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人類基因組早被測序,但其功能至今深藏不露,這嚴重妨礙了疾病診治。”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教授池天說,“21世紀生物醫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解碼人類基因組這部‘神秘天書’。”

    7月22日,池天團隊在《細胞》在線發表論文,報道了一種嶄新的小鼠基因打靶技術iMAP,并快速鑒定了90個基因在39種組織的基本功能,構建了世界首張小鼠微型“擾動圖譜”。該基因解碼技術為破解人類基因組密碼提供了強大武器。

    image.png

    iMAP原理

    革命性的iMAP

    “iMAP融合了Cre-loxP和CRISPR-Cas9技術。”池天介紹說,“通過藥物誘導,能在小鼠全身敲除100個基因,但每個細胞只能隨機敲除一個,從而將小鼠轉化為嵌合體動物(mosaic organism)。”

    野生型動物各細胞基因組相同,嵌合體則由攜帶不同基因組的細胞構成。iMAP嵌合體可用于快速普查100個靶基因分別在全身各種細胞中的基本功能,同時也能通過簡單的交配繁殖衍生出100個傳統的單基因敲除品系,從而大大降低后者的制備成本。

    作為概念驗證,池天團隊檢查了90個基因敲除后分別對39種器官/組織/細胞的存活、擴增或細胞分化的影響,描繪了全球第一張“擾動圖譜”。雖然這張圖譜只是全基因組圖譜的雛形,但已提供了大量難以用其他技術輕易獲得的寶貴信息,更為描繪全基因組圖譜奠定了基礎。

    目前,單細胞生物學的領軍人物Aviv Regev已與池天醞釀發起“單細胞擾動圖譜計劃”,準備在全球范圍內聯合多個實驗室,利用iMAP在單細胞水平描繪小鼠全部2萬個蛋白編碼基因在全身各組織的擾動圖譜。

    “這一圖譜將成為生物醫學研究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后,探索小鼠任何基因的基本功能會像查找基因序列一樣簡單,而不再動輒需花費多年心血。”池天說。

    該圖譜將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分水嶺,除了鑒定蛋白編碼基因的功能,iMAP也可用于解碼基因組任何其他序列、探索“老藥新用”和篩選藥物靶點等。iMAP也有推廣到其他模式生物的可能性;有水稻專家已經計劃利用iMAP改良水稻品種。耶魯大學一位國際著名免疫學家給池天團隊的賀信中預言,“iMAP將變革眾多領域”。

    八年科學“馬拉松”

    iMAP功能強大,但其誕生的背后卻是一場長達八年、歷經六屆學生前赴后繼努力的科學“馬拉松”。

    2014年,池天還在耶魯大學,當時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已問世,而池天又熟悉Cre-loxP。他突發奇想,試圖融合這兩種技術,但同事并不看好。“有人不屑一顧,有人直呼瘋狂,大多心存疑慮。”池天回憶,“這也不奇怪,因為iMAP太新了,是0到1,沒有主流技術可以直接對標。就如同當年PCR概念萌芽后,甚至初步結果出來后,仍然在Cetus公司內部遭到冷遇,這好像不可思議,其實不難理解。”

    iMAP的研發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曲折。“我們踩了很多坑,有些坑很詭異。”為使同行避免重蹈覆轍,這些失敗的實驗,部分已于兩年前以預印本形式發表。經Ravinder Kaundal (耶魯大學博士后)和陳玉鑫、毛少帥、劉波(分別是上科大生命學院2014、2015、2016級研究生)等的努力,到2018級博士生荊征宇加入課題組時,終于曙光初照,但道路依然坎坷。“我們的研究工作很少有可以參考的文獻,研究期間我們遇到了各種困難,好在最后成功了。”荊征宇回憶。

    今年畢業、帶領過荊征宇和2019級博士生張校銘攻關的2016級博士生劉波表示,“項目的成功離不開池老師統攬全局、精心計劃,也離不開實驗室成員們的團結一心、努力工作。”除了學生非常給力,學校的大力支持也讓池天的研究如魚得水。

    “我在耶魯啟動過其他數個像iMAP一樣的高風險課題,但都因經費原因夭折了。而上科大鼓勵教授勇于坐冷板凳,諾獎得主James Rothman也表示上科大適合我。”池天補充說,“所以叮囑學生,課題必須做到底,論文非頂刊不發。”

    iMAP研發過程是“山高路遠坑深”,但審稿過程相當順利。今年2月15日投稿,3月10日得到反饋,月底補完實驗,5月12日論文就被“原則上接收”,6月21日被正式接收。從論文“原則上接收”到正式接收這一個多月里,團隊在期刊編輯的要求下,反復修改打磨論文,力圖清晰展現iMAP革命性的一面。

