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支“生物科技創新基金”成立一期資金10億
日前,由石藥集團、帝斯曼中國有限公司等22家生物企業聯合設立的國內首支生物科技創新基金成立,這支基金的一期規模為10億元,將用于資助生物企業、科研單位聯合開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改變企業尋找項目困難、科研單位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開發脫節的現狀。 在6月20至23日于長沙召開的第二屆生物產業大會期間,這支生物企業科技創新基金正式亮相,并宣布22家成員單位已承諾投入3.48億元資金。下一步,該基金還將吸納更多成員企業投資,并爭取國家發改委、中國科學院等單位進行投入,使一期資金的規模達到10億元。 在資金投向上,諸如氨基酸、有機酸、生物燃料、生物材料、工業酶、醫藥原料等生物領域的先進技術,都已被列入基金的關注范疇。 基金發起人之一、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張知彬告訴本網,這支基金與國際流行的投資基金在模式上有很大不同,它并非由投資者將資金集中到一起,交給專業的基金管理者進行投資并獲......閱讀全文
中科院海洋生物實驗室基金課題開始申請
中國科學院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為依托,根據科學院“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為充分發揮和利用重點實驗室良好的科學研究條件,面對國內外開放,吸引和資助優秀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來重點實驗室開展有關方面的高水平研究,加強合作、增進交流,促使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形成與
中科院將設立“另類”基金
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活動中,中科院又出新舉措。9月7日,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透露,中科院準備設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金。一期將由中科院所屬企業——國科控股籌資5億元啟動。 中科院的這只基金有些“另類”。嚴慶直言:這只基金將通過“母基金與直投”的方式,重點投資前沿科技的早中期項目
中科院生物燃料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評審結果公布
??????? 根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燃料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管理條例和2013年度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指南要求,本著“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對2013年度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書進行了評審,并著重對申請書是否符合申請指南、是否具有學術創新性和實用價值等方面進行了評議。現公布評審結果如下:
中科院與基金委加大聯合基金資助力度
近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設立的大科學裝置聯合基金(三期)與天文聯合基金(四期)協議續簽儀式在京舉行。在新一期的合作協議中,中科院和基金委一致同意增加兩個聯合基金的資助經費,擴大支持范圍。基金委主任楊衛、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出席會議并在協議書上簽字。 簽約儀式上,楊衛指出,聯
自然基金、中科院等多方資助大連化物所
大連化物所“微光探測器(光電放大器)”通過成果鑒定 1月27日,由大連化物所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105組)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研究員團隊研發的“微光探測器(光電放大器)”通過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的新產品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產品設計新穎、技術創新性強,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動態范圍
基金委與中科院共商戰略發展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工作聯合領導小組(以下簡稱聯合領導小組)在北京舉行第五次會議。聯合領導小組組長陳宜瑜院士主持會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聯合領導小組組長李靜海院士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聯合領導小組副組長姚建年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 通過審議,會議原則
中科院、基金委:公共資助論文可開放獲取
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15日分別發表政策聲明,從當天起,中科院受各類公共資助科研項目所產生的論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部或部分資助科研項目產生的論文,將在論文發表后12個月內實施開放獲取。“開放獲取”就是公眾可以不必再訂閱科技期刊,即可在相關網絡上查閱已發表的學術論文。 中科院聲
基金委主任楊衛調研中科院金屬所
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楊銳邀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楊衛一行于7月25日下午來到金屬所進行調研。 楊衛考察了鈦合金實驗室,聽取了楊銳關于鈦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中應用情況,以及在海洋、醫用和汽車等新領域科研進展的匯報。隨后,金屬所副所長譚若兵介紹了大型鍛件、精密管材、金屬基
梅里埃科研基金資助北大、中科院兩研究項目
1月1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與法國梅里埃研究院簽訂科研基金合作協議,由梅里埃科研基金資助兩項研究: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糖基功能化的金納米粒子用于食源性病原菌的檢測”項目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蛋白質馬達ATP合酶構建生物傳感器” 項目,每項資助10萬美元。
中科院與伊朗簽署絲路科學基金備忘錄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了解到,1月23日上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伊朗總統魯哈尼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伊朗主管科技事務的副總統薩塔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共同簽署了《中國科學院和伊朗科技副總統辦公室關于設立絲綢之路科學基金的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 白春禮指出,《備忘錄》的簽署
中科院:海洋生物cDNA分析
造礁石珊瑚為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對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有重要指示意義,近期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取了澄黃濱珊瑚(Porites lutea)的總RNA, 通過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為模板設計引物進行 test
100億元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落戶武漢
27日在武漢舉行的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總規模達100億元的中國科學院成果轉化基金宣布落戶有著“中國光谷”之稱的武漢東湖高新區。 中科院成果轉化基金是主要面向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轉化及早期項目投資的全國性創業投資母基金。 此前,中科院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已共建了一批如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生物環境中心、武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舉辦生物計算設計溝通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78.shtm
中科院黑土區農業生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開始申請
