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然藥物研發》雜志發表一篇耶魯大學Craig Crews教授撰寫的綜述,介紹雙特異小分子誘導的蛋白降解。這篇文章介紹了目前已知的蛋白降解技術,從無選擇性的熱休克蛋白抑制劑、到意外發現的AR、ER降解小分子、到機理未知的HyT、到Crews教授自己發明的利用連接酶降解的PROTACs技術。重點比較了PROTACs和其它蛋白去活技術如RNA抑制蛋白表達、不可逆抑制劑去活目標蛋白。PROTACs的目標是成為藥物,而不僅是用于靶標確證。 PROTACs技術原理很簡單。細胞內有一個叫做UPS的蛋白降解系統,負責清除殘次蛋白。其催化部分是E3連接酶,但需要各種獲取底物的蛋白幫助尋找需要降解的蛋白。這個技術把目標蛋白配體和這些幫助UPS尋找底物蛋白的配體用化學鍵連接起來,這樣可以把本來不需要降解的目標蛋白降解。邏輯是If we cannot bring you to justice, we will bring justice t......閱讀全文
自噬是真核細胞降解長壽蛋白、錯誤折疊蛋白和受損細胞器的重要生物學過程。細胞自噬由多個步驟組成, 其中包括: ① 吞噬泡的形成; ② 自噬體的形成; ③ 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 ④ 自噬溶酶體的降解。自噬流是這些步驟在細胞內連續出現的動態過程, 自噬流中的任一環節出現障礙自噬將無法完成
當Ian Taylor博士在報紙上看到一家新興生物科技公司將專注于開發靶向蛋白降解劑時,他立即對這家公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多數小分子藥物通過阻斷蛋白的活性位點來抑制蛋白功能,而這家名為Arvinas的公司在尋找為“PROTACs”的小分子,它們能夠利用細胞的蛋白降解機制來將蛋白完全銷毀。“我對
在目前的癌癥靶向藥物里,占主導地位的是針對致癌蛋白的小分子或單抗抑制劑。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癌細胞會對這類藥物產生抗藥性,比如說產生新的突變,或者激活其它致癌蛋白。過去15年來,一些研究人員在尋找其它的抗癌途徑時,將目標瞄準了細胞內的“清潔工”——泛素-蛋白酶體系統。泛素-蛋白酶體系統負責
他們有個美麗的名字:“蝴蝶寶貝”,但美麗的背后是常人難以想像的病痛,因為他們所患的是人類罕見病中公認最痛苦的疾病之一:遺傳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皮膚像蝴蝶翅膀一樣脆弱,而且目前沒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清華大學藥學院和醫學院傳染病中心譚旭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勇、林志淼課題組合作發現的是該疾
■ 分子膠 (Molecular Glue):分子膠是一類誘導或穩定蛋白之間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通過結合 E3 泛素連接酶并修飾其分子表面,誘導新的蛋白質間相互作用 (正常情況下兩者原先沒有相互作用),并在連接酶的作用下,導致蛋白降解 。沙利度胺 (Thalidomide) 及類似物泊馬度胺 (
到目前為止,除 CRBN/IMiD 分子膠之外,分子膠的設計構想仍依賴偶然的發現,包括通過系統地挖掘數據庫得到的 CDK 抑制劑 CR8 分子,以及優化 MDM2 雙功能降解劑 MD-222 得到的 MG-277 。 ■ 自噬介導的靶向蛋白質降解 (AU
活細胞通過分子組件來跟蹤時間,盡管這些分子組件極易受到不可避免的隨機波動影響,但活細胞對時間的追蹤非常精確。例如,單細胞藍細菌中,自然晝夜鐘可以追蹤一天24小時。這些生物時鐘的準確性經過了進化的考驗,可以被認為是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形容的“盲眼鐘表匠”的杰作——Dawkins用這
株高和分蘗是影響水稻株型和產量的核心要素。分蘗數直接影響有效穗數,因此對水稻產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株高能夠直接影響作物的耐肥性和抗倒伏性,矮化育種推動了第一次“綠色革命”的發生。水稻的株高與分蘗通常存在一種負相關的關系,株高高的水稻一般分蘗較少,而株高矮的水稻一般分蘗較多。赤霉素是影響水稻株高
癌癥研究越來越關注于靶向作用引發疾病蛋白的療法開發,其中研究者們對發生早期降解的蛋白進行了標記,近日發表于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弗雷德里希米歇爾研究所的科學家就揭示了特殊化合物如何攔截遍在蛋白連接酶來靶向作用特殊的蛋白進行降解,該機制或為靶向降解特殊的癌癥蛋白提供思路
重組蛋白純化基本原則蛋白的分離純化是生物工程下游階段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尤其在基因工程重組蛋白的分離純化中,上游過程的許多因素會直接影響到下游蛋白的分離,充分利用上游對下游的影響,對蛋白的純化做一個全面的考慮和整體的設計。是否帶有親和標簽,His標簽,GST標簽等,不同的親和標簽選擇不同的純化方案;
近日,上海獸醫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創新團隊發現,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宿主細胞過程中,其非結構蛋白V能夠招募宿主E3泛素連接酶RNF5降解重要的先天性免疫接頭分子MAVS,抑制宿主先天性免疫從而促進病毒復制。該研究揭示了NDV V蛋白拮抗宿主先天性免疫的新機制,對抗病毒和抗腫瘤療法具有重要意義。
9月28日,EMBO J.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光俠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為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precedes and is required for ZAP-mediated mRNA decay。該成果揭示了宿主
今日,艾伯維(AbbVie)和Mission Therapeutics共同宣布,雙方達成研發合作協議,將利用Mission公司的特異性靶向去泛素化酶(DUBs)治療阿茲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DUBs是調節人體內蛋白降解通路的重要蛋白酶,艾伯維和Mission公司力圖靶向DUBs來降解
記者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基礎免疫創新團隊在研究中獲得重要發現,內質網I型α-甘露糖苷酶能夠誘導艾滋病病毒囊膜糖蛋白降解,繼而抑制艾滋病病毒復制,最終有望達到治療目的。 由于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是啟動病毒感染的關鍵蛋白,抑制囊膜糖蛋白的功能具有抗病毒的治療作用,而直接阻
