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未通過拍攝目標的光子拍攝的鏤空貓圖案。 最近,奧地利物理學家設計出一種新奇方法,無需光與拍攝目標相互作用,利用量子效應也能拍出照片。這聽起來似乎顛覆了傳統物理的成像原理,他們用一個鏤空的貓圖案進行了實驗,雖不是一張同時“要死要活”的貓照片,卻是粒子能同時處于兩種狀態的證明。相關論文發表在8月28日的《自然》雜志上。 據自然網站8月27日報道,量子成像要用成對光子,也就是糾纏的“孿生光子”,其中一個光子的量子態會與另一個連在一起。一個光子以某種概率可能地通過拍攝目標,另一個則進入探測儀。但進入探測儀的光子卻“知道”它孿生兄弟的命運,研究人員就是根據它“知道”的情況構建出圖像來。 通常人們要收集從物體上反射來的光子才能拍照,該研究負責人、奧地利科學院物理學家安東·澤林杰說:“現在,你第一次不用這么做了。”這種技術的一個優點就是,兩個光子的能量不一定要相同,這意味著接觸目標的光與檢測信息用的光可以有顏色差異。比如,一個量......閱讀全文
4.實現六光子薛定諤貓態 中國科技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楊濤、陸朝陽等,通過實驗成功制備出國際上糾纏光子數最多的薛定諤貓態和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計算的簇態,刷新光子糾纏和量子計算領域的兩項世界紀錄。該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在英國《自然—物理》上。審稿人評價其是
耶魯大學物理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發現,一只“量子貓”可同時處于生與死的狀態,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同時存在。奧地利物理學家于1935年發明一種思想實驗,在該假設的實驗中,一只貓被放在一個密封盒子里,靠近放射性樣品、蓋革計數器和一瓶毒藥據國外媒體報道,一只“量子貓”可同時處于生與死的狀態,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同時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