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德州大學(UT)西南醫學中心的肥胖研究人員發現,被視為減肥藥開發流行靶標的一種激素,其作用機制是,通過直接靶定大腦和觸發神經系統中以前未知的活動。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激素,一直是減肥藥開發中的一個重要靶標,因為這個蛋白質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使身體燃燒卡路里。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激素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UT西南醫學中心研究該激素的科學家發現,FGF21可直接作用于大腦,激活另一種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然后,CRF刺激神經系統,激活棕色脂肪組織,它能夠通過燃燒脂肪而產生體熱。
分子生物學和藥理學教授Steven Kliewer博士稱:“眾所周知,FGF21在減肥作用中扮演角色,我們曾經表明,這種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小鼠大腦,以影響像繁殖這樣的功能。在這項新研究中我們發現,FGF21也直接作用于大腦來調控肥胖。”
研究人員特別發現,FGF21-CRF通路可激活控制各種身體功能的一部分神經系統,稱為交感神經系統,給棕色脂肪發信號。棕色脂肪通常被認為是“好”脂肪,能通過產熱燃燒能量――稱為生熱作用(thermogenesis),來抵御寒冷。一旦棕色脂肪接受到“減肥”信號,該組織就會燃燒脂肪。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ell Metabolism》雜志,這項結果非常重要,可讓我們在分子水平上理解肥胖,從而更好地應對肥胖流行。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資料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大約35%――是肥胖者,患有肥胖相關的疾病,如心臟病、中風、2型糖尿病和某些類型的癌癥,是可預防疾病的主要原因。肥胖也帶來了嚴重的財政損傷,估計每年花費1500億美元,在個人基礎上,肥胖者每年的額外醫療費高出正常體重者1429美元。
本文資深作者、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David Mangelsdorf指出:“近年來,我們在理解肥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項研究表明,當尋求減肥治療的時候,必須考慮中樞神經系統。”
Mangelsdorf博士和Kliewer博士,是UT西南醫學中心肥胖研究小組(TORS)成員,該小組由不同學科的研究者組成,主要檢測引起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行為、代謝和細胞機制。他們的主要目標是,闡明大腦是如何調節食物攝入和能量支出的,確定肝臟的葡萄糖和脂質代謝調節異常如何導致代謝綜合征。長期目標是,開發更直接的方法來防止肥胖,并治療相關的代謝并發癥。Mangelsdorf和Kliewer博士是能量代謝分子生物學研究團隊的一部分。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血管鈣化和衰老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然而目前治療手段有限。近日,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代謝內分泌科教授袁凌青科研團隊,揭示了褪黑素誘導的內皮細胞中miR-302d-5p的成......
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援引《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則研究報告引發許多人的關注:從1990年到2022年間,全球患肥胖癥的成年人增加了一倍多,患肥胖癥的兒童和青少年(5~19歲)更是增加了約3倍。這可不妙......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探索無機成分以外的玻璃是人造透明材料發展的新方向,受聚合物和超分子玻璃的啟發,科研人員探索通過低分子量單體的聚合制備透明玻璃。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有關單位,構建了一......
早期促再生生態位的建立對組織再生至關重要。GSDMD依賴的焦亡解釋了炎癥細胞因子在各種損害中的釋放。然而,人們對其在組織再生和體內平衡維持中的作用知之甚少。2024年9月11日,浙江大學王迪團隊在Na......
9月11日在長沙舉行的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新聞通氣會透露,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有幾個變化,其中之一是首次在交叉學科中單列文化和科技融合專題。通氣會現場。王昊昊攝據介紹,......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科研團隊,研究明確了不同地質背景下植被生長的降水敏感性閾值,相關成果9月4日在線發表于JournalofHydrology上。中國......
鐵是動物生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營養素,參與氧氣運輸和能量代謝。斷奶仔豬因其快速生長和有限的鐵儲存,特別容易出現鐵缺乏問題。但鐵缺乏較隱蔽,早期缺鐵在生產實際中很難被發現,國內外也鮮有鐵缺乏早期階段特征相......
近年來偽狂犬、猴痘等病毒從動物向人類外溢引發新發傳染病甚至全球大流行的頻率正在顯著增加如何精準預測和預報動物源新發傳染病是關系綠色健康養殖與公共衛生防控的重要科學問題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粟碩教授團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