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撤回(Retraction)了43篇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作者。這家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文獻出版商指稱,撤回緣由是“相關文章的學術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
當消息傳回國內,“論文造假”“學術不端”的指摘迎面而來,這41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深陷非議。其中,有4位第一作者來自在四川的3家醫院。日前,在接受四川在線記者采訪時,部分作者告訴記者,論文被撤或有誤會,或“被坑”。
公開資料顯示,現代生物出版集團總部位于英國,旗下有277份同行評審期刊。所謂同行評審是學術刊物普遍采用的一種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刊物編輯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學者,對論文質量進行評價,主編參考評議結果決定是否刊發。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現代生物出版集團負責科研誠信問題的副總編吉基莎·帕特爾說,該集團在此前一篇學術論文發表前進行的內部審查中發現了問題,隨后展開更大范圍調查。
四川在線記者注意到,在幾乎每一篇被撤回的論文后面,現代生物出版集團的編輯人員均附上了一段解釋:“我們很遺憾地撤回了這篇論文,因為同行評審過程受到不當影響和危害。因此,這篇論文的科學誠信無法保證。系統而詳細的調查表明,存在一個第三方機構為大量論文提供潛在同行評審人的造假細節。”
撤回論文名單顯示,大部分論文出自中國高校學者,包括中國醫科大學、山東大學等知名大學、醫學院。以下被撤回的4篇文章,第一作者均來自在四川的醫院:
《Pathologic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ue to coxotuberculosis in children: a 29-case report》第一作者:蔣欣(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Novel two-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antrell syndrome complicated by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 case report》第一作者:鄔曉臣(成都軍區總醫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主治醫師)
《Analysis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nd functional modules on primary osteoporosis》第一作者:Gai-Li Li(音:李改麗,成都軍區總醫院地方干部病房)
《Integrated gene network analysis and text mining revealing PIK3R1 regulated by miR-127 in human bladder cancer》第一作者:Yahong Xu(音:許亞宏,四五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篇文章的撤稿解釋中有這樣一段話:“不能質疑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沒有意識到有第三方試圖操縱同行評審的手稿。”(It was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beyond doubt that the authors of this particular article were aware of any third party attempts to manipulate peer review of their manuscript.)
“論文是自己寫的,數據也是基于真實的臨床病例,這個沒有作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蔣欣說,為何被撤稿,自己目前也是一頭霧水,“可能是交給第三方機構潤色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具體怎么回事我們也不清楚,相關材料我們也已經提交給了醫院有關部門,他們會進一步核查。”
蔣欣表示,他所說的第三方機構,平時與該院醫生多有合作。
華西醫院學科建設部不愿就此評論,要求四川在線記者到華西醫院宣傳部門了解相關情況。華西醫院宣傳部門不愿作出正式的回應,只表示“此事已上報國家相關部門,結果暫未公布”。
華西醫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華西醫院去年在國外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共計1100余篇,從未出現過類似情況。談及第三方機構潤色論文過程中,是否偽造了同行評審,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并不清楚結果。
這位負責人介紹,國內學者的母語并非英語,為保證論文質量,常常需要第三方機構進行論文語言的潤色和組織,“這樣的流程雖不合國際規范,但已是國內學術界的慣例。” 省內多家醫院的醫生向記者證實,第三方機構幫忙潤色一般只局限于語言規范方面,這算不上造假。
“蔣欣醫生的論文是基于29例真實臨床病例的科研成果,不存在造假。”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關于此事的后續影響,“吃一塹長一智,以后發表文章會注意同行評審的相關流程并進行核實,這次很冤枉。”
這位負責人提及,蔣欣的論文被撤,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呂樹錚教授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文章被撤相似。“我的學生,我,一個是被動中槍,一個是躺著中槍。”呂樹錚在回應此事時表示,“可能是(我的學生)因為缺少社會經驗、自以為是,盲目相信了第三方公司,才造成的這個后果。”
“戴上了這個學術不端的帽子,解釋起來很困難。”成都軍區總醫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主治醫師鄔曉臣說,自己有一種跳進黃河都洗不清的感覺,“我不可能來一個人都解釋一遍,我只能做到自己清楚沒有作假,在接受調查的時候把事情說清楚,其中有很多的誤會。”
當鄔曉臣的導師發來郵件,告知他的論文被撤回,鄔曉臣還不太相信,“我通過郵件給雜志社發了幾封信,但是對方一直沒有回應。”鄔曉臣說,這是沒有辯護機會的審判。
