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8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日本清水公司近日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利用太陽能的計劃,而這一計劃對太陽能的利用規模幾乎超過以前提出的任何計劃。 該計劃涉及圍繞月球6800英里(約合1.1萬公里)長的赤道建一條太陽能發電帶,然后將電能轉化為微波束和激光束發送回地球,最終再由地面發電站將微波束和激光束重新轉換為電能。清水公司將這一計劃稱為“月環”(Luna Ring),認為通過這種方式發的電可以滿足全世界的用電需要。 按照清水公司的設想,機器人將在建設“月環”太陽能發電帶的過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地球上每天24小時的遙控操作,機器人將實施各種各樣的工作,比如平整場地,組裝機器和設備。在機器和設備被運抵月球以前,機器人將在太空中完成對它們的組裝。一個由宇航員組成的小組將在現場為機器人提供幫助。 由于太陽能電池板和“月環”工程所需要的其他物資數量龐大,清水公司提議應最大程度上利用月球上的資源。......閱讀全文
日企稱2035年開建月球太陽能電站 11月2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日本清水公司計劃在月球表面鋪設太陽能電池板,以此緩解能源危機。消息中指出,日本一家建筑業巨頭建議沿月球赤道帶鋪設長約合400公里的太陽能電池板帶,并通過激光和微波將電能傳送回地球,從而將月球變成一座巨大的太陽能發電站
系繩式太陽能電站方案。由大量太陽能電池陣組成的塔式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由大量太陽能電池陣組成的塔式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集成對稱聚光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集成對稱聚光系統空間太陽能電站設想圖。 新聞背景 最近,我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在重慶啟動,該基地建成后開展的基礎性實驗和應用研究
充分利用太陽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物質基礎。能源問題是制約我國以及全世界社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極為重要的問題。以煤、氣和石油等為主的傳統能源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人類的主要能源。這類消耗型傳統能源不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3日(北京時間)報道,日本清水建設株式會社最近提出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的計劃——“月神之環(Luna Ring)”工程。擬于2035年啟動的此項龐大工程,計劃建設一條沿月球赤道(長約11000公里)的太陽能電池帶,將電力轉換成強大的微波和激光束射
自從2011年3月份地震和海嘯襲擊日本之后,日本全國對于是否還需要繼續使用核電發生了激烈的意見分歧,很多地方的核電站被一度關閉,這也導致了日本的電力供應危機。因此人們急切的希望能找到另一種產能方式來徹底擺脫對核電的依賴。而在清水建筑提出的這項方案中,利用月球上取之不竭的太陽能,將能一勞永逸的解決
北京時間9月1日消息,美國化學學會第242屆大會近日在丹佛舉行。美國能源部愛達荷國家實驗室科學家詹姆斯-沃納爾在大會上發言表示,美國宇航局和美國能源部正在研發一種只有手提箱大小的迷你核電站。據了解,這種緊湊型核裂變電站技術將主要用于未來人類在月球、火星等遙遠星球上殖民或執行無人任
據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11月27日報道,日本清水公司計劃在月球建立一座巨型太陽能發電廠。該電廠建成后將為地球輸送綠色能源,幫助人類與地球繁榮共存。 日本清水建筑工程公司(Shimizu)計劃將在月球表面放置6800英里長、12英里寬的太陽能電池板,他們稱之為“月
除了給予地球光和熱外,太陽也以另一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地球。一種被稱作“太陽風”的高速等離子體流時刻從太陽表面涌出,并向太陽系的深處奔去。當它到達地球附近時,會與地球的磁場發生作用。強烈的太陽風暴會引起地磁場的劇烈變化,對航天、供電、通訊、航空、導航等一系列領域和技術系統產生災害性的影響。 8月
嫦娥二號拍攝的月面虹灣區已為嫦娥三號任務打好前站焦維新: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從事深空探測、行星科學、空間天氣學研究,最新出版《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一書。 【嫦娥奔月】看點 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姑娘”奔赴太空,目的地只有一個,月球。時隔
每天清掃桌子、碗櫥、玻璃上的灰塵污垢是否讓人很膩煩?再設想一下,要清掃的目標是一塊有25—50個足球場那么大的地方呢?而這是大型太陽能設備必須面對的問題。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3日(北京時間)報道,科學家在火星空間任務一項技術的基礎上,成功開發出一種可自動除塵的太陽能電池板。 在近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