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6-30 15:48 原文鏈接: 90歲院士省吃儉用,捐300萬設博士創新基金



    李俊賢,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90歲高齡的他,在今年七一前不久,和夫人丁大云一起,以兩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向所在工作單位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捐出省吃儉用積攢的300萬元,設立博士創新基金和困難幫扶基金。

    這位老科學家的義舉在感動了無數人的同時,也將他及他一生所摯愛的化工合成事業,帶進了人們視野。

    “為國家爭口氣”

    說起李俊賢,很多人也許并不熟悉。但談起“兩彈一星”、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就會眼前一亮。對這些系統工程來說,如果沒有推進劑,就相當于汽車沒有汽油。李俊賢正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

    李俊賢畢業于樂山市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化工專業。1960年初,組織上抽調32歲的李俊賢到北京化工研究院,加入高能推進劑研制隊伍,從那時起,他便與我國火箭推進劑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干就是一輩子。

    在資料不足、經驗缺乏的情況下,李俊賢和團隊反復試驗摸索,最終成功研制出特殊燃料偏二甲肼,并遠赴青海籌建黎明化工廠,建設中國第一套制備偏二甲肼裝置。

    化工廠在一個山溝里,條件極為艱苦,吃的是鹽水煮蠶豆、青稞粉,住著干打壘,睡著大通鋪。最終,他們以“誓將衛星送上天”的豪邁氣概克服重重困難,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裝置的安裝、試車、完善和投產工作。

    “那個時候,一般見面不談困難,談什么呢?大家就是說完成沒有完成啊,主要就是想怎么樣把國家急需的東西搞出來,都希望越快越好,為國家爭口氣。”如今說起這些,老人家只是一笑而過。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賢團隊研制的偏二甲肼。后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及多種型號導彈發射和“神舟”系列飛船升空,使用的也是偏二甲肼。

    “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

    在青海,李俊賢一待就是16年。其間,研制新型魚雷推進劑時,有人建議選擇難度較小的燃料,以保證交貨期。但李俊賢堅持“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最終他帶隊研發的新型燃料按時交付,把我國先進魚雷研制的時間表提前了3年。

    1978年,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從青海遷至河南洛陽。當時,“萬能塑料”聚氨酯在國外已經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家電、家具等行業,但在國內卻要依靠進口。時任院長的李俊賢立即組織投入研究,希望未來關鍵技術不受制于人。最終,他們開發出了幾十種技術,填補了國家多項空白,為我國聚氨酯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首席運營官于文杰說:“李俊賢院士的格局非常大。他講問題的時候,都是講我們要解決國家的問題,不能受制于人。他經常是站在國家的高度,關心國家的急需,希望我們不被別人掣肘、制約。”

    李俊賢帶領團隊做出了許多世界一流成果,但在成果申報署名上,他總是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勞是大家的。”他說。

    如今,雖然已是90歲高齡,李俊賢仍舊一如既往堅持工作。每年除了春節休息3天外,其余時間他幾乎都會來單位,一天至少工作8個小時。有人算了一筆賬,他這些年加班的時間幾乎相當于一個人正常工作20年。

    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現任總經理楊茂良動情地說:“甘于奉獻、耐得住寂寞,是李俊賢院士屢獲成功的兩大秘訣,是我們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的傳家寶!”

    “培養更多人才是更大的福氣”

    李俊賢和夫人丁大云1959年結婚,已共同走過近60年,生活十分簡樸。他們住在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家屬院一套普通的四居室,每個房間都擺著書柜。“這些書柜很有年頭了,是從青海帶過來的,床和縫紉機也是,還在用。”丁大云指著一張鐵架子床和一臺老式縫紉機笑著說,大家笑稱這里是“舊家具博物館”。

    按照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規定,李俊賢外出,可以派車接送。可他為了節儉,到洛陽市內辦事,只要時間允許,總是乘公共汽車。辦公室為他訂閱的報紙,他下班帶回家看后,上班時依然帶回辦公室,以便單位集體回收。

    然而,一輛自行車能用幾十年的李俊賢,卻在培養人才和公益上不吝千金。今年初,他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名義給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黨委寫信,提出捐贈500萬元支持公司博士科研創新、幫扶公司離退休困難職工。最終,院黨委綜合考慮他的生活和健康需要,在今年6月8日,接受其300萬元捐贈,設立博士創新基金和困難幫扶基金。

    “很多人問捐這么多錢心不心疼?真的不會啊!留下的錢,自己夠花就可以了。錢能夠用來培養更多的人才、幫助更多的困難職工,這更值當。”李俊賢說,“我最關心的是人才,我希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把我們的事業再往前推一步。”

    相關文章

    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王定勝副教授團隊成果登上《Nature》!

    有機催化劑取代貴金屬催化劑生產氯氣在化學工業中,許多產品的生產都依賴于氯氣。這些氯氣大部分是通過一種稱為氯堿電解的過程制造的,該過程的能量消耗相當于全球電力生產的1%,導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對該......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資源學家孫九林逝世

    5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網站發布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資源學家孫九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孫九林......

    拼多多向中國農大捐贈1億元設立研究基金

    據中國農業大學網站消息,5月9日,“拼多多-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基金”捐贈儀式在中國農業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拼多多-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基金”是由拼多多公司向中國農業大學捐贈1億元人民幣設立,旨在支持中國......

    審議通過!中科院院士遴選機制,變了!

    4月23日,第九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九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侯建國主持會議,學部主席團成員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中科院副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秘書長高鴻鈞關于近期深化院......

    杜絕拉票!2023年院士增選即將啟動還有哪些變化?

    4月23日,第九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九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侯建國主持會議,學部主席團成員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中科院副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秘書長高鴻鈞關于近期深化院......

    徐兵河院士:乳腺癌進入“慢病”時代,需加強“兩全”管理

    作為全球常見且高發的惡性腫瘤,乳腺癌可謂女性的“頭號殺手”。隨著我國癌癥防治水平的不斷提升,乳腺癌防治取得了哪些進展?今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

    全網入駐院士最多的平臺,年輕人也在用

    三年來,B站的知識類創作者數量同比增長86%,知識類視頻投稿量同比增長199%。除了何同學、羅翔老師、汪品先院士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知識區UP主外,B站累計入駐名師學者645位,也是全網入駐院士最多的平臺......

    兩院院士重慶探討腫瘤領域基礎研究新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61.shtm......

    新一輪院士增選,這些院士候選人或將當選!

    2023年,是兩院院士增選之年。近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2023年度工作會議。會議部署了2023年全院重點工作。其中包括:深入推進院士制度改革和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穩妥有序完成2023年院士增選工作;......

    張伯禮院士:促進中醫藥與多學科交叉融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方案》是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意見的重要具體舉措,針對性強,力度大,進一步加......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