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乳酸生物傳感自動分析儀研制
為開拓生物傳感器的醫療應用,研制了具有自動識別試管位置功能的樣品盤、自動定量吸入樣品的取樣系統和相應的生物傳感敏感膜。組裝成整機,能實現微量取樣、快速響應、高精度,操作完全自動化的有競爭力的新生物傳感器,期望在醫用血糖、血乳酸測定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增加我國有知識產權的新醫用分析儀器設備。 所應用的技術積累包括:①固定化酶膜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獎,是成熟技術。②停流反應測定技術:已在SBA-40、50、60等機種中應用,應用量已經達到數百臺。③基線高度穩定的電化學測定電極:采用過氧化氫電極。④生物傳感器配套的試劑盒,已向社會技術服務達13年。⑤流動注射式生物傳感器測定技術:在1986年鑒定的血糖速測儀和1988年鑒定的維生素C快速測定儀中曾應用。⑥生物傳感器分析儀中樣品的電腦稀釋,已在SBA-60型機種中應用。 SBA-70型血糖-乳酸高精度自動分析儀的測定流程見圖1。 圖1、血糖-乳酸高精度自動分析儀的測定流程整......閱讀全文
血糖乳酸生物傳感自動分析儀研制
為開拓生物傳感器的醫療應用,研制了具有自動識別試管位置功能的樣品盤、自動定量吸入樣品的取樣系統和相應的生物傳感敏感膜。組裝成整機,能實現微量取樣、快速響應、高精度,操作完全自動化的有競爭力的新生物傳感器,期望在醫用血糖、血乳酸測定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增加我國有知識產權的新醫用分析儀器設備。 所應用
美研制出超靈敏生物傳感器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8日報道,美國紐約大學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制成了超靈敏的生物傳感器,能夠識別出溶液中最小的單個RNA型病毒(核酸為RNA的一類病毒總稱為RNA型病毒)顆粒。這項進展有望徹底改變早期疾病的檢測模式,并將測試結果的等待時間從幾周縮短至幾分鐘。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應用物理快
中外團隊研制出可檢測病毒的磁性生物傳感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董慧課題組、丁古巧課題組與上海科技大學馬培翔副研究員以及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Hans-Joachim Krause教授合作,共同在極低場磁共振系統(ULF NMR)中開發出檢測病毒和蛋白相互作用的磁性生物傳感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Senso
美國研制出能探測爆炸物的生物傳感器
美國坦普爾大學研究人員最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制出一種生物傳感器,一旦發現爆炸物,傳感器會發出綠色熒光。 坦普爾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在6月刊的《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先將哺乳動物的嗅覺信號系統引入一種酵母菌株中,然后再將這一嗅覺信號系統與綠色熒光蛋白的表達聯系起來。
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重點、原理、種類及其應用
一、生物傳感器研究起源???? 20世紀的60年代, Updike和 Hicks把葡萄糖氧化酶 (GOD)固定化膜和氧電極組裝在一起,首先制成了第一種生物傳感器,即葡萄糖酶電極。到 80年代生物傳感器研究領域已基本形成。其標志性事件是: 1985年《生物傳感器》 國際刊物在英國創刊; 1987年生物
生物傳感器在臨床醫學領域的應用
在臨床醫學中,酶電極是最早研制且應用最多的一種傳感器,已成功地應用于血糖、乳酸、維生素C、尿酸、尿素、谷氨酸、轉氨酶等物質的檢測。其原理是:用固定化技術將酶裝在生物敏感膜上,檢測樣品中若含有相應的酶底物,則可反應產生可接受的信息物質,指示電極發生響應可轉換成電信號的變化,根據這一變化,就可測定某種物
生物傳感儀概述
生物傳感儀是一種對生物物質敏感并將其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的儀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識別元件(包括酶、抗體、抗原、微生物、細胞、組織、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適當的理化換能器(如氧電極、光敏管、場效應管、壓電晶體等等)及信號放大裝置構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統。 傳感儀是一種可以獲取并處理信息
上海研制成功新型電化學DNA納米生物傳感器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近日研制出一種新型的電化學DNA納米生物傳感器(CDS),這一生物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研究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生物醫學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美國化學會會志》(《JACS》)在7月號正式刊出該研究成果。
中科大研制新型量子傳感器
