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新近發現一顆距離地球僅16光年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5倍,處于紅矮星“宜居帶”,可能存在液態水。這顆“超級地球”會有生命存在嗎?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人員羅伯特?威滕邁爾帶領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格利澤832c,是圍繞恒星格利澤832運行的一顆行星,公轉周期36天。 為什么像地球? 威滕邁爾和他的研究團隊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恒星格利澤832和行星格利澤832c的運行模式類似太陽和地球的關系。與太陽相比,恒星格利澤832表面溫度更低,顏色暗淡偏紅;同時,行星格利澤832c和它的“太陽”距離更近。綜合考慮兩個因素,行星格利澤832c吸收的恒星能量和地球大致相當。 波多黎各大學行星宜居實驗室負責人阿貝爾?門德斯?托雷斯說,事實上,格利澤832c是迄今發現的三顆“最像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之一。 托雷斯介紹,判定行星與地球的近似度,有一......閱讀全文
姓名單位名稱所屬學科黃洪鐘電子科技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劉虎沉上海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胡隆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呂震宙西北工業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歐陽敏華中科技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黃合來中南大學安全,風險,可靠性和質量朱順鵬電子科技大學安全,風險,可
#babc1 td {border:1px solid #000000}排序學者姓名單位名稱學術領域11秦慶華天津大學材料力學12張洪武大連理工大學材料力學13汪越勝北京交通大學材料力學14徐志平清華大學材料力學15陳旭天津大學材料力學16方岱寧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力學17陳宜周江蘇大學材料力學18高存
據國外媒體9月25日報道,雖然宇航員不得不繼續查找太陽系外的地球大的行星,但這也沒有阻止科學家對這類行星進行模擬,看它們到底是什么模樣。 在《星球大戰》電影中,虛構的行星覆蓋著森林、海洋、沙漠和火山。但美國科學家通過電腦模型模擬出來的新行星描繪了一些比地球大的行星,而且,宇航員確實可能在不久的將
圖中的帶狀區域為恒星的宜居帶,只有位于宜居帶內的固態行星才擁有合適的表面溫度,使得液態水可以長期存在,并支持類地球生命的存在。 對于類太陽恒星,宜居帶位于1個天文單位附近(地球的位置),對于紅矮星(其輻射強度比太陽低得多),宜居帶位于大約0.1個天文單位附近。海洋熱量輸送的氣候效應將使得該宜居帶變
浩瀚宇宙中,究竟是否有與人類類似的生命存在?人類及地球在宇宙中究竟處于什么樣的位置?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對銀河系首次“行星人口普查”的初步推斷,再次激起了人類對宇宙求索的興趣。 2月19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來自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宣布了令人驚異的結論:銀河系至少有
深空探測不止步 科學奉獻慰平生 截至2010年,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從事地學研究已整整55個年頭。11月14日,這位從地質學與礦床地球化學開始,到從事地下核試驗研究,從開創研究各類地外物質——隕石、宇宙塵、小天體撞擊、月球巖石和比較行星學等研究再到主持月球探測計劃的科學
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在白矮星周圍發現了行星碎片,與地球物質極為相似。在遙遠的未來,我們的地球也可能遭受被太陽變成的白矮星吞噬的命運 借助于哈勃太空望遠鏡,科學家發現4顆白矮星周圍的塵云中最常見的元素是氧、鎂、鐵和硅。這4種元素在地球中的比重達到93%左右 北京時間5月8日消息,據國外
北京時間4月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可能至少擁有20億顆類地行星。研究論文作者指出,但我們沒有必要馬上對這些世界進行“殖民”,因為這一數量實際上遠遠低于很多科學家的預計,我們很難在銀河系尋找到“第二地球”。數量相對稀少
2019年1月6日,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工作的第3天,每一秒都在刷新人類探月的歷史。這一天的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方案,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設立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并決定啟動學科的培育工作。2020年12月8日,國科大決定將行星科學一級學
兩個行星系統。左為地球和木星在太陽前方穿過,右為超級地球55 Cancri e在其母星55 Cancri A前方穿過,遮住了55 Cancri A的一小片區域。55 Cancri A幾乎就是太陽的雙胞胎兄弟。這顆多巖系外行星(左)的直徑達到1.3萬英里,比地球大60%,質量
藝術想象圖:恒星HD10180及其行星系。距地127光年:這是地面拍攝的恒星HD10180附近區域。 北京時間8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天文學家日前在距離地球127光年處發現了一個擁有7顆行星的“太陽系”。這一發現被認為是迄今確認的太陽系以外最大行星系。目前,天文學家已經確認
小行星撞擊地球五星連珠太陽活動異常 2012年,世界和我們不會毀滅 天文專家破解科幻大片《2012》四大末日預言:地磁“威力”不及普通磁鐵; 撞地小行星在哪,至今沒看見;9星連珠17年前就發生過;太陽耀斑不足以毀滅地球 2012年1
科學家勾勒地球末日景象 行星狀星云中央的白矮星可能伴隨著一顆由死亡恒星的原始行星殘骸形成的第二代行星。 本報訊(記者趙路)盡管地球不會像一些災難預言家所說的那樣在2012年12月21日毀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地球不會永遠存在。在日前于美國懷俄明州杰克遜湖市召開的極端恒
磁場重聯是天體物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能量快速釋放的基本物理過程,也是太陽風向行星磁層傳輸物質和能量的重要機制。由于行星空間內部環境及太陽風條件的差異,太陽風通過磁場重聯控制行星磁層的程度迥異,研究不同行星的磁場重聯對于檢驗和深入理解地球磁層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論,梳理行星磁層的一般變化規律,探索系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開普勒-20e”(左一)和“開普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 據《自然》雜志網站12月20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這一
