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住3D打印這個“牛鼻子”
2013年以來,有關3D打印的利好消息不斷。 4月,科技部發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造領域2014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3D打印首次入選。 國慶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學習期間,中央領導專門考察了中關村3D打印相關研發和生產企業。 此外,據媒體報道,為加快推動3D打印制造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醞釀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準備制定支持3D打印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3D打印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中國起步并不晚 3D 打印技術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其原理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運用粉末狀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建物品。2012年,旨在重振美國制造業的“制造業創新國家網絡”將3D打印作為首個發展方向,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也發表文章稱,3D打印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在......閱讀全文
3D打印技術
3D打印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它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從而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燈罩、身體器官、珠寶、根據球員腳型定制的足球靴、賽車零件
3D打印技術封鎖
湖南省科技廳今天組織專家對“激光燒結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重大專項進行現場綜合驗收,與會專家對該重大專項的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贊賞并一致通過。該重大專項打破了歐美國家對3D打印領域的技術封鎖,推動了我國增材制造產業發展。 湖南華曙高科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激光燒結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新式3D打印技術-可打印液態金屬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新型3D打印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在室溫條件下用液態金屬打印出獨立的結構。 能夠直接打印液態金屬,對金屬線、電子互聯、電極、天線、人工超常材料和光學材料來說,其柔軟、伸縮性和形狀可塑性十分重要。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學助理教授Michael
3D打印技術修復顏面
據日本媒體13日報道,英國一名男子因自行車事故臉部被劃傷,近日受惠于3D打印技術,他的臉得到修復。 這可能是世界上首例用3D打印技術修復顏面。該男子很滿意地說道,3D打印技術“改變了我的人生”。 據悉,該男子出生于威爾士,今年29歲。2012年,他因事故下巴、鼻子及左右臉頰都發生骨
3D打印技術的優勢
?? 3D打印技術不需要傳統的刀具、郟機床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把計算機的任何形狀的三維CAD圖形生成實物產品;3D打印技術可以自動、快速、直接和比較準確地將計算機中的三維設計轉化為實物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從而有效地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 3D打印技術的優點: 1、節省材料。不用剔除邊角料
3D打印出可正常工作的人體心臟-3D打印技術可用范圍
據報道,美國研究人員使用“懸浮水凝膠自由形式可逆嵌入”(FRESH)技術,用膠原蛋白成功3D打印出可正常工作的心臟“零件”。心臟是人類身體里最重要的一個器官,3D打印心臟這項突破性技術向3D打印全尺寸成人心臟邁近了一步。 為什么選用膠原蛋白打印心臟? 膠原蛋白存在于人體的所有組織中,是一種非
3D打印技術再造人體:生物打印眼球及顱骨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1日報道,21世紀正在見證3D打印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這項新興技術在建筑業、制造業和工程學領域已經有了很多著名的應用,現在該技術又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醫學領域。3D掃描技術的誕生與有機噴墨打印墨水和熱塑性塑料相結合,已經能夠“生物打印”出人體的某些部分,滿足廣泛的醫療需要
OTC:3D打印技術進入油氣行業
第46屆OTC世界海洋技術大會于2015年5月4-7日在休斯敦舉行。本次參展的不少技術裝備都采用了3D打印技術,令人耳目一新。 美國通用電氣石油天然氣公司(GE Oil&Gas)展出了采用3D打印技術生產的NovaLT16天然氣渦輪機噴嘴,并計劃于今年年底將該產品推向市場。采用同樣工藝的3
Biomaterials:3D打印技術用于大腦研究
在一項發表在Biomaterials雜志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一隊研究人員用3D方法打印大腦結構的方法,以便培養神經細胞模擬真實的大腦。 大腦占有2%體重,由超過一億個神經元細胞組成,是個非常復雜的器官。科學家能運用動物模型研究大腦,但最近很多工作都在試圖尋求替代品,此舉受到英國國家中
3D打印技術實現脫胎換“骨”