記者近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提出并實現了用于搜尋類軸子的單電子自旋量子傳感器,將搜尋的力程拓展到亞微米尺度,可更好地尋找標準模型外的新粒子。該成果發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訊》上。 在尋找新粒子諸多解決方案中,一類簡單有效的理論假設是引入一類超輕質量的軸子
聚乳酸成核劑為生物塑料“補鈣”
近日,山西省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克智首次對外公布:該院在生物基塑料配套助劑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聚乳酸(PLA)專用成核劑TMC-328。這種專用成核劑可大大提升生物基塑料的加工和應用性能,擴大綠色塑料的應用范圍,即將開始工業化推廣。 王克智對這一成果的推廣應用很有信心。他介紹
生物傳感發展概述
編者按:生物傳感和器官芯片均屬于生物器件,是典型的交叉學科產物和匯聚技術。生物傳感已經發展了50年,在生命科學研究、疾病診斷與護理、環境監測、生物過程控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器官芯片則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是生物芯片新的發展方向,在新藥研發、毒理學研究和再生醫學等領域有重要應用前景。當前,大健康從
科學家研制出紙張傳感器
吃冰箱里剩下的奶酪或者用已在柜子里放了好幾年的眼影是否安全?一種智能標簽或許能派上用場。這是一組研制出含有納米結構的新型傳感器的研究人員懷有的希望。當這種納米結構同可顯示被細菌破壞或污染的化合物結合時,會改變顏色。 目前可用的傳感器利用在通道中遷移的液態溶液,而新開發的傳感器擁有的所有試劑都
汗水組分傳感器研制成功
一項新研究介紹了一種新型可穿戴傳感器,該設備可測量汗水中特定分子水平,從而獲得個人生理和健康的實時信息。該傳感器可為在戶內外長時間進行體育運動的人提供詳細的汗液分析。相關成果1月28日發表于《自然》雜志。 人體汗液中含有豐富的生理和代謝信息,可用于疾病診斷、藥物濫用檢測和運動表現優化。目前市場
有關生物傳感器的醫學方面的應用介紹
醫學領域的生物傳感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生物傳感技術不僅為基礎醫學研究及臨床診斷提供了一種快速簡便的新型方法,而且因為其專一、靈敏、響應快等特點,在軍事醫學方面,也具有廣的應用前景。 ⑴臨床醫學 在臨床醫學中,酶電極是最早研制且應用最多的一種傳感器,已成功地應用于血糖、乳酸、維生素C、尿酸
韓國開發新型隱形眼鏡通過傳感器測量血糖
近日,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宣布開發出了“智能隱形眼鏡”,僅通過佩戴隱形眼鏡就可以判斷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發展程度。據悉,該研究院開發出的傳感器能夠通過佩戴隱形眼鏡,測定眼淚中含有的微量糖類――葡萄糖。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同時開發出分析眼淚成分的傳感器和以超低電力驅動該傳感器的微小模塊。在現有的隱形
新型生物傳感器提供更簡單代謝物檢測
被稱為乳酸代謝物的全新概念生物傳感器,將電子傳輸聚合物和乳酸氧化酶結合,生成專門催化乳酸氧化的酶。乳酸與關鍵的醫療參數相關,所以對它進行檢測對醫療保健而言非常重要。生物傳感器的性能取決于傳感電極和酶之間的電子轉換,酶活性位點與電極表面之間的距離縮小時,性能就會得到增加。氧化還原酶已經成為生物傳感器的
藻類自動分析儀
藻類自動分析儀是一種用于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領域的海洋儀器,于2016年5月26日啟用。 技術指標 主要技術參數: 1生物數量:±0.1%f.s(全量程的0.1%) 2 圖像:大小量程:2μm~3mm,分辨率:0.5μm 3 測量流速:0.005ml/min~20ml/min 4激光系
美研制出廉價石墨烯海綿傳感器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最新研制出了一款纖巧、便宜且能重復使用的新式傳感器,其由石墨烯泡沫制成,性能遠超現在市面上的商用氣體傳感器,而且,在不遠的未來,科學家們能在此基礎上研制出更優異的炸彈探測器和環境傳感器。 新傳感器摒棄了阻止傳感
揚大成功研制新型生物傳感器-檢測骨髓瘤細胞只需20分鐘
通過血液檢測身體里的隱患,需要多長時間?近日,記者從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悉,師生們正在研制一種新型的檢測手段,成本較低,效率卻大大增加。如檢測人體骨髓瘤,從樣品采集到注入、檢測和醫療分析等整個過程,耗時20分鐘左右即可。現階段,這項成果已可以檢測骨髓瘤、肝炎等疾病的標志物,也可用于檢測瘦肉精和
基于碳納米管修飾電極的膽堿電化學發光生物傳感器研制
電化學發光(ECL)分析法由于其可控性好、靈敏度高、選擇性好、儀器簡單等優點已成功應用于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魯米諾是常用的發光試劑,它具備很好的發光性能,尤其是對活性氧有良好的響應,可作為酶催化反應的信號輸出,以研制ECL生物傳感器〔1~3〕。諸多酶催化反應的產物為H2O2,可以
生物氧化—乳酸脫氫酶遞氫作用實驗
實驗概要本實驗介紹了生物氧化—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遞氫作用,有助于學習掌握其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等。實驗原理乳酸脫氫酶(lactate ? dehydrogenase,LDH)普遍存在于全身各組織細胞,尤以肌肉細胞為甚。在有輔酶Ⅰ存在時,乳酸脫氫酶可使乳酸
皮膚上畫一個傳感器--測血糖so-easy!