    “編輯非常敬業,親自動筆改寫文章,這是非常少見的。”池天說。編輯部還邀請Aviv Regev為iMAP撰寫Preview與論文同時發表,但因時間沖突,最后決定寫相關的長篇綜述,此文將于今年11月發表。

    image.png

    池天(后排右三)團隊

    要“坐得起冷板凳”

    “靜待花開終有時,不要去羨慕別人取得的成果,相信每一朵花開綻放的前提都是你提前埋好了種子。”劉波這樣分享他的科研感悟。

    在充滿挑戰的科研生活中,荊征宇對自己的博士生涯做了一個總結:“我不僅學習了如何去解決一件問題,而且我發現科研本身真的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總是伴隨著許多的失敗和挫折,但保持激情和足量的時間投入后總會有所收獲的。”

    而對張校銘來說,實驗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解決難題、不斷簡化流程、建立起一套新的體系……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陳玉鑫非常懷念團隊眾志成城攻克科研難題的那段時光——池天老師富有冒險精神和探索精神、研究團隊不畏艱難、通力合作,最終促成了iMAP的誕生。“此外,我還有個很大的收獲:如何面對一次次的失敗又不喪失信心;如何在面對不斷失敗時,發現通往曙光的道路并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同時仍然心懷希望地生活和工作。”陳玉鑫說。

    “做的了鋼鐵俠,坐得起冷板凳。”池天引用上科大校長江綿恒對上科大首屆研究生的新生寄語,“一劍八年,證明我們‘坐得起冷板凳’。上科大有優良的雙創基因,我們因此也有希望‘做得了鋼鐵俠’,劍擊病魔,造福人類。”


    相關文章

    祝賀!中國科學家組團攻關,取得重大成果

    日前,由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26個科研單位聯合開展研究,繪制出了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14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自主進行......

    Nature審稿意見22頁,他們答復98頁,通過!

    2021年11月,李國田決定向《自然》投稿。“這是我們第一次投稿《自然》雜志,第一稿算是‘投石問路’,能給一個修改機會就算成功!”他的博士生沙干說。《自然》審稿人還真的給了修改機會——長達22頁的建議......

    谷子高質量圖基因組“面紗”揭開

    谷子即小米,起源于中國,作為糧食作物深受老百姓喜愛。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特色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團隊,通過對谷子種質資源的基因組分析,組裝了首個谷子高質量圖基因組,系統闡明了......

    人工病毒載體可用于基因編輯

    《自然·通訊》30日報告了一種制作人工病毒樣載體的方法,所制載體能進入人類細胞執行特定任務,如基因編輯。這種大容量、可定制化的納米材料為未來基因療法和定制化醫療帶來新希望。病毒是一種高效的生物“機器”......

    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與耐抗生素細菌作斗爭

    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創造了一種針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質粒,有效地預防和逆轉了抗性。該工具在實驗室實驗中顯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結果,開辟了一種潛在的新方法來對抗抗菌素抗性......

    研究人員成功測序蒙特莫朗西酸櫻桃基因組

    密歇根州的酸櫻桃產量在全美名列前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啟動了一個項目,旨在確定與酸櫻桃樹晚開有關的基因,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氣候的需要。他們首先將晚開的櫻桃樹的DNA序列與一個相關物種--桃子的......

    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大鼠心力衰竭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0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編輯的人類心臟細胞注射到罹患慢性心力衰竭的大鼠體內,結果表明,這一方法能使更多大鼠存活,并延長其運動時間,相關技術的人體試驗可能在202......

    下一級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不再需要病毒幫助

    事實證明,改性病毒是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材料送入細胞核的便捷方式--但它們價格昂貴,難以擴展,而且有潛在毒性。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非病毒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大多數人都聽說......

    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

    4日,從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豐生物)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舜豐生物獲得。基因編輯是世界生物育種......

    一種單細胞藻類細胞中有7個基因組

    一種50多年前收集并在實驗室中生長的單細胞藻類,原來是一個由曾經獨立的生物組成的奇怪的集合體,里面有不少于7個不同的基因組。4月27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當代生物學》。“據我所知,單個細胞中有7個不同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