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臂搭橋抬相機“神十四”航天員有何新任務?
11月17日,神舟十四號乘組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本次航天員出艙的主要任務是安裝艙間連接裝置,以及問天實驗艙全景相機抬升。首次跨艙艙外作業 這是中國空間站“T”字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后的首次出艙任務,航天員的出艙活動范圍由單艙擴展到三艙。為了方便航天員跨艙段爬行,此次任務是在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之間、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之間分別安裝一個艙間連接裝置,該裝置被形象地稱為太空“天橋”。 問天實驗艙艙間連接裝置長度約為3.2米,重達16公斤;夢天實驗艙艙間連接裝置長度約為2.6米,重達15公斤。航天員將其一端與實驗艙的連接裝置基座連接,另一端與天和核心艙的環形扶手連接,安裝完成后,航天員可實現從實驗艙到天和核心艙的爬行,不再需要用機械臂臨時搭橋。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出艙任務中,航天員都是在單艙工作,測控與通信分系統、數管分系統、機械臂分系統等只需圍繞單艙工作。本次出艙首次實現跨艙段工作,需要三個艙段分系統之間緊密配合。這......閱讀全文
“神七”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回顧
當地球懸浮于頭頂之上,震撼心靈的廣袤究竟是何模樣?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密切配合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空間出艙任務,邁出了中國人艙外行走的第一步。然而,這一步的背后,是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和永恒的記憶...... #開啟艙門# 地面上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卻更加艱
“神七”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回顧
當地球懸浮于頭頂之上,震撼心靈的廣袤究竟是何模樣?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密切配合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空間出艙任務,邁出了中國人艙外行走的第一步。然而,這一步的背后,是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和永恒的記憶......#開啟艙門#地面上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卻更加艱難 20
神舟十四號:太空生活豐富多彩
10月12日下午,中國航天員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天宮課堂”第三課授課,這也是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在空間站度過4個月多的太空生活后,首次太空開課。北京時間9月30日12時44分,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同,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構型轉變為兩艙“L”構型。“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將返程-半年創造多個“首次”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馬帥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于12月4日返回地球。自今年6月5日入駐中國空間站以來,三名航天員在軌任務安排飽滿,可以說是空間站任務實施以來的“最忙乘組”。?“神十四”乘組過去半年創造了多個“首次”,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的諸多歷史時刻,與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
“最忙乘組”神十四任務飽滿-創造多個“首次”
神十四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近半年,他們任務完成得怎么樣?返回前還有哪些工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今天(11月28日)的發布會上介紹,今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飛船發射入軌,目前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176天。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任務安排飽滿,可以說是空
完成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神十四面臨關鍵一戰
6月5日,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送入太空。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九次太空遠征,也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 進入太空后,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先后進入空間站核心艙、天舟四號和天舟三號貨物艙,開啟了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
神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中國空間站為新中國慶生
昨天(9月30日),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后,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構型轉變為兩艙“L”字構型。中國空間站以全新的構型迎來新中國73周年華誕,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也送出了祝福,這也是航天員首次在空間站為新中國慶生。航天員 劉洋:看,太陽出來了,我們的地球家園馬上就從陰影區轉到了陽照區,會越來越明
神十六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出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已安全返回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完成了核心艙全景相機B在
筑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開啟多艙階段
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7月25日,問天實驗艙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隨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隨著“問天”成功赴約,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了“多艙”階段。待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后,中國
整理貨物……“太空出差三人組”五一在做些什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86.shtm 五一假期,中國空間站的工作人員在崗位堅守。目前,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已經全面建成并進入設備調試和試運行階段。空間站各項科學實驗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勞動節假期的第一天,在太空出差的神
神十三航天員出艙,水下機械臂“神助攻”
11月8日1時16分,經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據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研團隊參與研制的“水下機械臂及其智能控制系統”此前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 張得禮課題組參與研制的水
“最忙乘組”創造空間站多個“首次”
央視網消息: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2022年6月5日,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正式進駐中國空間站。在軌工作6個月期間,空間站經歷了9種組合體構型,實施了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2次轉位、3次出艙。構型多、狀態新、任務密,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也因此被稱為“最
神舟十四號乘組首次出艙,哪些環節有變化?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航天員劉洋成功出艙。 據了解,這次一共有5項作業任務,總臺央視記者勞春燕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帶來報道。神舟十四號乘組執行首次出艙活動總臺央視記者 勞春燕
神舟十五號即將出征:開啟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
11月28日上午,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了此次任務的相關情況,并對公眾關切給予回應。神十五乘組將重點開展6個方面工作 從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到此次神舟十五號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在19個月內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召開
2022年11月28日上午9時,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了本次任務的相關情況。以下為發布會介紹內容。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受任務總指揮部委托,由我向大家介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
這一年,我們逐夢寰宇、太空安家
星河浩蕩,逐夢九天。乘著夢想的翅膀,2022年的中國,用一次次壯美的騰飛和不懈的探索,在遙遠而神秘的太空中,不斷留下創新的印跡。 從神十三與天和核心艙的首次徑向交會對接,到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建成;從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成功“問天”,到載人飛船與貨運飛船形成“天作之合”;從航天員可以在太
問天在軌近一月-航天員為首次出艙做了這些準備
從盛夏草木籠,到離離暑云散,問天實驗艙自7月24日起航,筑夢天宮,到今天已在軌穩定運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夏盡有秋,涼風有信,中國空間站也送來了新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昨天發布消息,神舟十四號乘組目前已經投入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出艙活動的周密訓練和準備當中,這也讓我們對三名航天員從問天艙出艙活動充
神舟十三號乘組已“出差”滿月-太空生活如何?
