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DNA檢測新方法:以致癌基因E6/E7作靶點
宮頸癌簡介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近年來,宮頸癌的發展趨勢逐漸偏向年輕化且呈逐年上升現象。人乳頭瘤病毒( HPV)感染與宮頸癌有高度相關性,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元兇,研究表明99.7% 的宮頸癌患者存在HPV感染。因此,宮頸癌篩查至關重要。宮頸癌篩查項目中,臨床上以HPV檢測和TCT檢查較為常見。 HPV基因組介紹 HPV是一種雙鏈的小DNA病毒,具有7900個堿基對,由病毒蛋白外殼和核心DNA物質構成,無包膜。病毒基因組分為3個部分:早期基因區(E)、晚期基因區(L)及將早期區與晚期區分開的長調控區(LCR)。調控區主要調控病毒的轉錄,控制病毒蛋白和感染顆粒的產生。早期區編碼E6、E7、E1、E2、E4和E5蛋白質,主要參與病毒DNA的復制、轉錄。晚期區編碼L1、L2蛋白質,分別是病毒的主要和次要衣殼蛋白[1]。 E6、E7基因的致癌機理 早期區(E區)編碼蛋白基因......閱讀全文
HPV-DNA-檢測新方法:以致癌基因E6/E7作靶點
宮頸癌簡介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近年來,宮頸癌的發展趨勢逐漸偏向年輕化且呈逐年上升現象。人乳頭瘤病毒( HPV)感染與宮頸癌有高度相關性,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元兇,研究表明99.7% 的宮頸癌患者存在HPV感染。因此,宮頸癌篩查至關重要。宮頸癌篩查項目中,臨床
HPV-DNA-檢測新方法:以致癌基因E6/E7作靶點,避免漏檢
宮頸癌簡介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近年來,宮頸癌的發展趨勢逐漸偏向年輕化且呈逐年上升現象。人乳頭瘤病毒( HPV)感染與宮頸癌有高度相關性,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元兇,研究表明99.7% 的宮頸癌患者存在HPV感染。因此,宮頸癌篩查至關重要。宮頸癌篩查項目中,臨床上以
HPV-DNA-檢測新方法:以致癌基因E6/E7作靶點,避免漏檢
宮頸癌簡介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近年來,宮頸癌的發展趨勢逐漸偏向年輕化且呈逐年上升現象。人乳頭瘤病毒( HPV)感染與宮頸癌有高度相關性,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元兇,研究表明99.7% 的宮頸癌患者存在HPV感染。因此,宮頸癌篩查至關重要。宮頸癌篩查項目中,臨床
HPV-E6/E7-DNA檢測,避免漏檢
目前,市場上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產品眾多,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準的產品有100多種,檢測方法多樣,根據檢測靶點、檢測種類不同,檢測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HPV基因組 HPVs是一種雙鏈的小DNA病毒,具有7900個堿基對,由病毒蛋白外殼和核心DNA物質構成,無包膜。
HPV-E6/E7-DNA檢測,避免漏檢
目前,市場上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產品眾多,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準的產品有100多種,檢測方法多樣,根據檢測靶點、檢測種類不同,檢測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HPV基因組 HPVs是一種雙鏈的小DNA病毒,具有7900個堿基對,由病毒蛋白外殼和核心DNA物質構成,無包膜。
HPV全轉錄組測序技術可實現癌前病變與基因分型雙檢測
宮頸癌位列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每年約有新增病例53萬,其中發展中國家占80%。目前,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最佳檢測方法是組織活檢,但這種檢測不僅昂貴而且是侵入性的。雖然科學家也開發了一些侵入性小的診斷方法,但往往不夠準確或無法預測癌前病變。截止到目前,有16種高風險
編輯HPV病毒基因-導致癌細胞自我毀滅
利用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們能夠有選擇性地破壞負責宮頸癌細胞生長和生存的兩種乳頭瘤病毒(HPV)基因,導致癌細胞的自我毀滅。 結果發表在病毒學Journal of Virology雜志上,新研究鋪平了開發有針對性的抗病毒策略,來抵抗DNA病毒如B型肝炎病毒和單純皰疹等的方
人乳頭瘤病毒16和18型在膀胱腫瘤發生中的作用
人乳頭瘤病毒(HPV)16、18型是泌尿、生殖系統某些鱗狀細胞癌的致病因素之一。目前HP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有上升趨勢,其對泌尿外科常見多發病膀胱移行細胞癌的發生將有何影響,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48例膀胱癌、16例膀胱乳頭狀瘤及17例膀胱正常粘膜標本均取自青島大學醫學院泌尿外科。1990~1995年手
《Genome-Research》:DNA成環損傷與HPV相關癌癥之間相關聯