如果你認為測血糖一定要血糖儀?那你就凹土了!有一種神奇墨水,內含特殊傳感器,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監測血糖,時刻了解各種體檢指標。該墨水可一次書寫、多次閱讀,實乃家中測毒必備產品,士兵偵測炸藥和神經毒劑的良伴。 墨水成分 這么神奇的墨水出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成果發布在2月26日的
核酸傳感器屬于生物傳感器么
是生物傳感器,至于樓上提到的nucleic acid sensor 和nucleic acid biosensor,跟文字游戲一樣,不需要在意。樓上關于nucleic acid sensor舉的例子是檢測核酸的一種手段,當然不能算生物傳感器。但是LZ這兒問的恰恰是核酸傳感器,應該是運用核酸的一些生化
SBA40E生物傳感分析儀介紹
簡介:生物傳感分析儀是以固定化酶為關鍵元件,由微處理機控制的三指標智能化儀表。它有二支生物檢測電極,可以用一份樣品在20秒鐘同時得到三種物質的定量分析結果,用戶可以通過更換酶膜和試劑盒得到上述三種成分分析化驗結果,在工業發酵、食品分析、環境檢測、臨床化驗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有廣泛的用途。SBA-40E生
體外診斷生物活性原料的研制
體外診斷試劑的原料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可以特異性識別待測靶分子或催化其反應的生物大分子原料,另外一類是不直接參與反應的各類有機和無機的小分子物質的非生物活性原料。本篇我們主要探討生物活性原料。主要包括免疫檢測中的抗原,抗體及生化和核酸檢測中的各種酶類,他們決定著診斷試劑的靈敏度與交叉
血糖來源與血糖去路
(1)血糖來源:①糖類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被淀粉酶分解釋放出葡萄糖后被消化道吸收,這是血糖最主要的來源。②糖原分解:短期饑餓后,肝和肌肉中儲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此乃糖原分解作用。③糖異生作用:在較長時間饑餓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質在肝內經糖異生作用生成葡萄糖。(2)血糖去路:①氧
血糖及血糖含量調節
? 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稱為血糖(blood sugar),血糖的含量是反映體內糖代謝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血糖含量有一定的波動范圍,正常人空腹靜脈血含葡萄糖3.89~6.11mmol/L,當血糖的濃度高于8.89~10.00mmol/L,超過腎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就可出現糖尿現象,
新型腕帶設備查汗液診斷疾病
美國研究人員17日報告研制出一種腕帶類型的可穿戴傳感設備,能通過檢查汗液幫助診斷糖尿病、囊胞性纖維癥等疾病。美國斯坦福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這種傳感設備收集汗液并測量其分子成分,然后通過智能手機將數據上傳至有關服務器進行分析、診斷。與此前的汗液收集儀
俄專家研制出高傳感性光纖-可抵制侵蝕
據俄羅斯衛星網8月15日報道,為預防核工業、航天業和采掘業發生事故,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NUST MISIS專家推出在摻雜光纖基礎上制造高精度傳感器的技術。研究結果發布在《激光物理學通訊》(Laser Physics Letters)雜志上。 NUST MISIS校長阿列夫京娜?切爾尼科娃
自然降解可移植傳感器研制成功
一項動物研究介紹了一種可移植的應變及壓力傳感器,它可以在有效使用期結束后自然降解。該裝置可用于實時監測受損軟組織所受的應力,有助于為患者設計個性化的康復方案。該研究5月14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電子學》。可降解傳感器是一種新興技術,它們在預定的使用期限結束后會自然降解,因此不需要通過二次手術取出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