11月16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恰好一個月,距離駐留六個月的進度條已走過1/6。此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完成任務返回地面,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接力前行,中國空間站建造有條不紊,中國航天人奮力向前。 回望神十二和神十三乘組在軌走過的路,不一樣的身影,一樣的決心! 接力前行,進入自己的太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進行首次出艙活動
今天,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進行第一次出艙活動。 15時48分,航天員關閉問天艙段間艙門,隨后航天員陳冬、劉洋先后進入艙外航天服,進行出艙前各項準備工作。
“神十三”航天員出艙“感覺良好”-離不開“飛天”戰袍
目前,新一代“飛天”艙外服的功能性能通過了空間站三次出艙活動的考驗,確保了航天員在軌出艙活動任務的順利實施。服裝的適體性也已獲得出艙航天員們的好評,他們一致認為,進行適體性優化后的艙外服活動性更好、舒適性更佳。 11月7日晚,我國航天員翟志剛和王亞平身穿新一代“飛天”艙外服行走太空,王亞平由此
神七航天員揭示出艙細節:猜到“火警”是儀表誤報
據報道,3名航天員日前在內蒙古接受央視專訪,首次談到出艙時的幾個細節。 翟志剛:撬開縫時向外抽的力還很強 雖然開艙門這個動作在地面練過很多次,但翟志剛談及在空中實施這個動作的區別時說:地面時是在水槽里模擬一個失重環境進行訓練,但在太空中有很大不一樣,“我跟伯明將壓力卸到剩一個壓力時,撬開艙門一個
夢天實驗艙發射在即,這些事情你需要知道
中國空間站第三大艙段——夢天實驗艙——發射在即。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神十四乘組開展了相關訓練,飛控團隊前期也對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了調相控制,天地共同完成了準備工作。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 汪賽進:夢天實驗艙發射之前,我們空間的組合體也要進行180度掉頭轉倒飛,這樣就是為了夢天實驗艙與空間站
“太空天路”全程為神舟十四號出艙航天員保駕護航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航天員劉洋成功出艙。此次出艙是神舟十四號乘組的首次出艙活動,他們將對問天實驗艙的艙外設備進行調整測試。 據悉,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繼終端為此
神十四航天員順利到家-“太空行李”有何特別?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題:“神十四”航天員順利到家 “太空行李”有何特別? 作者 馬帥莎12月4日,在中國空間站出差了183天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踏上返回地球之旅。飛船返回艙拖著黃色尾焰,像流星一樣劃過黑夜,一路護送航天員回家。“黃河發現目標。”當晚19時48分許,飛船返回艙已飛至
183天!追尋神舟十四號乘組的飛天足跡
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炎炎夏日到皚皚寒冬,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創造了多項“首次”。讓我們追尋神舟十四號的飛天足跡,回顧“最忙乘組”歷經半年的太空之旅。啟程飛天,步履堅定2022年6月5日7時54分
神舟十四號乘組講述183天在軌飛行經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68.shtm圖①:神舟十四號乘組向國旗敬禮。圖②:空間站示意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圖③:陳冬在太空拍攝的月球。圖④:劉洋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美景。圖⑤:神舟十四號乘組和神舟十五號乘組勝利“會
神舟十五號乘組在軌滿月-工作生活有序開展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11月30日進駐“天宮”,到今天(12月30日)已經滿一個月了,記者了解到,三名航天員快速適應了太空生活,目前在軌工作生活有序展開,空間站組合體運行穩定。 剛剛過去的這一個月,神舟十五號乘組的在軌工作生活十分忙碌,如果說神十四乘組在軌期間經歷了空間站“蓋房子”的過程,那么神十
神十四號航天乘組首次出艙都做了那些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航天員劉洋成功出艙。 據了解,這次一共有5項作業任務,總臺央視記者勞春燕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尹銳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帶來解讀。氣閘艙在哪
神十四乘組完成首次出艙:天地同心-向前一步
9月1日,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執行了首次出艙任務。這也是問天實驗艙在軌運行以來的第一次出艙任務,備受矚目。兩位出艙的航天員陳冬、劉洋經受住了極端環境對他們身體和精神的極大挑戰,與留在艙內的蔡旭哲和地面飛行控制人員配合默契,圓滿完成了這次的出艙活動任務。這次出艙活動都有哪些亮點,執行過程
神十四乘組圓滿完成首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9月2日0時33分,經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陳冬、劉洋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航天員首次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由小機械臂輔助實施的出艙活動。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天地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