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白酒標注上“年份”二字,含金量會提升幾何?近期,關于“年份酒”的討論再度熱傳,有報道稱, 同一品牌白酒掛上“年份”二字,價差便可達數百元乃至數萬元。年份酒“數字游戲”背后,是這類酒亂標年份、企業自說自話、標準缺失的行業亂象。不過,困擾白酒行業多年的“癥結”或將迎來破解。日前,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透露,“年份酒”行業標準有望在今年發布。 亂象:年份即身價? 在《新京報》日前的一篇報道中提及了多家酒企的年份酒產品,并揭示出伴隨年份酒“酒齡”的增長,其售價也水漲船高。例如,汾酒集團出產的“青花30”年份酒售價為每瓶400余元,高出“青花20”百余元。郎酒“紅花郎10年”官方指導價為458元/瓶,“紅花郎15年”則達到698元/瓶,相差240元。 同樣“身價”隨“年份”同比例增長的還有茅臺等品牌。如在京東茅臺官方旗艦店,茅臺15年53度500ml預售價4999元,是普通茅臺酒價格的好幾倍,而50年茅臺陳釀5......閱讀全文
50年茅臺售價33800元/瓶,50年五糧液售價25888元/瓶,30年劍南春售價6500元/瓶。一些白酒價格的高低,不知何時起就與"出廠年份"扯上了關系。 然而,由于年份的標準缺失,加上這方面監管處于真空狀態,不少名酒的出廠年份一直是個謎,有的成立沒幾年的酒企也推出了30年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