術,追蹤了小鼠大腦外部皮層數百個神經元連接。新技術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更詳細的圖片,比現有方法更快捷更有效,且成本直線下降,有利于未來認識神經發育障礙。 人類大腦中有1000
美國計劃為腦活動繪圖
奧巴馬政府即將出臺一項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制腦活動全圖的研究計劃。這一計劃將耗時10年、投資數十億美元,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 這一名為“腦活動繪圖”的計劃預計最早于3月份公布,參與者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國家科學基金會等聯邦機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艾倫腦
中國“腦計劃”納入規劃全面展開
為加快我國腦科學研究,2014年3月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專門探討了中國腦科學研究計劃的目標、任務和可行性,經多次論證,今年3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列為“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也被稱為中國“腦計劃”。 中國腦計劃的“一體兩翼” 中國“腦計劃”分兩個方向:以探索大
研究揭示復雜腦自發活動中意識狀態的簡要神經表征
我們的意識存在于何處?這是《科學》(Science)列出的125個未解決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大腦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大腦的全局意識水平的波動在時間尺度上引領著我們不同的主觀體驗。例如,從清醒到睡眠的交替、麻醉藥物作用下的意識消失、精神疾病或致幻劑引發的異常精神狀態等,分別對應不同的意識狀態。是否存
疼痛有多痛-腦掃描技術將神經科學帶上法庭
有許多科學信息的準確程度可能無法達到在科學會議上展示的水平,但它們在法律環境中是有價值的。圖片來源:Andy Potts 接電話時,Annie(化名)正躺著,她試圖從一次傷病中恢復過來。劇烈的疼痛襲擊了她的后背和肩部。“非常可怕。你從未感到舒服。” 2011年,Annie在飯店滑倒,摔傷了
美國“腦計劃”取得重大進展:哺乳動物大腦詳圖可供研究
小鼠大腦圖譜旨在解析小鼠大腦的基因組學基礎形式和功能,可作為相關人類研究的模型。在人腦組織切片上進行的神經元數字重建疊加。圖為人腦最外層新皮層內側顳回中的幾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一種高度專業化的人類神經元——CARM1P1神經元,可在大腦中發送遠程連接,也可能選擇性地易受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轉基因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