舉世矚目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將在2018年升空 據國外媒體報道,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我們已經發現銀河系內至少存在十億顆以上的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地外生命的存在。美國宇航局及其他機構的專家們在7月14日的會議上描述了未來系外行星與地外文明的調查路
10顆位于宜居帶內 其表面或有液態水美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又發現了219顆新的候選行星,其中10顆位于各自恒星的“宜居帶”內,其表面有可能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態水 銀河系充滿了像地球一樣的世界。這是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給我們上的一課——作為美國宇航局(NASA)大型太陽系外行星搜尋項目,該望遠鏡又發現了2
7月7日至11日,第二屆“地球與行星內部國際研討會”(The Beijing Earth’s and Planetary Interior Symposium, BEPIS) 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舉辦。圍繞古地磁學和行星磁學的觀測和理論模擬等重要科學問題,從太陽磁場、行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0日報道,雖然科學家相信所謂的“超級地球”格利澤(Gliese)581d所在的系統上可能存在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但是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于3月20日在德克薩斯召開的第43屆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上稱,超級地球在其星系內不太可能將生命轉移到其他行星。 2007年,
英國劍橋大學官網8月1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團隊最新發現了太陽系外的一組行星。每當有新系外行星現身,那個一直盤旋于人們腦海的問題就會浮現出來:新行星能否讓生命繁衍生息? 左邊是地球,右邊是開普勒-452b。新研究指出,開普勒-452b接受了足夠多的恒星發出的光,可能支持生命生存
藝術家繪制的“超級地球”上的天空想象圖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于天蝎座一恒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于天蝎座一恒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研究認為,“水世界”在整個宇宙中或許很常見,這意味著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比我們認為的更大,并將對科學家在宇宙中其他地方找到生命產生重大影響。 哈佛大學曾離(音譯)博士領導的團隊,通過分析已知質量的鄰近系外行星發現,這些系外行星的質量可用大量水來解釋,
封面故事: 兩顆跟地球大小相仿的太陽系外行星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第一批有關太陽系外行星的發現被證實以來,迄今已發現了數百顆太陽系外行星。它們當中很多都是比較大的“熱木星”,但觀測能力的不斷提高使我們距探測較小的、跟地球差不多大的天體的目標越來越近了,而現在,以探測行
TESS在尋找“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圖片來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比地球稍大一點的世界,它圍繞著一顆距地球約31秒差距的明亮恒星旋轉。這顆被稱為TOI 700d的行星的軌道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帶”——液態水可能存在的區域。目前,天
加州理工的研究人員指出銀河系中至少存在1000億顆行星 北京時間1月8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道,當你在夜晚仰望星空,你會看到什么?恒星,毫無疑問。但除此之外,在你眼前出現的其實還有無數顆的行星,億萬顆的行星。這是根據一項最近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得到的結果,該項研究進一步證
行星GJ 1214 b過境的藝術家演示圖。藍色球體代表宿主恒星GJ 1214,前方的黑色球體則是行星GJ 1214 b。 這張藝術家印象圖顯示了GJ 1214 b和兩顆假設的衛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對距離地球40光年的超級
最新發現的圍繞巴納德星運行的行星比地球更大且更寒冷。圖片來源:M. KORNMESSER/ESO 本報訊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而比鄰星是距太陽最近的恒星,只有4光年。如今,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巴納德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巴納德星距太陽6光年,被認為是第二鄰近的恒星系統。
美國航天局7日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461顆新的候選行星。其中有四顆候選行星大小不超過地球的兩倍,且處于各自恒星的“宜居帶”內,表面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截至目前,“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候選行星總量已增至2740顆,它們位于2036個恒星系內。其中有105顆候選行星已被確認為真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消息,科學家確認太陽系外存在一種新形式的“超級地球”,其“地核”并非鐵核,但卻富含鈣、鋁及其氧化物,而且可能閃爍著紅寶石和藍寶石。這也意味著,“超級地球”的構成遠比科學家預期的更加多樣化。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在仙后座,距離我們21光年遠的
據日本國立天文臺昴星團望遠鏡官方網站報道,一個由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近日發布了首份由 FastSound項目給出的宇宙3D圖像。FastSound項目旨在對距離地球90億光年范圍內的星系進行詳細巡天觀測并繪制地圖。借助日本國立天文臺“昴星團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