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名單出臺,呼聲很高的幾位“海歸”榜上無名,不僅引發廣泛關注,也引起部分落選“海歸”科學家的不滿,他們中有人在接受采訪時直言“不公”,要求中科院“改正錯誤”,并稱中國科學界學風浮躁、教授搞關系不搞學術,“海歸”科學界“最怕的就是處理國內關系網”,甚至表示“從今后不候選中科院院士”、“當不當院士無礙于進行教學和研究工作”,等等。 中國科學界的學風問題很多,浮躁、朋黨、不正之風有之,沽名釣譽、“釣魚項目”、偽科學偽成果、科研政治化、庸俗商業化的問題也有之,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當今中國科學研究動靜大成果小、投入大收效小,以及人才流失、經費浪費等諸多不正常現象。 “當不當院士無礙于進行教學和研究工作”,也是實話實說。然而,“處理關系網”本身,卻并非如洪水猛獸般可怕。作為“海歸”科學家,所取法的應該是發達國家完善的科研人才管理機制,但在那樣機制里成長起來的海外科學家,并不害怕處理“關系網”,恰恰相反......閱讀全文
8月17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呼聲很高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落選。當天,這名“頂級海歸”在博客上發布半年前即已準備好的一份聲明,稱“從今以后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如何事先料定自己落選?院士增選制度問題何在?幾經電話溝通,饒毅接受采訪。 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