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算命:用科學傳播來遏制指尖“毒素”
現象 “今天工作運如何,幸運色是什么?要佩戴哪些幸運小物件?”在安徽某國企工作的林玉(化名)每天出門前都要到網上算算自己的運勢,然后決定今天的具體行動。 穿衣打扮,房間布置、床的朝向,甚至連挑個手機號碼也要問問“兇吉”……目前,很多像林玉一樣的年輕人,每天都喜歡在網上算一算,并且覺得算得“挺準”。 記者隨手在百度中輸入“算命”兩字,出來的相關結果竟有約100000000個。其中包括事業、學業、姻緣、前世今生等,且可以按照姓名、手相、血型、生肖以及八字等五花八門的方式來算。甚至還有一種“稱骨”術,通過某種方法稱出骨頭的重量,由此來算出你是富貴還是窮困。 專家剖析 在科學傳播學者、中中科學院大學教授李大光看來,占卜、算卦等迷信的傳播與我國較低的公民科學素養水平分不開。 中國科協2010年發布的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僅為3.27%,相當于美國、加拿大、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地區......閱讀全文
專家呼吁: 科學傳播健康知識 不能糊涂養生
“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在近日舉行的“2016健康責任論壇”上,中央文明辦、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殷大奎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調研結果,80%的費用都花在臨終治療上,特別是現在我們這么多慢病,為什么不能在早期引起重視。盡早科學普及健康教育。老百姓很多東西都不懂,做好健康知識普及,讓他自己作出改
中科院跨年科學演講開辟知識傳播新渠道
超過15個小時不間斷直播、僅抖音平臺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500萬,當跨年晚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跨年科學演講卻聚集起越來越多的人氣兒。 這已經是中國科學院第二次聯合抖音辦跨年演講,在2023跨年科學演講中,科學家們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抖音直播間里分享了諸多與人類生活、國家發展緊密相關的科學知識
科學傳播與大學精神
5月21日,浙江大學迎來了建校120周年紀念日。與此同時,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紐約帝國大廈也首次為一所中國大學的校慶亮起了藍色燈光。 同很多歷史悠久的大學一樣,校慶圖書的出版自然也會作為一份慶祝禮物獻上。剛剛出版的“百廿求是叢書”,從浙大史料選集,從校園建筑、教師成果、學生成長等角度展現浙江大學
“探索前沿科技傳播新范式”科學傳播沙龍舉辦
12月28日下午,“探索前沿科技傳播新范式”科學傳播沙龍線上舉行。沙龍上,科普創作者和傳播工作者聚焦前沿科技的科學傳播,交流經驗心得,詳細探討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學傳播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高超以“努力做好石墨烯科普”為主題,介紹了石墨烯科普“是什么”“為什么”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戰略所知識傳播中心近期培訓計劃
序號培訓項目培訓地點培訓時間培訓費用報名截止時間1計量管理及技術骨干高級研修班青島8月29日-8月31日29808月26日贛州10月19日-10月21日10月16日2LGC國際分析質量培訓系列-方法驗證”培訓班北京8月22日-8月24日50008月19日上海8月27日-8月29日8月24日3計量技術
科學傳播需要“全球本土化”
最近一段時間,與科學傳播相關的活動和會議成為朋友圈信息分享和交流的主力,好不熱鬧。筆者也有幸參與了其中幾場,體會最深的是,國內的科學傳播實踐有著非常豐富且多元的形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富礦。 從2019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到同期舉辦的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再到2019年中國科
科學傳播需“全球本土化”
最近一段時間,與科學傳播相關的活動和會議成為朋友圈信息分享和交流的主力,好不熱鬧。筆者也有幸參與了其中幾場,體會最深的是,國內的科學傳播實踐有著非常豐富且多元的形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富礦。 從2019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到同期舉辦的首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再到2019年中國科幻大會成功舉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推進科技全媒體傳播
近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以下簡稱傳播中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廣影視衛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衛傳公司)在京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啟動“2023云上之旅”項目。傳播中心主任鄭浩峻指出,傳播中心堅持開放合作、共建共享,長期以來與總臺有關部門合作機密、成果顯著。未來將與衛傳公司及總臺有關部門加
霧霾論文被誤讀:如何科學地傳播科學
煽動和刺激受眾心理的新聞生產方式是飲鴆止渴 11月23日某研究機構在其微信認證賬號上發表文章《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被熱轉。11月24日,上海某網絡媒體刊發新聞《北京霧霾中發現有耐藥菌,“人類最后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25日被大量媒體轉載、評論。 記者發現,
霧霾論文被誤讀:如何科學地傳播科學
煽動和刺激受眾心理的新聞生產方式是飲鴆止渴 11月23日某研究機構在其微信認證賬號上發表文章《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被熱轉。11月24日,上海某網絡媒體刊發新聞《北京霧霾中發現有耐藥菌,人類最后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25日被大量媒體轉載、評論。 記者發現,在媒體互相轉載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