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位!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增補崗位科學家候選人
近日,農業農村部為推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根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有關規定及《關于增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的通知》(農科(產業)函〔2019〕第170號),經單位推薦、形式審查、同行專家評審等程序,遴選出55位崗位科學家候選人。現予以公示。候選人申報信息可登陸“http://123.127.160.231/apply”查看。 公示截止日期為2019年7月22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增補崗位科學家候選人名單序號 體系 研究室 崗位 姓名 工作單位 1 水稻 機械化研究室 智能化管理與精準作業 王永維 浙江大學 2 水稻 產業經濟研究室 產業經濟 李建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3 玉米 栽培......閱讀全文
農業部啟動“十三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7月20日,農業部在京啟動“十三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2007年起,農業部聯合財政部先后啟動建設了水稻、油菜、生豬、大宗淡水魚等5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以問題為導向,集聚中央和地方優勢科技資源,圍繞農業產業開展聯合攻關、試驗示范、技術
粵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兩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承擔的2023年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項目——“農產品加工體系創新團隊”項目和“優稀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項目在廣州通過專家驗收。會上,“農產品加工體系創新團隊”項目首席專家、廣東省農業科學副院長張名位和“優稀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農業農村部發增補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的通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的通知。據通知獲悉,此次面向全國公開招聘科學家崗位55個,全部覆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崗位科學家的申報條件 1、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在本專業領域有較高
55位!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增補崗位科學家候選人
近日,農業農村部為推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根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有關規定及《關于增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的通知》(農科(產業)函〔2019〕第170號),經單位推薦、形式審查、同行專家評審等程序,遴選出55位崗位科學家候選人。現予以公示。候選人申報信息可登陸“http://123.
55位!農業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增補崗位科學家候選人名單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于公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增補崗位科學家候選人名單的通知,此次共計55位科學家候選人,其所屬體系主要為: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崗位包括智能化管理與精準作業、 產業經濟、 土壤和產地環境污染管控與修復等,現附原文及名單如下:關于公示現代農業產業技
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
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88家成員單位組成的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日前在北京成立。 該聯盟是基于國家公益性行業項目《優質高效富硒農產品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指導下,由國內從事富硒農業相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業等,本著“自愿、平等、互利、共
袁隆平倡議:創建“湖南農業產業聯盟”
今天(12日),來自東帝汶、利比里亞、埃塞俄比亞、湯加、莫桑比克等38個發展中國家農業部門的100余位高級官員,參加了在長沙召開的2013 年湖南農業產業聯盟國際合作對接會。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有關農業專家倡議:湖南農業骨干企業聯合起來,共同成立湖南農業產業聯盟。 袁隆平表示,當前,
《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1》發布
5月2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通過現場會議和直播平臺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1》和《2021全球糧食政策報告》,分別對中國糧食作物競爭力、“十四五”農業—食物系統變化以及產業發展熱點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發布了《中國農業產業發展
第六屆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論壇在京召開
8月30日,第六屆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論壇暨《富硒產品認證技術規范》培訓會議在京舉行。論壇以“標準化賦能富硒產品全產業鏈”為主題,通過富硒產品認證制度建設全面推進我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的全面轉型升級,提高富硒產品市場認可度、信譽度和美譽度,提升富硒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為中國特色農業強國建設做出
完善技術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我國技術市場建設通過近30年的發展和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技術市場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制約了知識產權流動和技術轉移工作的開展。 技術交易本質上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交易,是交易雙方提供技術創新產權與貨幣的對價過程,技術賣方提供知識創新產權信用,以獲得技術需求方提供的貨幣信用,
《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印發
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和完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建符合科技創新規律、技術轉移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給與轉移擴散能力。 《方案》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
《農業產業綠色發展生態補償研究》出版發行
?封面? ? ? ?中國農科院供圖近日,由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余欣榮、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梅旭榮研究員等合著的《農業產業綠色發展生態補償研究》一書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指出,農業生態補償至今未有統一的概念,但學術界一致認為是一種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資源合理利用的政策手段,類似于世界貿易組織(WTO
我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初步建立
30年來,環境監測方法從無到有,從沒有任何依據和規范,到現在總站參與編寫并完成標準規范300多項,環境監測技術的方法體系正在持續完善。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已經牽頭初步建立了我國環境監測的技術體系框架。研究并確立了環境空氣、地表水、噪聲、固定污染源、生態、固體
產業技術研發應成獨立體系
近日,公安部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9月19日,針對地溝油檢驗的技術難點,衛生部、科技部等七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地溝油”檢驗方法論證方案,并將組織專家對地溝油鑒別的指標體系合力攻關。 這則消息令人又喜又憂。喜的是國家在地溝油、食品安全這個老大難問題上重拳出擊,憂的是讓人們心有余