?? 15日,記者獲悉,廣東醫科大學崔燎教授團隊和香港中文大學李剛教授團隊聯合研究發現了一種低溫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適合患者的骨組織和關節材料,將特制的復合物作為支架材料,并在里面放置天然藥物,實現藥物緩釋作用,研究顯示可以促進植入部位的新骨形成,具有促進骨融合的作用。日前,該團隊已在國際生物材
3D立體打印技術分類以及應用
3D打印簡史 1986年,Charles Hull開發了第一臺商業3D印刷機。 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獲3D印刷技術ZL。 1995年,美國ZCorp公司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唯一授權并開始開發3D打印機。 2005年,市場上首個高清晰彩色3D打印機Spectrum Z51
利用原代細胞和3D生物打印技術打印皮膚組織模型
摘要為了提高體外皮膚組織模型的物理相關性和可翻譯性,增強其結構復雜性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使用3D生物打印技術和合適的生物墨水,可以調節zhen皮和表皮的結構并將細胞和材料精確地沉積在所需的位置。在本研究中,使用BIO X生物打印全厚度皮膚組織模型。zhen皮使用原代zhen皮成纖維細胞嵌入GelX
3D打印技術首次造出類腦組織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日前報道稱,英國科學家近日使用新的3D打印技術,首次打印出像人腦一樣柔軟的類腦組織,朝最終3D打印出功能齊備的完整大腦邁出重要一步。 以往,只有相對硬一些的材料可被3D打印出來,而大腦、肺等軟組織,一般很難通過3D打印技術獲得。這是因為3D打印過程涉及逐層建造物體,下
3D打印技術首次造出類腦組織
以低溫技術克服軟組織打印難 科技日報北京1月15日電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日前報道稱,英國科學家近日使用新的3D打印技術,首次打印出像人腦一樣柔軟的類腦組織,朝最終3D打印出功能齊備的完整大腦邁出重要一步。 以往,只有相對硬一些的材料可被3D打印出來,而大腦、肺等軟組織,一般很難通過
多成像技術3D打印心臟更精確
美國海倫·德沃斯兒童醫院的先天性心臟病專家,首次將兩種常見的成像技術——CT(計算機斷層掃描)和3DTEE(3D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成功地結合在一起,打印出更精確的3D心臟模型。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概念論證研究也為把這些技術與第三種工具——磁共振成像(MRI)結合開辟了道路。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道,
藥物傳輸—3D打印技術的新應用
3D打印出的“水凝膠微球”包含抗菌素及抗癌劑成分 路易安納州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們通過傳統的3D打印技術成功制造出了一種新型的藥物埋植劑,這種藥物埋植劑包含抗生素和化療藥物,可用于藥物的靶向傳輸。 這項突破是由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實驗室和納米工程實驗室合作完成的。他們通過絲狀擠壓機
3D打印技術首次制造出磁體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5日報道,從技術角度而言,目前要造出強磁體已非難事,但要造出擁有特定形狀的永久磁體還很難。最近,奧地利科學家研制出一種特殊的3D打印機,能打印出擁有復雜形狀和精確定制磁場(磁性傳感器需要)的永久磁體。新方法快捷且性價比高,為制造特殊磁體開辟了新途徑。 該研究負責人、維也
3D打印技術造出新型鈦合金
包括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悉尼大學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將合金和3D打印工藝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種新的鈦合金,這種合金在拉伸下堅固而不脆。這項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的突破,為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化學工程、空間和能源技術中應用的新一類更可持續的高性能鈦合金的研制帶來了希望。新鈦合金由兩種鈦
挑戰3D打印技術極限:世界最小“飛船”
挑戰3D打印技術極限:世界最小“飛船” 打印人體組織、打印導彈頭、打印食品,3D打印技術一次次地挑戰它的極限,并最后都是挑戰成功。8月17日,德國Nanoscribe科技公司打印出長為125微米(相當于人類發絲直徑),又將3D打印技術推向了另一個高度。 Anoscribe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攻納米
3D打印技術技進軍生物醫療領域
眾所周知,由于3D打印技術由于具備傳統制造技術不具備的技術特點,在醫療領域有著獨有的優勢。 我們可以通過3D打印制造的醫療植入物將提高你身邊一些人的生活質量,因為3D打印產品可以根據確切體型匹配定制,如今這種技術已被應用于制造更好的鈦質骨植入物、義肢以及矯正設備。 如今,3D打印可應
3D打印新技術精細“雕刻”光子晶體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了連續數字光處理3D打印技術,利用紫外線光束在光敏樹脂溶液中雕刻形成3D結構。除了在打印方式上創新,研究團隊還對打印所需的墨水進行了大膽革新。研究結果表明,連續數字光處理3D打印技術在個性化珠寶配飾及裝飾、藝術創作等領域有著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實習記者 都芃 五彩
3D打印技術已應用于放療
癌癥放療過程中,放射性物質的數量控制一直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輻射量太少則不能起到對癌細胞的殺傷效果,太多的輻射又會對健康組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雖然放射量的估算和模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但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現在,研究人員與醫療工作者可以在進行放療之前利用新技術全真模擬患者癌變
如何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成熟形態的機體組織器官?
