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集反應實驗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2)
(一)正向間接血凝試驗 將綿羊紅細胞或人的“ O”型紅細胞用醛類固定(稱為醛化,可改變血球表面性質,使其易于吸附蛋白質類抗原,并可長期保存使用),再將可溶性抗原吸附于醛化的血細胞上,制成抗原致敏的紅細胞,當與相應的抗體結合,使紅細胞被動的聚合在一起,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常用于檢測傳染病抗體或自身抗體。 【 實驗材料 】 ( 1)抗原制備:將傷寒桿菌接種在培養基上,37oC培養24小時,用生理鹽水洗下,100oC水浴2小時,離心棄上清,稀釋后備用。 ( 2)致敏紅細胞的制備:取稀釋的抗原與等體積的已醛化的2%SRBC混合,37oC水浴2小時,每隔15分鐘振搖一次,取出后洗滌棄上清,稀釋成0.5% 備用。 ( 3)試管、試管架、刻度吸管、恒溫水浴箱。 【 實驗方法 】 ( 1)取8支小試管排列于試管架上,依次編號。每管加入0.25ml生理鹽水。于第1管內加入1:......閱讀全文
凝集反應實驗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2)
(一)正向間接血凝試驗 將綿羊紅細胞或人的“ O”型紅細胞用醛類固定(稱為醛化,可改變血球表面性質,使其易于吸附蛋白質類抗原,并可長期保存使用),再將可溶性抗原吸附于醛化的血細胞上,制成抗原致敏的紅細胞,當與相應的抗體結合,使紅細胞被動的聚合在一起,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
凝集反應實驗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2)
(一)正向間接血凝試驗 ? 將綿羊紅細胞或人的“ O”型紅細胞用醛類固定(稱為醛化,可改變血球表面性質,使其易于吸附蛋白質類抗原,并可長期保存使用),再將可溶性抗原吸附于醛化的血細胞上,制成抗原致敏的紅細胞,當與相應的抗體結合,使紅細胞被動的聚合在一起,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
凝集反應實驗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1)
凝集反應是指細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或表面覆蓋抗原的顆粒狀物質與相應抗體特異結合,在適量電解質存在的條件下,形成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 一、直接凝集反應 顆粒性抗原(如細菌、紅細胞等)直接與相應特異性抗體結合,在適量電解質存在條件下,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稱直接凝集反應。
凝集反應實驗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1)
凝集反應是指細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或表面覆蓋抗原的顆粒狀物質與相應抗體特異結合,在適量電解質存在的條件下,形成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一、直接凝集反應 顆粒性抗原(如細菌、紅細胞等)直接與相應特異性抗體結合,在適量電解質存在條件下,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稱直接凝集反應。參加凝集反應的抗原稱為凝集
凝集反應(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抑制試驗)(2)
2在第1排第1管中加入1∶10稀釋傷寒桿菌“H”血清0.5mL,再加入生理鹽水0.5mL于管內,連續吹吸3次,使血清與鹽水充分混合,而后吸出0.5mL注入第2管,同樣再加入生理鹽水0.5mL于管內予以混勻后吸出0.5mL注入第3管。依次類推,稀釋到第6管,自第6管吸出0.5mL棄去。此時,自第1管
凝集反應(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抑制試驗)(1)
【原理及意義】顆粒性抗原(如細菌、細胞)與相應抗體特異性結合,在適當的電解質環境中形成肉眼可見的凝集塊的現象,稱為凝集反應。包括直接凝集反應(細菌或細胞等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直接反應出現的凝集現象)和間接凝集反應(將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紅細胞或乳膠顆粒表面,再與相應抗體發生反應出現的凝集現象)。凝集反應
直接凝集反應實驗——玻片凝集反應
實驗材料診斷血清試劑、試劑盒生理鹽水儀器、耗材載玻片毛細吸管顯微鏡實驗步驟1. ?取清潔玻片一張,用蠟筆劃為三格,并注明號碼。無菌操作下,用接種環于1、2格內加1:10稀釋傷寒桿菌診斷血清1-2滴,第三格加1~2滴生理鹽水。2. ?無菌操作下,用接種環取傷寒桿菌培養物少許,混于第三格中,再混于第一格
直接凝集反應實驗——試管凝集反應
實驗材料診斷血清試劑、試劑盒生理鹽水儀器、耗材試管吸管實驗步驟一、操作步驟1. ?取潔凈小試管14只分兩排排列于試管架上,每排7只依次用蠟筆注明號碼,于每管中分別加入0.5毫升生理鹽水。2. ?在第1排1管中加入1:10稀釋傷寒H血清0.5毫升,于管內連續吹吸3次,使血清與鹽水充分混合,而后吸出0.
