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期間,HIV會通過整合在宿主免疫細胞基因組中,形成“儲藏庫”,這是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不能最終治愈患者的原因。 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努力探究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期間HIV儲藏庫是如何形成的。近日,蒙特利爾大學醫院研究中心(CRCHUM),美國軍事HIV研究計劃和泰國紅十字會艾滋病研究中心已經表明,最早建立的“儲藏庫”在早期階段仍然是“敏感的”,立即啟動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后可能會縮小約100倍。(圖片來源:NIAID) 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供了對早期HIV感染關鍵階段中發生的事件的見解。“在早期階段開始抗病毒治療,通過清除腸道相關淋巴組織和淋巴結中大量的感染細胞池,從而大大減少了病毒儲藏庫的大小。眾所周知,淋巴結是感染過程中艾滋病毒優先的儲存部位”,CRCHUM研究人員,蒙特利爾大學教授Nicolas Chomont博士說。 “盡......閱讀全文
今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1981年,全球發現首名艾滋病患者;1986年,國際科學委員會將艾滋病病毒命名為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199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用3種或3種以上抗病毒藥物聯合治療艾滋病,即人們熟知的“雞尾酒療法”(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人類依靠醫學科技進
由舊金山VA醫學中心(SFVAMC)的研究人員完成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采用藥物增強HIV患者的免疫系統可幫助清除感染細胞,這是在尋求艾滋病持久治愈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患者體內持續存在潛伏HI
“性感染的最小年齡才13歲,最大的86歲。” 提到這兩個數字,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性病艾滋病門診主任孫麗君神情黯然。 13歲,花樣年華;86歲,耄耋老者。他們本不應該被艾滋病毒“俘獲”,更不可思議的是通過性行為。 也許有人認為這只是兩個極端的個例。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