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近日在北京正式面世。業界專家稱,生物工程角膜研發成功,將緩解我國人體捐獻角膜奇缺的臨床困境,為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 這是記者23日在此間舉行的“角膜盲防治創新論壇暨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啟動儀式”上了解到的。據介紹,角膜盲是一種因角膜失去功能導致視功能喪失的眼疾。近年來,我國因各種感染、酸堿燒傷等導致的角膜損傷病例越來越多。據近年的抽樣調查統計結果,因角膜病致盲患者約400萬人,每年新發的感染性角膜病致盲患者超過10萬。我國每年捐獻角膜僅為3000多例,加上國外捐獻或進口的眼角膜,每年施行的角膜移植手術為5000例左右,絕大多數的患者還在黑暗中等待。 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的科學家團隊歷經10年探索研發成功的“艾欣瞳”,已于今年4月28日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據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主任、“長江學者”金巖教授介紹......閱讀全文
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于去年投產,這種角膜取材于豬角膜,可替代人捐獻角膜。1個月前,華中首例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手術在武漢協和醫院成功實施,昨日眼科醫生復查發現,該患者裝上這種豬角膜后裸眼視力達到了0.4。 魯先生是棗陽一名農民,今年43歲。去年11月,他左眼突然紅腫疼痛難耐,在當
記者19日從安徽省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了解到,該院近日成功完成一例角膜移植手術。與往常不同的是,角膜的“捐贈者”并非人,而是一頭豬。專家稱,由于我國目前角膜捐獻嚴重不足,豬角膜等人工生物角膜有望為眾多失明患者帶來光明。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主任廖榮豐介紹,該例病人是一位先天性皮樣瘤患者
采訪專家:姚濤,沈陽何氏眼科醫院眼表角膜病專家組專家、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會員、眼組織庫主任 據報道,由中國科學家花了十年時間研發的生物工程角膜已完成臨床試驗上市。該眼角膜是用豬的眼角膜經過處理,再用于人的。醫學界預測,生物工程角膜將極大地緩解中國人體捐獻角膜奇缺的臨床困境,為中國400萬乃至全
2015年4月28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脫細胞角膜基質(以下簡稱生物工程角膜)——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終于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獲得了上市批準。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產品,該產品于2013年成功完成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
今年5月23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面世,為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12月21日下午,山東省眼科研究所、青島眼科醫院召開發布會,宣布全球首例生物工程角膜手術在該院獲得成功。手術由我國唯一眼科學院士謝立信親自操刀。 已實施5例手術 “艾欣瞳”作為
利用海洋生物研發的人工眼角膜,目前已進入臨床階段。研發人員已建立了國際上唯一一個安全的人角膜內皮細胞系。該技術一旦成功,上千萬患者將告別等待捐贈角膜的歷史。 新型海洋新藥“HS971”已進入到臨床二期實驗階段,它所致力攻克的世界性難題是防治“阿爾茨海默癥”。 海洋寡糖的研究與應用走在了全球領
根據WHO的調查,角膜盲是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中國目前角膜盲約為400萬名,并且每年新增10萬多病例,在這些患者當中,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重見光明。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我國各地眼庫的角膜來源奇缺,不少患者只能被動地等待捐獻。 日前,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
2016年10月20日/生物谷BIOON/--干細胞移植是恢復角膜損傷后視力的一種大有希望的策略,但是組織移植物必須含有大量的干細胞才會在臨床上取得成功。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喬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出角膜細胞的柔軟性指示著它們具有干細胞樣活性---包括自我增值和分化為不同類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生物產業是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日前,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雜志共同主辦的“2015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正式出爐。 2015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分別是: 1. 我國自主創新國家1.1類Sabin株脊
中國再生醫學CEO邵政康 4月28日,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再生醫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繼“安體膚”之后,又一個重磅產品即將上市——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脫細胞角膜基質,商品名:艾欣瞳,以下簡稱“生物工程角膜”)已經獲得
近視眼或許是世界上最有群眾基礎的“絕癥”。在一些東亞國家,近視眼患病率已經達到70%~90%。但人類只能矯正視力,無法根治近視。好在醫學科學工作者們從未放棄“鳥槍換炮”的努力。 日前,哥倫比亞大學Sinisa Vukelic團隊開發出一種非侵入性的無創激光視力矯正法,發表在《自然—光子學》
近視眼或許是世界上最有群眾基礎的“絕癥”。在一些東亞國家,近視眼患病率已經達到70%~90%。但人類只能矯正視力,無法根治近視。好在醫學科學工作者們從未放棄“鳥槍換炮”的努力。 日前,哥倫比亞大學Sinisa Vukelic團隊開發出一種非侵入性的無創激光視力矯正法,發表在《自然—光子學》
突破 含有干細胞的生物墨水 我們都知道,當眼角膜不幸受損后,如果不能靠治療修復,想要重新看清世界,只有換上新的眼角膜,而這一過程只能靠“等”。如今有了3D生物打印的助力,苦等的人們有了新的希望,換眼角膜的幾率也會上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遺傳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用3D生物打印機和