同蔣欣不一樣,鄔曉臣堅稱自己并未通過第三方機構投稿,“我是通過我自己的郵箱投稿,但是這個郵箱要證明是我自己的郵箱,很難證明,所以說很難解釋。”
鄔曉臣介紹,這是一篇病例報告,名稱很長,也很專業,簡單說來就是在獲得病人及病人家屬同意后,根據病人本身的病例特征與治療過程撰寫的論文。而鄔曉臣透露,這篇文章本身就很“特殊”,“之前病人家屬是同意了的,但是當文章發出去了之后,病人家屬又不同意了,這方面溝通沒有做好。”鄔曉臣說,正因為此,本應該早就繳納的稿費,也一直沒有向雜志社匯去。
鄔曉臣并不確定是稿費因素導致論文被撤,在他看來,更有可能的是自己的郵箱被其他人登錄過,“文章上線之后,其他作者也一起在校對審稿,他們都登錄過。”鄔曉臣說,自己認識的一位學術雜志編輯在研究之后,推測這樣的行動招致了對方的懷疑。
“所以說,這其中有很多誤會,跟其他被撤論文的情況不完全一樣。”鄔曉臣說,就連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在稿件撤回聲明中也有所保留,“沒有說所有論文都是因為第三方機構,也不都是因為同行評審出了問題。”
4月14日下午,記者再次登錄現代生物出版集團網站,記者注意到,這篇論文的撤回解釋已經改正:“這篇文章已經被編輯撤回。盡管病人法定監護人已經同意發表這個案例和有關圖片,但是在文章發表不久之后,他們撤回了這項同意。本文不再在線是為了保護病人的隱私。”
在采訪結束時,鄔曉臣拜托記者提醒他的同行避免此類錯誤。“應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記者詢問。“我也不知道怎么說……”鄔曉臣說。
怎么造假:論文作者向編輯推薦的“同行”很可能是“熟人”,他短時間內通過看似合法的賬戶提交有利于論文作者的評審意見,這類“同行”給出的修改意見多數非常簡短,往往僅限于語法方面。
造假途徑:BMC高級編輯說,去年開始的一項調查發現了一種推薦假冒的評審者來“欺騙”編輯的陰謀。有些“行為”似乎是機構所為,這些機構向母語為非英語的論文作者提供文字修改潤色和論文提交方面的服務。
誰在造假:BMC負責人稱,確實有許多研究人員會找第三方機構潤色論文,也確實有許多這類合法機構能幫助學者按期刊要求對論文格式等進行優化,也不能排除這些做出“不恰當行為”的第三方機構是在論文作者完全知情的情況下行事的可能。
誰有過錯:出版物道德準則委員會的聲明說,期刊編輯對目前同行評審出現的操作漏洞也負有一定責任。該委員會建議編輯們詳細核實每一篇論文涉及的評審人士姓名、地址以及電子郵件賬戶真實性,尤其是那些作者推薦的人選。
有何好處:“我們不確定這種說法完全正確,但這些學者確實面臨很大的發表論文的壓力,”BMC副總編說。學者能否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會對他們在專業領域的名譽和地位產生不小影響,尤其還涉及職稱評定等方面。
漏洞不斷:BMC已采取措施修補漏洞。但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有追逐名利的風氣,這種“貓鼠游戲”或許還會發生。BMC表示:“我們相信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至少能降低相關的風險。”(綜合)(原標題:英出版商撤回4篇在川醫院論文 本網獨家采訪作者:有誤會、被坑了)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李思輝39歲的孫亞東不久前收獲了人生第4篇Science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標注,讓他的貢獻躍然紙上。進入不惑之年前,他扎實地立住了自己的科研人設。這也是他本人最喜歡......
編譯|未玖Nature,26September2024,Volume633,Issue8031《自然》,2024年9月26日,第633卷,8031期天文學AstronomyAtemperatesupe......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才妃“北京大學本碩博、教授、博士生導師。”“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成績無要求。”“實驗無需長時間重復操作。”“若每周工作15小時以上,保證發表IF(影響因子)大于4的論文(一作/共......
科學網APP論文頻道上新100本期刊!科學網APP論文頻道覆蓋生命科學、數理科學、工程材料等8大領域,并細分100多個二級學科,收錄期刊1600本(持續增加中),將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論文信息,打造您......
編譯|劉如楠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導師抄襲發表,你會怎么做?作為學生,很多人可能會有所顧慮不敢發聲。但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博士后卻絕不忍氣吞聲,她在與導師溝通無果后,決定公開此事。在她的要求下,這篇論文被期......
針對有關論文圖片重復的質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肝臟外科日前作出回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肝臟外科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布的說明稱,8月29日,肝臟外科自pubpeer網站上得知,學術打假人......
北京時間8月16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最新論文,揭開疑似生物大滅絕事件“罪魁禍首”希克蘇魯伯隕石的來源和性質。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從白堊紀-古近紀界線(K......
知網第一篇被引量破2萬的論文產生。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官方微信公眾號在8月14日晚間發布消息:至2024年8月14日為止,溫忠麟和葉寶娟發表在《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的《中介......
·OpenAI內部既想守住透明度承諾,又想留住用戶。調查顯示,近1/3的ChatGPT用戶會因為反作弊技術而減少使用。·OpenAI員工擔心水印可通過簡單技術被刪除,比如把文本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再轉換回......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王貴元被舉報強制猥褻一事引發輿論關注。在接獲舉報24小時內,中國人民大學完成調查,通報稱舉報情況屬實并開除了王貴元。此外,陜西師范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太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