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ton Martin/NASA Langley 這 種實驗飛機在合適的光線條件下看起來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紫外光條件下。在風洞試驗中,研究人員在飛機機身及翅膀表面涂上一種酒精和油。因為這種油是發光 的,研究人員在機身上投射紫外光,從而可以獲得飛機的狀態、以及其受力情況。這種方法在飛機氣流研究方面非常有用,因為目前電腦模擬物理過程還不成熟。美 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蘭利研究中心就采用了這種技術。Mark D. Maughmer的實驗室過去采用將熒光粉混入汽油的辦法來進行飛機氣流的研究,但由于熒光粉經常會團聚,因此會對飛機造成影響。但是有一天進行實驗 時,Maughmer讓實驗室的一位成員使用航空發動機油。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航空機油自己就能發光,因此便采用了這種機油。 單斜晶體硒看起來是炭灰色,但是當有光線進行照射時,它們變成了深紅色。鏡片制造商使用硒來獲得紅色,然而頭皮屑洗發水可使用它來抗真菌。不僅......閱讀全文
下面舉出光子晶體在THz科技中應用的實例。(1)THz波在光子晶體中的傳播,德國半導體研究所(Instituts fürHalbleitertechnik)研究了THz波在光子晶體中的傳播,結果表明:THz波在硅二維光子晶體中能很好的傳播,理論和實驗相符。(2)德國Freiburg大學Sherwin
中國6日發射的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上,將在未來兩周進行19項新奇又有趣的實驗,既尋找人類未來宇宙生存之法,又助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更美好。 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說:“實踐十號上開展的科學實驗都是全新探索,都是國外沒有開展過的,每個都具有創新性和很強的科學研究價值,將孕育學術上重大
“光學大家”高端人物訪談欄目終于在2021年與大家見面了!這里是對大師們高光時刻的致敬,是對當代光學家科學智慧與探索精神的全記載,更是青年學者與光學大家的對話與交鋒。近期,中國光學微結構材料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接受了Advanced Photonics特邀編輯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常國慶研究員的專訪
細胞里面的生命活動井然有序,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結構,承擔不同的功能。生物大分子則是一切生命活動的最終執行者,它們主要是核酸和蛋白。核酸攜帶了生命體的遺傳信息,而蛋白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自現代分子生物學誕生以來的半個世紀里,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結構、進而闡釋其功能機制一直都是現代生命科學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施爾畏研究員領導的新型壓電晶體課題組揭示了閃鋅礦與纖鋅礦壓電晶體的結構與性能關系機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07年9月10日出版的《應用物理快報》(Appl. Phys. Lett. 91, 112902 (2007))上。 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已經揭示壓電效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施爾畏研究員領導的新型壓電晶體課題組揭示了閃鋅礦與纖鋅礦壓電晶體的結構與性能關系機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07年9月10日出版的《應用物理快報》(Appl. Phys. Lett. 91, 112902 (2007))上。 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已經揭示壓電效
1 X射線的產生 X射線本質上是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大致從0.01 nm 到 10 nm,與可見光(400—700 nm)不同,X 射線的短波長可以探測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因此自從被倫琴發現以來就被用來觀測物質的內部結構。隨著人造 X射線光源的亮度和穩定性的提高,其應用范圍涵蓋物理、化學、生物、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曉英課題組與研究員楊勇、曾雉以及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一種新的晶體生長模式,相關結果在Cell Press旗下的期刊Matter (DOI: https://doi
一、設立宗旨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設立,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和協調作用,吸引和調動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平臺開展前沿領域和綜合交叉領域研究,開拓新的研究方向,發揮空間科學衛星的效能
材料設計領域通常遵守所謂的“愛迪生法”,其實這是指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直至找到正確答案的過程,而不是一種系統的理論方法。有人認為,愛迪生利用當時的理論并付諸于嘗試法,是因為當時沒有合適的理論。而更好的方案應該是一種先驗的方法,即提前把想要的材料屬性、相應的結構設計確定下來。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美國
《科學》期刊公布了2017年最令人類激動的10大科學突破,科學儀器界的朋友們,也許你正在使用其中的幾種科技繼續求索,其中,我們還看到了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的翹楚地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分享2017的這些美好時刻,希望2018全球在科學界求索的人們,帶給人類更多的驚喜。Top10冷凍電鏡標志年科技讓人
晶體學國際權威雜志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近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志杰課題組題為A multi-dataset data-collection strategy produces better diffraction data
