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現如今,LED電燈和顯示屏已經無處不在,藍色發光二極管(LED)技術被譽為愛迪生之后的人類首次照明革命。背后的關鍵人物中村修二曾只有碩士學位,在日本一家小型化工企業刻苦鉆研數十年,終將這項技術實用化。他由于獨立發明以InGaN(氮化銦鎵)晶體制作藍色發光元件的雙流式MOCVD方法,而與該技術的兩名早期研究者名古屋大學的赤崎勇、天野浩師徒分享了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村修二在《我的思考, 我的光》和《去做狂野的夢》這兩本自傳中描述了自己不因循守舊,堅持己見的科研精神。他后來到美國任教,并曾經高調抨擊日本的應試教育制度抹殺青年人的創新能力。作者從中村修二的兩本自傳入手,告訴你一個特立獨行的科學家怎樣去追逐自己心中的光和夢。 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兩組獨立研制有效的藍色發光二極管(LED)的日本科學家,一組是赤崎勇和天野浩,另一組就是中村修二。進行獲獎工作時,前兩位是名古屋大學的教授和合作者,而中村修二......閱讀全文
梅 -布里特·莫澤約翰·奧基夫赤崎勇愛德華·莫澤中村修二天野浩生理學或醫學獎垂青“大腦GPS” “這簡直不太可能,我從未預料到,這是一項崇高的榮譽。”10月6日,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約翰·奧基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然非常激動。當得知獲獎時,他正在家里的辦公桌前像以往一樣
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17日出臺了五項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松綁”。主要內容是,鼓勵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通過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等方式,向企業或其他組織轉移科技成果,并享受新的政策,以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 一些科技成果長期“藏在深
■科學研究不必一味追求高深莫測、玄之又玄的領域 ■“小人物”也能拿諾獎,真正有價值的創造只能出自對科學探索的堅守,而不是在乎論文和各種量化指標 ■跨界或者交叉已經是現代科學突破的應有之義,在基礎理論難有重大創新的今天,“制造”工具和借助工具發現自然奧秘一樣重要 2014年諾貝爾獎自然科學
201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授予了James P. Allison以及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在人類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做出的貢獻。 自發現以來的幾年中,競爭組織開發了與PD-1相關的藥物來治療癌癥。日本小野制藥公司與本庶佑共同擁有關鍵專利。小野制藥公司與百時美施貴寶(Bri
諾貝爾獎親睞壽星? 施郁(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1. 為什么引力波諾獎得主年齡較大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對首次直接探測引力波作出杰出貢獻的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12月10日11點,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 今年,日本諾獎得主俱樂部再添一員,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與兩位美國科學家共享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至此,日本諾貝爾獎獲獎人數已攀升至24人。自2000年以來,日本更是以平均每年1人獲得諾獎的速度,引發廣泛關注。 日本諾獎“井噴”
2019年10月8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獲獎理由:加拿大-美國物理學家吉姆·皮布爾斯的獲獎理由是物理宇宙學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