間接凝集反應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間接血球凝集試驗是根據紅血球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建立起來的。將細菌可溶性抗原提出使之吸附于紅血球表面,此時紅血球即稱為“致敏紅血球”。這種致敏的紅血球具有細菌的抗原性,與相應的抗血清相遇可產生凝集現象。間接血凝抗原的制備可用加堿或加熱的方法使菌體中的多糖物質浸出,去除類脂以免干擾紅血球的吸
間接凝集反應實驗——間接血球凝集
實驗方法原理間接血球凝集試驗是根據紅血球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建立起來的。將細菌可溶性抗原提出使之吸附于紅血球表面,此時紅血球即稱為“致敏紅血球”。這種致敏的紅血球具有細菌的抗原性,與相應的抗血清相遇可產生凝集現象。間接血凝抗原的制備可用加堿或加熱的方法使菌體中的多糖物質浸出,去除類脂以免干擾紅血球的吸附
間接凝集反應實驗——間接凝集抑制
實驗方法原理若使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先混合,充分作用后再加入有關的免疫微球,因抗體已被可溶性抗原結合,不再出現免疫微球的被動凝集現象,叫間接凝集抑制試驗,臨床化驗檢查中常用的免疫妊娠試驗就是一種間接凝集抑制試驗。實驗材料孕婦尿試劑、試劑盒膠乳抗原儀器、耗材滴管實驗步驟1. ?用清潔滴管在反應板上滴加
直接凝集反應的原理和分類
直接凝集反應的原理:細菌、螺旋體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在適當的電解質參與下可直接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凝集。參加凝集反應的抗原稱凝集原,抗體則稱為凝集素。直接凝集反應的分類:分為玻片法和試管法兩類。玻片凝集試驗:用于ABO血型的測定。試管凝集試驗:肥達試驗、外斐試驗、輸血時也常用于受體和供體兩者間的交叉
間接凝集反應實驗——協同凝集
實驗方法原理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與人及多種哺乳動物(豬、兔、羊、鼠等)血清中IgG類抗體 的Fc段結合。IgG的Fe段與SpA結合后,兩個Fab段暴露在葡萄球體表面,仍保持其抗體活性和特異性當其與特異性抗原相遇時,也出現特異凝集現象。在以凝集反應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菌體成了IgG抗體的
直接凝集反應實驗
實驗材料 診斷血清試劑、試劑盒 生理鹽水儀器、耗材 載玻片毛細吸管顯微鏡實驗步驟 1. ?取清潔玻片一張,用蠟筆劃為三格,并注明號碼。無菌操作下,用接種環于1、2格內加1:10稀釋傷寒桿菌診斷血清1-2滴,第三格加1~2滴生理鹽水。2. ?無菌操作下,用接種環取傷寒桿菌培養物少許,混于第三格中,再混
間接凝集反應
實驗概要將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一種與免疫無關的顆粒載體上,然后與相應的抗體結合,也可出現顆粒載體的凝集現象,稱為間接凝集反應。間接凝集反應比直接凝集反應敏感性為高,可用于微量抗體或抗原的檢查。本實驗介紹了間接凝集反應兩種主要方法:間接血球凝集試驗、間接凝集抑制試驗和協同凝集試驗。實驗原理1. 間接血球凝
直接凝集反應方法
細菌、螺旋體和紅細胞等顆粒抗原,在適當電解質參與下可直接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凝集,稱為直接凝集反應(direct agglutination)。凝集反應中的抗原稱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全稱為凝集素(agglutinin)。常用的凝集試驗有玻片法和試管法兩種。 (一)玻片凝集試驗
直接凝集實驗:玻片凝集反應
一、概述顆粒性抗原(細菌、螺旋體、紅細胞等)與相應的抗體血清混合后,在電解質參與下,經過一定時間,抗原抗體凝聚成肉眼可見的凝集塊,這種現象稱為凝集反應。血清中的抗體稱為凝集素(Agglutinin),抗原稱為凝集原(Agglutinogen)。細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帶有相同的電荷(陰電荷),在懸液中相互
直接凝集反應的原理
直接凝集反應的原理是細菌、螺旋體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在適當的電解質參與下可直接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凝集。參加凝集反應的抗原稱凝集原,抗體則稱為凝集素。從方法上來講,有玻片法和試管法兩類。 (一)玻片凝集試驗 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時間便能觀察結果,一般用來鑒定菌種或分型;也用于人類ABO血
直接凝集反應
實驗概要 當顆粒性抗原與其相應抗血清混合時,在有一定濃度的電解質環境中,抗原凝集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塊,叫做凝集反應。凝集反應廣泛地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各種抗原性質的分析。即可用已知免疫血清來檢查未知抗原,亦可用已知抗原檢測特異性抗體。直接凝集反應是凝集反應的一種,顆粒抗原與抗體直接
直接凝集反應
實驗概要當顆粒性抗原與其相應抗血清混合時,在有一定濃度的電解質環境中,抗原凝集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塊,叫做凝集反應。凝集反應廣泛地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各種抗原性質的分析。即可用已知免疫血清來檢查未知抗原,亦可用已知抗原檢測特異性抗體。直接凝集反應是凝集反應的一種,顆粒抗原與抗體直接結合出現凝集現象叫直接凝
直接凝集反應
實驗概要當顆粒性抗原與其相應抗血清混合時,在有一定濃度的電解質環境中,抗原凝集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塊,叫做凝集反應。凝集反應廣泛地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各種抗原性質的分析。即可用已知免疫血清來檢查未知抗原,亦可用已知抗原檢測特異性抗體。直接凝集反應是凝集反應的一種,顆粒抗原與抗體直接結合出現凝集現象叫直接凝
直接凝集反應的原理和分類有哪些?
