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了其開展的一項關于轉基因的調查報道,認為關于轉基因作物的爭論忽略了一個更基本的問題:美國和加拿大的轉基因沒有降低化學除蟲劑的使用量,也未顯著提高糧食產量。 該報道指出,與西歐現代化程度相當的法國和德國等地區相比,美國殺蟲、殺菌農藥減幅不及法國,而除草劑用量卻顯著上升。同時,美國和加拿大在畝產量上并沒有獲得顯著的優勢。 不過,國內外科學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的采訪時對該調查的的方法及結論提出了質疑。 西歐農藥用量減少是政策所致 《紐約時報》調查顯示,自20年前美國引入轉基因玉米、棉花和大豆之后,殺蟲劑和殺菌劑的使用量降低了三分之一,噴灑型除草劑使用量上升了21%;相比之下,法國殺蟲劑和殺菌劑的使用量下降了65 %,除草劑的使用量也降低了36%。 這樣的數據,沒有得到科學家的認同。“直接把美國的數據和法國的數據作比較,一點意義都沒有。”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教授卡爾·普瑞(Carl Pray)......閱讀全文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最近,中國國內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爭議不斷升級。國際專家如何看待轉基因技術,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及環境到底有何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博士。總部設立在華盛頓的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成立于1975年,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的知名國際農業及食
“從歷史發展與科學實踐的角度來看,化學合成肥料是有可能逐漸被完全替代的,這不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是我學習總結國內外很多業界學者的觀點。”日前,作為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三農發展內參》專家顧問, 中國土壤治理與種植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安妮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化肥應該被替代,這是肯
關注轉基因 6月26日,作為糧食與農業領域的諾貝爾獎,今年的“世界糧食獎”頒發給從事轉基因研究的一位企業家和兩位科學家,這也是該獎項設立27年以來第一次授予轉基因技術。世界糧食獎基金會特別肯定了三位得獎人在培育高產優質、抗病蟲和極端氣候影響的農作物新品種中的突出貢獻,稱其技術使全球1.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