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迄今哺乳動物中只有人類可通過后天訓練適應“辣”這種痛覺,甚至獲得愉悅,其他動物都難以忍受。然而,中國科研人員最新發現,東南亞的一種小動物樹鼩也能吃辣。 植物產生“辣”的物質是自我保護機制,使動物受痛覺刺激而不再啃食。近期在線發表于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的樹鼩對含辣椒素的食物不敏感,可以直接進食富含辣椒素的紅辣椒,原因是這種動物發生了基因突變。 中科院昆明動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運用全基因組掃描和全細胞膜片鉗技術,發現樹鼩的辣椒素受體——TRPV1離子通道對辣椒素的敏感性只有小鼠的十分之一。 昆明動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國棟說,樹鼩的這種離子通道對辣椒素不敏感,原因是其579位點的蘇氨酸突變為甲硫氨酸,這一突變使辣椒素與樹鼩TRPV1不能在該位點相互作用,嚴重影響了辣椒素的結合。 研究人員對5個種群155個野生樹鼩個體的測序結果表明,這一......閱讀全文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主動進食辣椒的物種。但最近,這一觀點卻被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的團隊推翻了。他們在一次偶然中發現,樹鼩可以主動進食辣椒。 酸、甜、苦、辣、咸俗稱“五味”。然而,對于哺乳動物而言,“辣”并非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主流的觀點認為,只有人類可以通過
科普:除了人類,樹鼩也能吃辣 “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迄今哺乳動物中只有人類可通過后天訓練適應“辣”這種痛覺,甚至獲得愉悅,其他動物都難以忍受。然而,中國科研人員最新發現,東南亞的一種小動物樹鼩也能吃辣。 植物產生“辣”的物質是自我保護機制,使動物受痛覺刺激而不再啃食。近期在線發表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