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大西洋環流減緩致氣候變暖加劇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顯堯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學者合作發現,現階段北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以下簡稱AMOC)的減緩并不會導致全球變冷;相反,可能會更有利于全球變暖。該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雜志。 據了解,AMOC是大洋熱鹽環流傳送帶的重要組成部分。AMOC將北大西洋低緯度的高溫、高鹽水向北輸送至高緯度地區。以往大家關心較多的是表層過程,即AMOC向北輸送暖水,為歐洲帶來溫暖濕潤的天氣。不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和格陵蘭冰蓋融化形成淡水并注入北大西洋,減少了北大西洋深層水的形成并且使AMOC減緩,從而使向北的熱輸送變少,導致歐洲以及北半球變冷。 然而,最新研究發現,AMOC的另一個作用是在來自低緯度的高溫高鹽水下沉至300米深的中深層海洋的過程中,把海洋表層的熱量輸送至中深層海洋。而當AMOC有所減緩時,這些熱量就停留在了海洋表面,加熱大氣,導致氣候變暖加劇。 陳顯堯介紹說,關于AMOC的直接觀測主要集中在最近十幾年,即20......閱讀全文

    科學家對古近紀海洋表面溫度變化機制提出新見解

      近日,《自然-地學》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古近紀海洋表面溫度的文章。文章重建了從4300萬年前到1800萬年前北大西洋的海洋表面溫度變化,結果顯示在3400萬年前在長達200萬年的時間段里南北半球氣候的差異性演化,從而進一步揭示了海洋環流變化對氣候系統的巨大影響作用。  古近紀(6500萬-2300

    十年期氣候預測模型仍存爭議

    圖片來源:JASIEK KRZYSZTOFIAK/NATURE   在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經過十余年的艱苦工作,Doug Smith發表了一份詳細的預測——在未來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氣候將如何變化。他和同事預測,全球變暖在經歷短暫的停滯后,速度會顯著加快,在幾年內,世界氣溫將會突破有記錄以來的

    《Science》:影響全球氣候系統的海洋經向翻轉環流的驅動源

      最新的一項國際研究指出,對全球氣候有著重要影響的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主要發生在格陵蘭以東的副極地海域。圖:OSNAP觀測系統及其觀測的北大西洋副極地區域海洋環流系統。整個觀測系統從加拿大經格陵蘭向東直至蘇格蘭,覆蓋拉布拉多海(Labrador Sea),伊爾明厄海(Irminger S

    地質地球所揭示末次冰消期東亞海洋變暖超前陸地機制

      5月29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呂厚遠研究員學科組與國內同行合作完成的關于末次冰消期東亞海洋、陸地氣候轉暖不同步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2萬年來,全球氣候從寒冷的冰期向溫暖的間冰期變暖過程中,在東亞地區,海洋變暖超前陸地氣候變暖約3~

    全球變暖 海洋“災難”

    來自格陵蘭島的融水,就像東海岸的這座冰山,曾經擾亂了大西洋的“傳送帶”。圖片來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溫度已上升1°C。近日,兩項研究分別探討了全球氣候變暖對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響。  3月27日,

    海洋所等在熱帶跨海盆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8月21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Weakening Atlantic Nino-Pacific connection under greenhouse warming(《溫室氣體增暖背景下大西洋尼諾-太平洋遙相關減弱》)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大地質歷史災變后 地球氣候系統會自我修復

       為什么地質歷史時期地球經歷一段較長的冷期后,便迅速經歷一個相對較短的氣候變暖期,隨后又再次重復?最近,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這種冷暖轉變的背景時發現,這涉及到南北兩個半球氣候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機制問題。  該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第四紀科學與全球變化卓越創新中心研

    專家認為深海吸收熱量暫緩全球氣候變暖

      海洋專家在青島舉行的一學術會議上表示,近15年來,雖然溫室氣體排放仍在加速上升,地球氣候系統仍在持續吸收熱量,但全球表面溫度卻呈現出增暖減緩甚至停滯趨勢,其中深海發揮著相當重要的調控作用。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顯堯在8日至9日舉行的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4年學術年會上對新華社