治療性重組蛋白或單克隆抗體是影響細胞、組織、器官乃至生命的外源性重組蛋白,在細胞內成熟過程中幾乎均會發生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而糖基化修飾的質和量的差異,可能會影響相關重組蛋白表達水平、結構及功能。重組蛋白表達服務可以幫助研發人員研發高效、高質量的蛋白質。在生物體中50%以上的蛋白質存在糖基化現象,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創新團隊聯合浙江大學教授吳建祥團隊發現,在水稻條紋病毒侵染過程中,折疊蛋白反應通過調節運動蛋白的積累而發揮雙重作用。該成果揭示了植物利用未折疊蛋白反應調節水稻條紋病毒運動蛋白積累量,從而調控病毒侵染的新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病
近年來,PROTAC技術以其可靶向傳統“不可成藥”蛋白的獨特優勢而備受醫藥研發人員的關注。目前對PROTACs技術的突破主要集中在對于E3連接酶類型的改變,使PROTACs由肽類向小分子轉變。泛素連接酶E3是一個蛋白家族,泛素化修飾的失調會給生命體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嚴重者將導致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鄭永輝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病毒學權威期刊上發表了有關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徑的論文,為抗艾滋病疫苗及藥物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鄭永輝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能夠為解釋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不能高效表達機制提供線索,而且闡明了一種新型的抗病毒機制。 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是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江研究員與上海藥物所蔣華良課題組、楊財廣課題組合作,在《癌癥細胞》雜志在線發表研究論文,對SPOP能否作為腎癌藥物靶標進行了藥理功能確證。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確定的首個腎癌藥物靶標。 近年來,腎癌發病率上升幅度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一。臨床治療表明,腎癌對放療和化療均
5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鐘勁課題組的研究論文:Hepatitis C virus NS4B induces the degradation of TRIF to inhibit TLR3-mediated interferon sig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它能夠通過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統來建立持續性感染,最終導致肝硬化和肝癌。HCV的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可以被RLR(RIG-I樣受體)和TLR3(Toll 樣受體3)識別,HCV阻斷RLR信號通路已有較多研
7月份即將結束了,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作為一種VI-A型CRISPR-Cas系
春化(vernalization)是指一、二年生種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經受一段低溫處理,才能開花結實的現象。冬性草本植物(如冬小麥)一般于秋季萌發,經過一段營養生長后度過寒冬,于第二年夏初開花結實,這是因為冬性植物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低溫才能形成花芽。春化也是植物適應性進化的結果。生長在低緯度地區的擬
據統計,超20%的癌癥及其他一些嚴重疾病都與慢性病毒感染有關聯。如何調動免疫系統對病毒源的截殺,是機體防御病變的關鍵。近期,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聯合合作單位共同發現了一種之前未被發現的先天免疫體系,能夠保護哺乳動物免受病毒感染,阻止腫瘤形成。 鑒于人類病毒性腫瘤的患病率,這一最新發現有著重
據統計,超20%的癌癥及其他一些嚴重疾病都與慢性病毒感染有關聯。如何調動免疫系統對病毒源的截殺,是機體防御病變的關鍵。近期,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聯合合作單位共同發現了一種之前未被發現的先天免疫體系,能夠保護哺乳動物免受病毒感染,阻止腫瘤形成。 鑒于人類病毒性腫瘤的患病率,這一最新發現有著重
天然免疫是機體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在天然免疫通路中,干擾素作為一個重要分子會誘導下游一系列基因的表達來抵抗病原菌入侵。在被干擾素誘導表達的基因中,鳥苷酸結合蛋白(GBP)是一類非常保守且龐大的家族,人的基因組中有7個同源基因,而小鼠的基因組中有11個。近年來的研究逐漸表明GBP家族蛋白在抵
抗艾滋病藥物研發有了新靶點。近日,中國學者發現人類細胞中的一種新型抗艾滋病毒蛋白PSGL-1。它有多重抗病毒功能,可抑制艾滋病毒DNA復制,并抑制新生病毒顆粒的新一輪感染。這有望成為抗艾滋病毒藥物開發的新方向。課題組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研究團隊正在基于此項研究成果,進行小分子藥物篩選
(四)維甲酸對腫瘤的誘導分化作用維甲酸(retinoic acids,RA)又稱視黃酸或維生素A酸,是維生素A的衍生物。它由環己烯環、側鏈和極性基團三部分組成,由于極性基團及側鏈部分不同,維甲酸包括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最重要的是13-順式維甲酸(13-cis-RA)、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9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意大利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Numb蛋白的特殊版本如何保護腫瘤抑制蛋白p53免于被破壞的分子機制,研究者發現,特殊Numb蛋白的缺失或會促進乳腺癌細胞變得更加惡性以及對化療產生耐受性,相關
從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到日本福島的核泄漏,大規模核泄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帶來的致命性輻射也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如何預防和治療其相關的疾病也是全球科學家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近期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一個調控腸道細胞應激應答的分子途徑,可以延長受到腹部輻射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