中國科學院黑土區農業生態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09年。實驗室的總體定位是:立足我國東北糧食核心產區,針對東北黑土區農業生產中面臨的重大生態科學問題,研究黑土質量演變過程與調控、農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與作物高產潛力的生理生態機制、退化黑土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揭示黑土農業生態過程的基
中科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中國科學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10年12月,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空間天文研究部。實驗室致力于空間天文研究,開展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及探測技術的原始創新,實施國家重大空間天文觀測任務,努力成為我國暗物質基礎研究、高能天體物理、太陽及太陽系天體物理、空間高能探測技術的研究基地
-GSK成立APVC基金投資生物電子醫藥領域
葛蘭素史克(GSK)今天宣布,成立APVC基金(Action Potential Venture Capital,動作電位創投基金),這是一個新的5000萬美元的戰略創投基金,將投資生物電子醫藥和技術領域的先驅者。該基金的第一筆投資是加利福尼亞的SetPoint Medical公司,該公
漲12.40%,8家基金重倉君實生物U
2月14日君實生物-U(688180)漲12.40%,收盤報60.08元。根據2021年報基金重倉股數據,重倉該股的基金共8家,其中持有數量最多的基金為匯添富中證精準醫療指數A。匯添富中證精準醫療指數A目前規模為12.37億元,最新凈值1.1804(2月11日),較上一日下跌2.9%,近一年下跌
中科院廣州生物院發現麥角硫因生物合成新通路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陳小平團隊與美國波士頓大學劉平華實驗室合作,發現并證實了鏈孢霉菌中麥角硫因的生物合成新通路,有助于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生物代謝工程大量生產麥角硫因。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有機快報》上。 麥角硫因是一種含硫咪唑氨基酸。人體自身不能合成麥角硫因,只能通過其轉運蛋白OC
中科院新型生物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環境材料研究室在開發木材/羥基磷灰石復合材料作為生物材料的研究中發現,經過沉積前驅體以及水熱處理后,羥基磷灰石可有效沉積在木材表面且兩者結合緊密。該方法簡單易行,為以生物質為基體的新型生物材料制備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思路,并使得此類材料具有成為骨替代材料的潛在價值。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迎來50華誕
50年前,貝時璋以戰略科學家的眼光把基礎研究和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組建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在上世紀60年代,曾將一只小狗送上太空,為載人航天進行先期探索;60—70年代它在世界上首先合成了人工胰島素;在最近5年中,它又以《細胞》《自然》《科學》發表28篇論文的優異成績蜚聲海內外。研究
中科院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啟動
啟動會現場 8月24日,中國科學院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啟動會在北京舉行。我國應用微生物研究領域的專家和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及有關研究所的領導就中國科學院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的戰略規劃、管理模式、運行機制、資源共享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Research
《自然》述評中科院廣州生物院去年進展
記者從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院獲悉,日前,《自然》雜志出版《2014自然指數中國增刊》,介紹了中國主要科研機構和大學對全球科學發展的貢獻、科研產出領先的十大城市,并專版介紹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學術情況。 文章評價了廣州在面對SARS、H1N1禽流感、登革熱等感染性疾病的大背景下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Bill先生訪問中科院
9月5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東亞及太平洋事務處主任Bill Chang先生和中國辦公室主任Emiliy Y.Ashworth女士訪問中科院,就推進美國OTS(Organization of Tropical Studies)和西雙版納植物園(XTBG)在區域性生物多樣性保護
與中科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設立,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和協調作用,吸引和調動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平臺開展前沿領域和綜合交叉領域研究,開拓新的研究方向,發揮空間科學衛星的效能
中科院流感研究與預警中心在中科院微生物所揭牌成立
12月23日上午,由中科院和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共建的“中國科學院流感研究與預警中心”(以下簡稱流感中心)在中科院微生物所揭牌成立。中科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擔任流感中心主任。 “流感頻發、高致病力和致死率、病毒基因變異快等特點,決定了流感研究必須有一個長效應對機制。”揭牌儀式上,高福介紹
福建省啟動生物與新醫藥政府引導基金
2月1日,福建省首只生物與新醫藥政府引導基金在福州啟動。該基金由國家發改委、福建省科技廳和4家企業共同出資3億元組成,重點支持處于起步階段的生物與醫藥創新型企業。 福建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世舉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周世舉指出,福建省設立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將重點支持處于起步階段的
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成立
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4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標志著我國在保護珍貴自然遺產方面又邁出重要的一步。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成立大會上說,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的成立,為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攜手社會各行業、國內外有識之士、企業家、慈善家共同保護古生物化石資源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標志著我國
基金委與NIH生物醫學合作研究項目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生物醫學合作研究項目指南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及相關附件,雙方將于2019年共同資助合作研究項目,支持中美科學家在腫瘤、眼和視覺系統疾病、環境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等
上海生物醫藥基金攜手睿生生物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2024年2月18日,在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的主導下,面向全球市場的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企業睿生生物亞太總部順利落“滬”寶山,并正式投入運營。上實集團董事長冷偉青,寶山區區委常委、副區長王鼐,上實集團常務副總裁張芊,副總裁樓軍,副總裁兼上海醫藥黨委書記楊秋華,上海醫藥黨委副書記、總裁沈波,上海生物醫藥基金
自然基金資助:微生物生物膜功能代謝組學領域取得進展
自然基金資助成果:我國科學家在微生物生物膜功能代謝組學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274175,31670031 )等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呂海濤課題組,整合運用精準靶向代謝組學和遺傳學整合策略(Precision-Targeted Metabolomics com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