    美國羅格斯大學:海洋環流對氣候變化影響巨大

       海洋環流沿大洋底部在南北半球間輸送熱量和水分的同時也運輸二氧化碳。(自羅格斯大學)        目前,人們對氣候變化的多數擔憂主要集中在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數量。然而,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研究稱,

    大氣所揭示我國夏季降水年代際轉折的空間分布特征

      夏季降水對我國社會和經濟影響巨大,其年代際變化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已有研究表明,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東部地區夏季降水經歷了一次年代際變化。但我國西部地區夏季降水是否發生了年代際變化?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我國夏季降水年代際轉折的空間分布特征如何?圍繞這些問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徐志清、范

    科學家找到大西洋經向翻轉流減弱證據

    科學家找到大西洋經向翻轉流減弱證據 近日,《自然》期刊發表題為《大西洋翻轉流減弱的觀測指紋》的文章指出,自20世紀中葉以來,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已經減弱了大約15%。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可能是影響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AMOC是地球主要的洋流循環系統,它能重新分配地球的熱量,進而影響氣候。由于缺

    科學家找到大西洋經向翻轉流減弱證據

      近日,《自然》期刊發表題為《大西洋翻轉流減弱的觀測指紋》的文章指出,自20世紀中葉以來,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已經減弱了大約15%。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可能是影響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圖片來源于網絡  AMOC是地球主要的洋流循環系統,它能重新分配地球的熱量,進而影響氣候。由于缺乏直接的環流觀測,科學家

    全球變暖減緩狀態或再持續十年

    大西洋洋流的變化對全球變暖趨勢放緩起到了一定作用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自1999年以來的全球變暖“暫停”狀態可能會再持續10年,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周期性大西洋環流將熱量帶入了海洋深處。  盡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但是1999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并沒有上升多少,許多研究都試

    南極巨大冰山滑落:或阻斷洋流進而改變氣候

    南極脫落冰山的衛星圖片。小圖區中兩塊滑落的冰山,左邊那塊是新脫落下的冰山,而右邊那塊就是“B9B”冰山。資料圖片  或許是因為全球變暖,上個月,一塊大冰從南極大陸上融化下來,可能會改變地球的氣候,諷刺性的是,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讓歐洲的冬天變得更冷。這種情況可能與電影《后天》中描述的存在相似之

    海洋傳輸帶水流模型圖公布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報道,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理科學》雜志公布了科學家公認的海洋傳輸帶水流模型圖,為構建更加精確的氣候變化模型提供了依據。研究指出,在過去的50年里,經向翻轉環流(MOC)變得更加復雜,海洋環流在赤道附近增長得越來越慢,而在北方卻變得更加強烈。   論文主要作者、

    南北半球氣候的相互影響及機制研究獲進展

      長期以來古氣候學界一直存在一個未解的謎題,即為什么在一段較長的冷期之后,迅速地以一個相對較短的氣候變暖期為結束,而后又再次重復變化?這種冷暖轉變的過程機制是什么?這實際上涉及到地球的南–北兩個半球氣候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機制問題。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第

    南半球與北半球氣候的相互影響及機制研究獲進展

      長期以來古氣候學界一直存在一個未解的謎題,即為什么在一段較長的冷期之后,迅速地以一個相對較短的氣候變暖期為結束,而后又再次重復變化?這種冷暖轉變的過程機制是什么?這實際上涉及到地球的南–北兩個半球氣候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機制問題。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第

    7月16日《自然》雜志精選

         兩種血吸蟲完整基因組序列被確定   兩個國際聯合課題組在本期Nature上報告了曼氏血吸蟲和日本血吸蟲的完整基因組序列。它們是引起血吸蟲病(也稱“裂體血吸蟲病”)的三種主要病原體中的兩種。血吸蟲病是一種“被忽視的”熱帶疾病,影響76個國家的超過2億人。對新的基因組序列所作

    4月1日《自然》雜志精選

    人類基因組特刊   人類基因組序列的第一個工作草圖是近10年前發布的,由比爾·克林頓和托尼·布萊爾于2000年6月共同宣布。在此后10年的大部分時間,一般的人也許奇怪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但該技術一直都在發展,隨著最近一系列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重大成果的發表以及“個人基因組”時代的到來,現在可以說是