突破 含有干細胞的生物墨水 我們都知道,當眼角膜不幸受損后,如果不能靠治療修復,想要重新看清世界,只有換上新的眼角膜,而這一過程只能靠“等”。如今有了3D生物打印的助力,苦等的人們有了新的希望,換眼角膜的幾率也會上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遺傳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用3D生物打印機和
“目前全世界完成的近200萬眼全飛秒手術中,中國占一半以上。”在12月15日廣州舉行的第七屆中山屈光手術高峰論壇上,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余克明指出,中國醫生的手術技術和質量也走在世界前列。中山眼科中心第四臺蔡司VisuMAX全飛秒激光機啟用現場余克明正在給患者進行全飛秒手術并現場直播 葉一明
真空冷凍干燥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質,預先進行降溫凍結成固體,凍結到物質的三相點溫度以下。然后利用固態升華原理, 在真空條件下使物質中的水分以水蒸氣形式從固體中直接升華出來,而物質本身留在凍結的冰架子中,從而使得干燥制品不失原有的固體骨架結構,保持物料原有的形態,且制品復水性極好。物質在干燥前始終處
近日,一則“右眼幾近失明的27歲湖北男子,移植豬眼角膜后視力開始恢復”的消息引發眾多網友關注。8月17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為該男子做手術的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獲悉,該手術已經完成,接受豬眼角膜移植的患者視力已經恢復到0.3,但仍需要觀察其是否有排斥反應。此外,該院角膜移植中心主任唐仁泓介紹,移植
如果說高分子材料的出現,為人類打開了材料世界的大門,那么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則為人類揭開了生命世界神秘的面紗。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種特殊的功能高分子材料,通常用于對生物體進行診斷、治療以及替換或修復、合成或再生損傷組織和器官。 “雖然目前生物醫用器械材料規模比較小
近年來,眼科光學技術及儀器呈現出繁榮發展的局面,進口設備壟斷市場的格局被打破,國產眼科光學儀器市場需求增長,行業前景十分可觀。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光學儀器制造行業實現銷售收入531億元,同比增長10.6%。 眼科光學儀器是光學儀器的細分品類,在眼科疾病的診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材料的發展綜合體現了材料學、生物學、醫學等多個領域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水平。同時,生物再生材料產業作為材料科學、生物技術、臨床醫學的前沿和重點發展領域,以及整個生物醫學工程的基礎,已發展為整個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一、定義與分類 生物醫用材料是一類用于診斷、治療、修復、替換人體組織
護理液召回事件導致眼力健股價大跌 【MarketWatch紐約5月29日訊】眼力健公司(Advanced Medical Optics Inc.)(EYE)的股價周二早盤大跌。 上周五,該公司宣佈將召回其生產的全能水潤
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癥狀包括手和腳麻木或疼痛。發表于《美國視覺》雜志上的文章表示,眼淚樣本中P物質神經細胞信號分子水平是糖尿病引起神經損傷的重要標記物。 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測量了糖尿病患者眼淚樣本中的P物質水平,通過這種非侵入性測試可以評估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風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9日報道,英國科學家以供體干細胞、藻酸鹽和膠原蛋白為原料,創造出一種特制的“生物墨水”,并首次采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人眼角膜。這意味著,人類未來可獲得無限供應的眼角膜。當然,這種眼角膜用于移植可能還需假以時日。紐卡斯爾大學組織工程學教授車康恩(音譯)領導的團隊,在29日出版的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科學家以供體干細胞、藻酸鹽和膠原蛋白為原料,創造出一種特制的“生物墨水”,并首次采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人眼角膜。這意味著,人類未來可獲得無限供應的眼角膜。當然,這種眼角膜用于移植可能還需假以時日。紐卡斯爾大學組織工程學教授車康恩(音譯)領導的團隊在近日出版的《實驗性眼
什么是角膜塑形鏡 角膜塑形鏡(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俗稱OK鏡,是根據每個患者角膜形態特體訂制的、一種由透氣性硬質材料制作而成的角膜接觸鏡,其反幾何形態設計能夠在戴用過程中,主動、有步驟、逐漸并科學的改變角膜形態。角膜塑形鏡作用于角膜,改變角膜的形態,但不改變
嵌合體(Chimeras)被公認為是評估干細胞多向分化潛能的金標 準,基于它們的能力能檢測正常發育組織中的細胞譜系。實驗嵌合體是了解哺乳動物發育機制的關鍵點,也能為不同多潛能干細胞狀態的潛能提供咨詢的來源。因此 這一技術也入選了2016年Science雜志值得展望的熱點。 近期Cell St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加拿大、瑞典和美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生物合成角膜,幫助眼疾患者修復受損眼組織,恢復視力。 由加拿大渥太華醫院研究所研究員梅·格里菲思和瑞典林雪平大學眼科學教授佩爾·法格霍爾姆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將10名患者角膜中的受損組織移除后,植入人造角膜。術后,研究人員經過兩年多的跟蹤觀察,發現其
10月31日,由中國科學院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四川轉化醫學研究醫院”在成都揭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捷出席揭牌儀式。儀式由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彭宇行主持。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分別為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eu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Krembil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海豹油或能夠潛在幫助促進1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再生;文章中研究人員表示,當1型糖尿病患者持續12個月每天兩次攝入來自海豹油中的Ω-3補充物后,患者角膜神經纖維長度會明顯增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