根據最近一項利用全基因組策略和超級計算機系統的研究表明,異常的HPV“looping(成環)”可在人乳頭瘤病毒DNA插入位點引起宿主染色體的特殊損傷。這一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基因組研究權威刊物《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 眾所周知,某些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分型檢測(PCR_MS質譜法)
? MasScan?HPV 質譜掃描101種HPV 基因分型? 質譜掃描37種高中危和低危高發HPV分型HPV 就在您的身邊,影響著您的生活HPV致病基因型有多少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8年公布,目前發現的HPV有150多個型,一些HPV類型可以引起疣,另一些類型可導致癌癥。男性和女性均可引起口/
HPVlgG抗體的研究現狀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嗜上皮性病毒,有高度的特異性,長期以來,已知HPV可引起人類良性的腫瘤和疣,如生長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膚和粘膜上的人類尋常疣、尖銳濕疣以及生長在粘膜上的乳頭狀瘤。HPV是一種具有種屬特異性的嗜上皮病毒,屬雙鏈閉環的小DNA病毒
關于HPV感染的基本信息介紹
其中包括8個 早期開放讀碼框架(E1-E8)、2個晚期讀碼框架和1個非編碼長控區。在早期開放讀碼框架中,E6和E7基因對細胞生長刺激最為重要,E6、E7編碼的E6、E7蛋白引起宮頸上皮細胞永生化。而晚期讀碼框L1和L2基因分別編碼HPV的主要和次要衣殼蛋白,組裝成HPV的衣殼。 將HPV“解剖
HPV病毒檢測的七大誤區
?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發生的重要原因。高危型HPV檢測有效提高了宮頸癌前病變檢測的靈敏度,顯著降低了漏診率,已成為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方法。目前,國際上HPV檢測主要有三大策略:21歲以上細胞學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的分流管理、25歲以上初篩、30歲以上與細胞學聯合篩查。
hpv病毒檢測兩次分型不一樣是什么原因
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發生的重要原因。高危型HPV檢測有效提高了宮頸癌前病變檢測的靈敏度,顯著降低了漏診率,已成為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方法。目前,國際上HPV檢測主要有三大策略:21歲以上細胞學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的分流管理、25歲以上初篩、30歲以上與細胞學聯合篩查。此
HPV病毒檢測的七大誤區
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發生的重要原因。高危型HPV檢測有效提高了宮頸癌前病變檢測的靈敏度,顯著降低了漏診率,已成為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方法。目前,國際上HPV檢測主要有三大策略:21歲以上細胞學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的分流管理、25歲以上初篩、30歲以上與細胞學聯合篩查。此
華裔科學家開發DNA產品-望識別宮頸癌高危群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全美女性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是宮頸癌,人類乳突病毒(HPV)是致病主要元兇。但是,感染HPV病毒并不意味著未來必罹患癌癥,全美75%的女性和五成男性在一生中會感染HPV,兩位女性華裔生命科學家溫可儀、鄭淑玲共同創辦的公司,以HPV DNA技術明確地界定病例是否為臨時感染
牛乳頭瘤病毒基因組結構和功能
乳頭瘤病毒(papillomavirus)是感染人和動物皮膚、粘膜并引起乳頭狀瘤病變的一種DNA病毒,屬于乳多空泡病毒(papovavirus)科。根據病毒感染的宿主不同可以分為牛乳頭瘤病毒(BPV),人乳頭瘤病毒(HPV)等。已發現的乳頭瘤病毒基因組都具有相似的結構。下面以BPV為例說明乳頭瘤
我國科學家非構象型抗體表位組學研究獲進展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生殖免疫學課題組和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基因功能課題組合作,用先前自主建立的肽生物合成方法,解碼了致癌性人乳頭瘤病毒58型(HPV58)所編碼三個不同長度關鍵蛋白的精確表位組,并展現了相關組學研究的可行性和意義,包括總體框架及其內容。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科學報告》。 作為
可瑞生物首個免疫細胞治療產品IND獲批
昨日(11月21日),可瑞生物首個免疫細胞治療產品CRTE7A2-01 TCR-T細胞注射液獲得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這標志著可瑞生物正式邁向注冊臨床試驗的開展階段。 CRTE7A2-01 TCR-T細胞注射液是由北京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該產品的適應癥是HPV16陽性HL
關于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病理病因分析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屬于乳頭瘤病毒科的乳頭瘤病毒屬,為球形無包膜的雙鏈DNA病毒,直徑為52~55nm(圖1)。病毒基因組為雙鏈環狀DNA,約7.8~8.0 kb,分為早期區、晚期區和調節區。早期區編碼與病毒復制、轉錄調控和細胞轉化有關的蛋白(如E5