    持續碳排放或觸發氣候“臨界點” 導致大量經濟損失

      一個國際團隊21日報告說,如果全球各國不及時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持續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可能在這個世紀觸發多個相互關聯的氣候“臨界點”,最終導致大量經濟損失。  這項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學者合作進行的研究顯示,持續碳排放有可能觸發5個方面的氣候“臨界點”:

    持續碳排放或觸發氣候“臨界點”

      一個國際團隊21日報告說,如果全球各國不及時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持續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可能在這個世紀觸發多個相互關聯的氣候“臨界點”,最終導致大量經濟損失。   這項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學者合作進行的研究顯示,持續碳排放有可能觸發5個方面的氣候“臨界點”

    研究人員發現海洋環流對調節地球氣候起著重要的作用

      大多數對氣候變化的關注集中在釋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而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海洋環流對調節地球氣候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該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  研究人員認為,在270萬年前,地球北半球的冷卻和大陸冰川的積聚與海洋環流的變化一致,大西洋深處的二氧化碳和熱量被從北到南輸送到

    微小太陽輻射變化促地球進入冰河期

    大西洋徑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是南北半球物質與能量的主要傳送帶,但南半球的過程如何影響AMOC冰期間冰期的形態變化尚不明確。1月14日,英國卡迪夫大學、蘭州大學等有關這一問題的新發現以《南極冰山重構大洋環流》為題

    對氣候有重要影響 大西洋洋流近幾十年來明顯減弱

      英國《自然》雜志11日發表了兩篇分析大西洋經圈翻轉環流(AMOC)減弱的研究論文,AMOC對氣候具有重要影響,涉及熱量的再分配,并且影響碳循環。研究發現AMOC近幾十年來明顯減弱,但這是否反映了長期性的自然變化仍不為人知。圖片來源于網絡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團隊此次提供的古海洋學證據表明,自

    教育部揭曉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鼓勵創新科技

      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日前在京揭曉。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主任辦公(擴大)會終評和項目公示,北京大學主持的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等10個高校科技項目,獲評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進展。  據介紹,“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自1998年

    專訪秦大河院士:揭開“冰雪巨人”的神秘面紗

      中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第一人、世界著名冰川學家、世界上唯一全部擁有南極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標本的科學家、南極英雄這幾個耀眼標簽匯集起來,勾繪出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不同凡響的科研生涯。  秦大河院士為商務印書館發售的新書——《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作序,并應商務印書館南寧分館和廣西科技館的邀請,

    美研究表明:大西洋垃圾帶塑料或被魚類吃掉

    研究人員在對發現于大西洋的一條死鱗鲀魚解剖后,從它的腹中找到了47塊塑料碎片。  北京時間8月2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西洋垃圾帶”的塑料垃圾數量在過去20年沒有增加。乍一聽上去,這似乎是個好消息,但據他們介紹,塑料垃圾并不是沒有

    海洋加速變暖?最新研究揭示全球海洋溫度變化

      溫室氣體排放把更多的熱量留在了地球,致使全球變暖。那么,儲存了逾九成能量的海洋變暖了多少?變暖的速度有多快?  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主要大洋在加速吸收熱量,顯示出更快的變暖速度,700米以下的海洋表現出顯著的變暖。  海洋變暖了多少——更快的全球海洋變

    全國現入冬以來最大范圍雨雪天氣

      2月14日,北方雪花飄飄,南方陰雨連綿,全國出現入冬以來最大范圍雨雪天氣。“此次北方出現的降雪總體特點是影響范圍大、強度較強,是華北地區入冬以來范圍最大、強度最強的一次降雪過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說,2月以來,北方冷空氣活動較頻繁,加上南方暖濕氣流略有加強,冷暖交匯輻合點基本北推到華北黃

    二月北方緣何頻頻降雪

      14日,北方雪花飄飄,南方陰雨連綿,全國出現入冬以來范圍最大的雨雪天氣。  “十天之內,北京下了三場雪,終于把2018年沒見到雪的遺憾給補上了。”有網友在朋友圈感慨。2月,北方地區頻繁降雪的原因是什么,與歐洲、美國近期接二連三出現的暴雪天氣有無關聯?  兩次降雪冷空氣和水汽來源不同  自13日2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