晶體生長方面的應用晶體生長理論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模型,可是這些模型大多是理論分析的間接研究,它們和實際情況究竟有無出入,這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因而人們希望用顯微手段直接觀察到晶面生長的過程。用光學顯微鏡、相襯干涉顯微鏡、激光全息干涉術等對晶體晶面的生長進行直接觀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科技界和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八屆、九屆江蘇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第十屆、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九三學社江蘇省第四屆、五屆委員會主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閔乃本同志,因病醫治
當將醫療設備植入體內時,免疫系統經常發起攻擊,在這種設備周圍產生瘢痕組織。這種稱為纖維化(fibrosis)的組織聚集可能會干擾這種設備的功能。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將形成結晶的免疫抑制藥物整合到醫療設備中就可阻止纖維化發生。在植入后,
在一切美好沒有來臨之前,心靈首先美好起來了;在一切平靜沒有來臨之前,心靈首先平靜下來了。經歷了三次政治和社會的大震蕩,三次改變研究方向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夔先生,對世事變遷和人生境遇始終淡然置之、不喜不悲,以哲人的睿智和科學家創新求變的精神探求世界的客觀規律和科學真理,走過了七十五年的生命歷程。王先生
4月6日凌晨,搭載著19位“特殊乘客”的“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開始了為期15天的太空之旅。現在,旅程已過大半,這些“特殊乘客”在太空還適應嗎?它們的實驗任務進行得怎么樣?這些實驗到底有什么用?…… 我們從“實踐十號”給你帶來了三堂太空實驗課。 【第一堂課:太空中如何讓液體“聽指揮”
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遺傳與發育研究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系,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報道了第一個細菌效應蛋白和植物中對應的抗性蛋白的復合物AvrPto-Pto的晶體結構,基于該結構和相關實驗結果,提出了AvrPto通過解除Pto對防御響應的抑制引發疾病抗性的機制。
北京時間9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1966年,一位年輕的化學家提出了一個頗有爭議的地球生命起源假說。50年過去了,他的理論是否得到了某種程度的驗證?從表面上看,毫無生氣的石頭似乎怎么也無法和生命聯系在一起,畢竟只有在受到沖擊的時候,石頭才會移動一下。但是,石頭內部的礦物是否與生命的起源存在聯
該軟件主要用于檢測數據是否出錯,并非專門為發現造假而研發 “我在晶體學這一領域的研究已超過40年,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我感到,這個時代的變化太大了。”最早發現井岡山大學兩名講師論文造假事件的荷蘭烏德勒支大學Bijvoet生物分子研究中心教授 Anthony.L.Spek (以下簡稱“Spe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晶體電光調制綜合實驗裝置主要用于高等院校激光專業教學實驗。在基礎物理實驗和相關專業的實驗中用以研究電場和光場相互作用的物理過程,也適用于光通訊與光信息處理的實驗研究。 儀器特點 采用高性能的鈮酸鋰晶體作為光電調制晶體。 內置可調鋸齒波、正弦調制信號源,可調直流偏壓,外音頻輸入接
晶體電光調制綜合實驗裝置主要用于高等院校激光專業教學實驗。在基礎物理實驗和相關專業的實驗中用以研究電場和光場相互作用的物理過程,也適用于光通訊與光信息處理的實驗研究。儀器特點采用高性能的鈮酸鋰晶體作為光電調制晶體。內置可調鋸齒波、正弦調制信號源,可調直流偏壓,外音頻輸入接口。偏置電壓數字顯示,直觀。
自1986年發現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以來,人們從實驗和理論方面對其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研究成果,但仍未實現對高溫超導電性全面、統一的理解,高溫超導機理的破解仍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凝聚態物理研究的重大挑戰之一,人們期待著能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發現具有更高超導轉變溫度且更適于應用的超導體。空穴摻雜
自1986年發現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以來,人們從實驗和理論方面對其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研究成果,但仍未實現對高溫超導電性全面、統一的理解,高溫超導機理的破解仍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凝聚態物理研究的重大挑戰之一,人們期待著能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發現具有更高超導轉變溫度且更適于應用的超導體。空穴摻雜
繼2012年和2013年獲得王大珩光學獎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李傳鋒不久前又站在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上,作為獲獎者代表發言。 在“找到自己喜歡并適合的事”的過程中,李傳鋒的科研道路頗為曲折。 以“玩”的心態做科研 李傳鋒酷愛物理,1990年高考
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發射升空至今,已在軌運行300多天,其間,天宮一號開展了地球環境監測、空間環境探測、復合膠體晶體生長等三方面的科學實驗,并獲得大量珍貴實驗數據。昨天(8月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發布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成果,其中大部分已廣泛應用于
內容摘要:該套設備由帶電粒子輻射探測器、軌道大氣環境探測器和空間環境控制單元共3臺儀器組成。目前,三個實驗樣品共計在軌開展實驗19次,其中等溫變壓實驗12次,自然結晶實驗6次,地面同步開展實驗,通過天地對比發現重力對結晶實驗過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 2011年9月29日,我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