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以前是想做一名科學家,后來走向了‘不務正業’的產業之路。”生于1992年的賀羽說,他已在量子產業路上“摸爬滾打”了十年。
賀羽,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國儀量子”)董事長。作為中國從事量子精密測量和高端科學儀器研發的領先團隊,國儀量子源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團隊,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量子測量先進儀器企業。
量子信息技術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
2009年,賀羽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在校期間,量子科技領域知名科學家杜江峰院士的一場學術報告會打開了賀羽的創業“量子”門。
“那次報告會上,杜老師舉例說他的實驗室當時需要購買一臺國外公司生產的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但遇到了供應商臨時漲價、售后難保障的窘境。”賀羽說,“電子順磁共振技術對量子計算領域研究至關重要,杜老師認為造國產科學儀器非常必要。”
聽完報告會的第二天,賀羽就找到杜老師,希望參與振興國家科學儀器產業的事業中。
“在杜老師的安排下,我開始參與到順磁共振波譜儀的研制和技術攻關,并且研制了一些教學儀器,積累產業化的經驗。”他說。
“當時創業被看作異類。”賀羽第一次創業,最終因經驗不足而失敗。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察,勉勵科研人員“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賀羽說,這讓他倍感振奮,堅定投身于量子技術和科學儀器的產業化中。
2016年,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致力于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技術和高端科學儀器的研發和產業化。
“量子精密測量技術,是使用量子技術對物理量進行更高分辨率和更高精度的測量技術,量子精密測量儀器是微觀世界的一把尺子。”
據賀羽介紹,首先它將在醫療健康和生命科學領域帶來新一代的檢測和診斷技術。它可以通過無入侵的方式,測量到人體心臟產生的極弱的磁場信號,實現對冠心病的早期篩查;在藥物研發方面,通過對康復病人用藥后血液中特殊標識物濃度的精密測量,可以對病人做用藥效果追蹤,并判斷評估病癥復發的可能性。
另外在工業領域,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可以實現對工業品的快速無損質檢。
2018年,國儀量子團隊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款商用脈沖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問世。隨后,國際首臺量子鉆石原子力顯微鏡、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等多款產品面世。
2021年,國儀量子銷售合同超2億元人民幣,并實現了海外交付。
賀羽說:“如今,隨著創新氛圍的不斷變強變濃,一些實驗室的科學家也開始從幕后走向臺前,科學家創業開始成為一種趨勢。”
合肥高新區有一條“量子大道”,國儀量子、國盾量子、本源量子等核心企業均落戶于此。據了解,目前合肥高新區已聚集40多家“量子領域”企業。
該區最新發布《未來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努力打造量子信息科技“科研+產業”雙高地,并將以打造“世界量子中心”為目標,積極申報建設“量子未來科技城”。
近日,量子科儀谷暨國儀量子總部基地在合肥高新區開工,該基地將持續聚焦高端科學儀器領域,以量子精密測量優勢技術為核心,打造科學儀器行業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集聚示范基地。
10月22日,廣電計量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電計量)與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儀量子)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共建量子精密測量聯合實驗室。廣電計量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明志茂,......
盡管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進展突飛猛進,但量子計算機的“性情”仍不穩定,容易出錯,尚無法投入實際應用。為此,包括谷歌和IBM等在內的眾多公司競相開發量子糾錯技術,旨在為最終實現穩定可靠的量子計算系統奠定......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實驗表明,已延用135年的阿倫尼烏斯公式需進行修改,才能應用于量子領域。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物理評論X》雜志。具有不同能級量子波函數的雙勢阱。圖片來......
直播時間:2024年8月30日(周五)20:00——21: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73131739152......
8月29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以《聚焦創新型企業從“實驗場”到“應用場”“獨角獸”這樣長成》為題,報道了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在推動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產業化方面的創新成果。以下為報道原文。從“......
科技日報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個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二維(2D)材料原位轉角調控平臺。這個指甲大小的平臺名為“MEGA2D”,具備高度靈活性和精確......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王敏在浩瀚的星空里有一顆衛星獨一無二它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初步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體系它就是由中國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從2003年萌發......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陳凱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南開大學陳景靈等合作,成功實現了關閉探測效率漏洞與局域性漏洞的哈代非定域性演示。該研究為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提供了新證據,并為相關......
于第一梯隊,但仍有隱憂 7月20日,2024中國量子計算產業峰會暨量子計算開發者大會在廣州黃埔舉行。年逾8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應邀參會,并為年輕的后備人才頒獎——第三屆中國計算機學會(C......
關于發布高精度量子操控與探測重大研究計劃2024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24〕139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高精度量子操控與探測重大研究計劃2024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