直接凝集反應的原理:細菌、螺旋體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在適當的電解質參與下可直接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凝集。參加凝集反應的抗原稱凝集原,抗體則稱為凝集素。直接凝集反應的分類:分為玻片法和試管法兩類。玻片凝集試驗:用于ABO血型的測定。試管凝集試驗:肥達試驗、外斐試驗、輸血時也常用于受體和供體兩者間的交叉
直接凝集反應的方法
方法有玻片法和試管法兩類。(一)玻片凝集試驗?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時間便能觀察結果。一般用來鑒定菌種或分型;也用于人類ABO血型的測定。(二)試管凝集試驗?是用定量抗原懸液與一系列梯度倍比稀釋的待檢血清混合,保溫靜置后,根據每管內顆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斷待檢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可以用來協
間接凝集反應的反應過程和作用
間接凝集反應?將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先吸附于一種與免疫無關的、一定大小的顆粒狀載體的表面,然后與相應抗體(或抗原)作用。在有電介質存在的適宜條件下,即可發生凝集,稱為間接凝集反應。用做載體的微球可用天然的微粒性物質,如人(O型)和動物(綿羊、家兔等)的紅細胞、活性炭顆粒或硅酸鋁顆粒等;也可用人工合成
間接凝集反應的技術特點和應用
如果將抗體吸附到載體上,再與相應可溶性抗原反應也可出現凝集,稱為反相間接血凝試驗。而先將可溶性抗原與抗體反應,隔一定時間后再加入相應抗原致敏的顆粒,因抗體已與抗原結合,不再出現間接凝集現象,這種反應稱相應抗原的間接凝集抑制試驗 。間接凝集反應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簡便等優點,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如
直接凝集反應的反應過程和作用
直接凝集反應?顆粒狀抗原(如細菌、紅細胞等)與相應抗體直接結合所出現的凝集現象。分為玻片法和試管法。數分鐘后,如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為陽性反應。該法簡便快速,除鑒定菌種外,尚可用于菌種分型、測定人類紅細胞的ABO血型等。試管法是一種定量試驗的經典方法。可用已知抗原來檢測受檢血清中有無某抗體及抗體
間接凝集反應的應用
(一)抗原的檢測反向間接凝集試驗可用于檢測病原體的可溶性抗原,也可用于檢測各種蛋白質成分。間接凝集反應的敏感度雖較沉淀反應高,但低于新發展的各種標記免疫測定。因此在微量抗原測定中其實用性取決于臨床的要求。例如測定尿液HGG的膠乳凝集妊娠試驗,直接凝集法的敏感度約為300mIU/ml,凝集抑制法的敏感
間接凝集反應的類型
1、根據載體的不同,可分為間接炭凝、間接乳膠凝集和間接血凝等。2、根據吸附物不同可分為間接凝集反應(吸附抗原)和反向間接凝集反應(吸附抗體)。3、根據反應目的不同,又可分為間接凝集抑制反應和反向間接凝集抑制反應。4、根據用量和器材的不同又可分為試管法(全量法)、凹窩板法(半微量法)和反應板法(微量法
間接凝集反應的類型
1. 根據載體的不同,可分為間接炭凝、間接乳膠凝集和間接血凝等。 2. 根據吸附物不同可分為間接凝集反應(吸附抗原)和反向間接凝集反應(吸附抗體)。 3. 根據反應目的不同,又可分為間接凝集抑制反應和反向間接凝集抑制反應。 4. 根據用量和器材的不同又可分為試管法(全量法)、凹窩板法(半微
間接凝集反應的概念
間接凝集反應是將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先吸附或偶聯與免 疫無關的,大小合適的顆粒狀載體表面,使之形成致敏顆粒,然后與相應抗體反應(抗 原)作用,在適宜的電解質存在條件下,出 現特異性的凝集現象,稱為間接凝集反應。?常用的載體顆粒有人o型紅細胞、綿羊紅 細胞、乳膠顆粒等。如載體顆粒是紅細胞,稱間接血凝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