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等地猖獗的非法捕獵大象威脅的不僅僅是生態系統中的這一種動物,森林本身也可能受到了破壞。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發布的消息,大象是重要的種子散播器,并在擴大某些樹種的分布范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人員發現,與傳播到遠處的種子相比,母樹附近落下的種子長成健康的成年樹的幾率更低。當這些種子散播者被捕獵殆盡后,整個樹林也會遭殃,就像標語所說的:“槍也殺死了樹”。......閱讀全文
哺乳歷來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的獨有行為。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占起等研究團隊的新發現:一種跳蛛(大蟻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哺乳期長達40天左右,而且其“乳汁”蛋白含量是牛奶的4倍。這是國際上發現的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
胃育蛙 很多物種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一些是由于大自然的行為,另一些是由于人類自古以來的活動。現在,當技術手段已發展到能將消失的動物帶回地球的時候,人們也必須正視這種“回歸”。復活已滅絕動物,會危及現有物種嗎?這樣做究竟是對是錯?科學家們正在嘗試回答一道關于“復活已滅絕動物”的是非題。 抵抗滅絕
北京時間3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也許是時候打造一個“猩猩人”了,猩猩人(humanzee)不僅有科學上的可能性,而且也能從道德上進行辯護。雖然聽起來有點拗口,但確實沒有理由說人類無法(或不大可能)在實驗室里造出人類和黑猩猩的雜交后代(或稱嵌合體)。 image.png 瑪麗·
生物醫學研究取得了許多進展,不僅證實了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存在“延續性”,而且進行相關研究的目的很明確——為了人類更美好的未來。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在動物體內培養腎臟、肝臟等器官。研究者試圖找出哪一物種的遺傳指紋足夠接近智人的遺傳指紋,進而被人類受體的免疫系統接納,同時也能代替受體的受損器官發揮功能
近日, 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會議決定,將大象、穿山甲和鸚鵡等列為需加強貿易保護的物種。 第十七屆CITES大會號稱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野生動物貿易會議,包括來自全球152個國家的代表在內的3500人出席會議。與會代表共做出了62個貿易限制提案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英國《野生動植物雜志》的一個評委小組評選出有史以來動物學研究的十項最偉大發現,包括發現微觀生命、光合作用、過渡期物種、黑猩猩懂得使用工具以及熱液噴口周圍發現生命在內的動物學發現紛紛榜上有名。 公元前4世紀中期,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將目光轉向身邊的野生動物,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