3D打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直接利用細胞和聚合物材料的活性油墨打印器官樣、細胞致密組織的前景更加廣闊,當活性油墨被置于生理條件下時,細胞就會在聚合物基質上施加機械力并動態改變墨水的形狀和機械性質,為了幫助3D打印在組織工程中的發展,研究人員就需要對活性墨水的特性進行定量分析理解,以便其一旦被放入培
NASA開發混合3D打印技術-可混合打印多種合金或金屬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新的3D打印技術,可在一個部件上混合打印多種金屬或合金,解決了長期以來飛行器尤其是航天器零部件制造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除度身定制零部件外,該技術還能用于研究各種潛在的合金,研究人員稱,新研究未來有望讓材料科學大為改觀。相關論文發表
英國博物館舉辦3D打印技術展覽
今年英國倫敦的設計博物館與科學博物館都將舉辦以3D打印技術為主題的展覽,介紹該技術將給英國制造業帶來的改變。 位于倫敦的設計博物館與英國創新機構技術戰略組合作,最近推出了“未來在此:新工業革命”展。展覽除了探討創新與大規模定制的主題外,還將首次推出一個3D工廠。觀眾可以在這個工廠中探索3D
無需逐層構建的3D打印技術面世
科技日報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盡管3D打印技術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該技術仍然面臨一個基本限制:物體必須逐層構建。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在固定體積的樹脂內打印3D物體的方法。打印物體完全由厚樹脂支撐,就像一個動作人偶漂浮在一塊果凍的中心,可從任何角度進行添加。這項近日發表在《自然
3D打印機助力管道檢測技術研發
記者1月16日獲悉,首臺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的三軸檢測器模型在管道局檢測公司誕生。據了解,這是管道局首次運用3D打印技術,助力科研開發工作。 作為高科技含量的專業化技術企業,管道局檢測公司所有檢測設備均為自主研發設備。 在研發工作中,如果采用傳統的制造工藝做建筑模具,一般模具需要花費兩周時間
3D打印技術融入醫學-造價昂貴待解決
據悉,3D打印技術可以用金屬粉末等材料將電腦中立體模型逐層打印成實物,節約材料同時還具有精準度高這一優勢。正是由于其精準度高這一特點,3D打印在醫療領域可以廣泛運用,如3D打印器官、3D打印制藥以及3D打印醫療器械等。 3D打印器官可以完全按照設置好的計算機模型打印出符合預期的人體仿真器官,可
中國首例3D打印技術導航TAVI手術完成
記者2月1日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悉,該院心外科課題組在國內首次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I),成功為一位77歲高齡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并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了TAVI手術規劃與導航。 據課題組負責人王春生介紹,3D打印技術目前已在骨科、牙科等專業開始臨床使用,但在心臟外
3D打印技術或開啟新工業革命
有專家認為,3D打印技術或許具有蒸汽機或電話那樣的劃時代意義,很可能預示著新的工業革命。 對于不了解該領域的人來說,按下按鈕就能打印出你想要的任何物品簡直就像是科幻作品里的情節。 其實,3D打印技術已經成為現實,而且正在飛速發展,有望從實驗室和狹小的業界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