開創移植技術體系-讓更多患者受益
“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體系建立與應用”課題,讓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榮獲了2014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黃曉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他帶領團隊開創的單倍型(半相合)骨髓移植技術體系,被贊為在世界范圍內將改變未來造血干細胞移植事業的格局。 2013年,第四屆
開拓國內首個“技術轉移碩士”培養體系
7月30日,上海交大中銀科技金融學院正式揭牌。 這是一所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建設的科技金融學院。未來,學院將著力開拓包括全國首個“技術轉移碩士”在內的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履行交叉科研、成果轉化、智庫平臺等職能,同時為中銀打造科技金融領軍銀行新品牌不斷助力,也力爭為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
深圳完善科技創新公共技術平臺體系
“十一五”期間重點打造十大平臺 ?? 記者7月11日從《深圳市政府公報》獲悉,《深圳市科技創新公共技術平臺“十一五”發展規劃(2006—2010)》提出,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面向高新產業和循環經濟,大手筆規劃建設和完善科技創新公共技術平臺體系,重點打造十大平臺,以彌補斷裂的創新鏈,提高社會研
4+131人-又一批首席科學家和崗位科學家候選人名單發布
中國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于公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和崗位科學家候選人名單的通知》,為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打造國家農業產業科技戰略力量,支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農村部對體系專家進行了優化調整。經專家會議評審,遴選出胡培松等 4 位首席科學家候選人和熊棟梁等 131 位崗
全球安全食品聯盟打造新農業產業鏈
全球安全食品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聯盟的發起單位安圖萬聯的創始人武英表示:“全球安全食品聯盟要在全國的范圍內為新農人打造一個‘孵化器', 通過為好的生產者’下預訂單‘的方式來培育一些有潛力、有能力的新農人,使其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單品大王,通過聯盟來實現產銷對接,建立新的安全食品產業鏈。”
“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發展論壇召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49.shtm9月20日,在第30屆楊凌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期間,“科創中國”彩色小麥功能農業產業發展論壇(科企對接會)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際交流中心召開,來自全國13省(市)從事彩色小麥育種與開發利
通過生物技術才能真正顛覆教育體系
在更高一級的層面和全人類的范圍來看教育體系,第一個反應就是人類在接受教育和知識上效率太低、成本太高了。現在全人類的教育體系沿用的仍然是幾千年前的方式,從老師、學生、教室三個部分來構建,從書本、課時兩個維度結合。從教到學這樣的過程人類必須經過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所謂的基礎知識教育,這些基礎知識
土肥站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技術要點
土肥站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是測土配方施肥體系的重要環節,是篩選和驗證土壤養分測試方法的主要手段。FX3414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是應“3414”方案而開發,在測土配方施肥領域應用廣泛。其技術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土樣采集 按水田、旱地、菜地、林果茶地等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壤類型分區取樣。平地每200畝左右
“果菜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承擔的2022和2023年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農業科技發展及資源環境保護管理項目“以農產品為單元的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項目(果菜)”在廣州順利通過專家驗收。會上,項目團隊首席專家、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所長謝大森從項目執行情況、考核指標完成情況
綜合恢復技術體系讓東北濕地重現生機
??作為中國科學院扎根在東北、以濕地科學研究見長的研究機構,東北地理所身上的擔子顯然更重了。尋找原因,研發技術,建立標準……武海濤及其所在的團隊迅速投入沼澤恢復工作,希冀使這塊“東北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石”發揮應有作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十年攻關,這支研究團隊開展了內陸沼澤退化特征和關鍵恢復
第四屆全國有機農業產業聯盟大會召開
目前,我國有機農業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為分析當前有機農業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12月8日,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品牌支撐、融合創新為主題,由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有機農業專業委員會、全國有機農業產業聯盟、國際中醫農業聯盟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國有機農業產業聯盟會員暨有機生態農業創新融合大會在北京召
桂730萬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日前安排730萬元資金,啟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建設,以提升全區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廣西農產品核心競爭力。 據介紹,為解決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分散等“瓶頸”問題,廣西以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為突破口,在不打破現行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吸納和
我國構建藏藥整體質量控制技術體系
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牽頭完成的“藏藥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6日通過專家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這一項目的研究破解了多年來阻礙藏藥發展的一些瓶頸問題。 青藏高原是藏醫藏藥學發源地,特殊地理氣候環境孕育了豐富和獨特的天然藥物資源。隨著中藥、天然藥物等傳統藥物療法在世界各地取得明顯成效,
生物產業需加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近日,通過分析測試百科網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主頁等網站,長春金賽藥業等全國各地的生物醫藥企業及科研院所,都可以看到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蛋白質組研究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并獲得技術咨詢、樣品檢測及課題支撐等相關服務。 實際上,怎樣建立高水平科技支撐平臺?怎樣為科學
關于有效構建技術就緒度評價體系的思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178.shtm
纖維素納米化技術體系或將建立
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重大項目“納米纖維素綠色制備和高值化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舉行。項目將致力于研發高得率、經濟、綠色的納米纖維素制備方法,研究納米纖維素精確表征的體系及納米纖維素高值利用的關鍵技術,研發具有儲能、自潔、阻燃、吸附等特性的納米纖維素高功能材料。 據項目負責人、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