吉林大學發表癌癥研究重要成果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癌癥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在中國每年有近150000例新診斷的病例。宮頸癌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常見,因為在那里早期篩查還不普遍。科學家們發現,幾乎所有宮頸癌都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HPV引起的宮頸癌會發生LKB1(Liver kinase B1)突變失活。但他們還不清楚LK
概述尖銳濕疣病毒的診療規范
1、診斷標準:接觸史,有非婚性接觸史、配偶感染史或間接感染史。 2、實驗室檢查:皮損活檢,有HPV感染的特征性凹空細胞的組織病理學變化特點。 必要時在皮損活檢中用抗原或核酸檢測顯示有HPV。常見的是HPV6、11型,少見為HPV16、18型。 3 、病例分類:報告病例,具備1.1及1.2指
關于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病因分析
1.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 近年來隨著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與下生殖道關系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HPV感染與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生有著一定的關聯。HPV感染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性傳播疾病,是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和宮頸癌發生的病因。分子生物學及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有致癌性。HPV根據
Naica自動化微滴芯片數字PCR系統在HPV檢測的應用
人類DNA中HPV16和HPV18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檢測?全世界有超過5%的癌癥是因人乳頭瘤病毒(HPV)導致的,它主要通過性傳播的方式感染[1]。十多種HPV亞型由于其在細胞轉化中的作用以及宮頸癌和口咽癌發病率的增加而被認為是高風險的。在這些亞型中,HPV16和HPV18是最普遍的,在大約70%的宮
DNA修復出錯何以致癌?
最近,日本大阪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在DNA受到輻射損傷的時候DNA損傷應答(DDR)不起作用,那么,那些應該被去除的蛋白質反而會保留下來,遺傳信息的丟失可能被刺激,當被錯誤修復的時候,這會導致腫瘤的形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PLOS Genetics》雜志。 人們認為,細胞癌變的原因之
概述乳頭瘤病毒的病毒特征
乳頭瘤病毒屬乳頭瘤病毒科,質粒為直徑50—60毫微米的正二十面體。能引起人、牛、狗、兔等的乳頭瘤(po-pilloma)。對各種不同種的動物有其固定的種類,原則上不互相感染。最有名的便是肖普乳頭瘤,它是由肖普(R· E·Shope)于1933年在美國雪兔(Lepus timidus)中分離得到的
非構象型抗體表位組學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黃辛)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生殖免疫學課題組和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基因功能課題組合作,用先前自主建立的肽生物合成方法,解碼了致癌性人乳頭瘤病毒58型(HPV58)所編碼的三個不同長度關鍵蛋白的精確表位組,并展現了相關組學研究的可行性和意義。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報告》雜志。 作
簡述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預防-護理
目前無有效預防方法,最重要的是: 1.不接觸本病病損處。 2.防止帶有HPV的滲出物污染公共環境,做好浴盆、浴巾、馬桶的清潔、消毒。 3.有肛門及外生殖器疣者應先進行診斷及治療,性交時男性應使用避孕套,以防止生殖器HPV相互感染。 4.加強全民衛生知識宣傳和性教育,重點對性紊亂者加強性道
【卡梅德生物】細胞永生化的方法介紹
一、背景:細胞永生化,即細胞繞過壽命的自然限制并持續分裂的能力,是一個有趣而重要的現象,對癌癥研究、衰老以及生物學和醫學的各個分支都有影響。本文探討了實現細胞永生的方法,闡明了它們的應用以及對科學研究和醫學進步的更廣泛影響。二、細胞永生化的方法1.端粒酶的激活:細胞永生化背后的主要機制之一涉及端粒酶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人乳頭瘤病毒(HPV)致癌分子機制
人乳頭瘤病毒(HPV)不僅導致子宮頸癌,還與乳腺癌、直結腸癌、肺癌、頭頸癌、口腔癌等常見致命癌癥相關。感染人類的HPV有200余種,其中HPV16占所有感染總和的50%,其機理不明。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馬潤林研究組發現HPV16致癌蛋白E7通過直接結合微管相關蛋白4(MAP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