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志上的研究成果顯示,脈動極光的亮度呈現周期變化,其周期與測量到的電子的數量和能量有關,這些電子會像雨水一樣從地球磁場和磁層中涌向地球表面。這一發現有些出乎意料,長久以來,低能量電子滴被認為在脈動極光的形狀和結構的快速變化方面很少或幾乎沒有作用。 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研究中心的空間物理學家馬里利亞·薩馬拉說:“這次發現多虧了地面和衛星測量手段的緊密結合,否則我們沒有辦法將這些情況相聯系。” 與呈現弧形的連續活躍極光不同,脈動極光的特征是它們總在變換,進而點亮不同的區域。盡管所有的極光都是由帶能量的粒子特別是電子快速撞擊地球大氣層并與空氣中的分子原子發生碰撞引起的,但導致脈動極光和活躍極光的電子來源卻并不相同。 活躍極光是太陽物質的密集波,如高速太陽風或者日冕,擊碎地球磁場導致的。撞擊釋放出的電子被磁場困住,與地球上空的大氣層相互作用,產生極光。而掀起脈......閱讀全文
英國《自然》雜志上近日發表的一篇物理學論文稱,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通過觀察分析,提出了被稱為脈動極光的強烈閃爍光源的起源最新見解。這一理論將揭示與等離子物理相關的更多細節,也將用于理解木星和土星上的極光現象。 當來自太陽的高速粒子流(太陽風)進入地球的磁氣圈時,靠近南北兩極的地區,就會出現絢爛的
所有空間天氣事件背后,都有能量的流動和驅動。 日地空間環境的災害性天氣會給航天、通訊、導航、電網、宇航員健康和空間安全等帶來嚴重威脅和巨大損失。而所有空間天氣事件背后都有能量的流動和驅動。因此,研究空間天氣事件的能量流動,對理解近地環境和空間天氣監測預報十分重要。 空間天氣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