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6-05 18:01 原文鏈接: D二聚體檢測具有哪些臨床意義?

    案例經過:

    D-二聚體是反映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的一個指標。臨床各科室非常重視D-二聚體檢測,因為在很多狀態如機體高凝狀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臟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溶栓治療等都會引起D-二聚體升高。筆者前段時間在臨檢血凝室審核報告的時候,有一個D-二聚體的結果引起我的注意,stago儀器顯示結果5.17μg/ml,(正常值<0.5μg/ml),用本室檢測D-二聚體另外一臺儀器sysmex CS-5100復查結果為0.317μg/ml。兩者結果差異很大,剛入門的我頓時腦袋里掛滿了問號。趕忙跑去問組長,他說你看看是不是有類風濕因子干擾啊。看了一下診斷,果然,該病人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因子檢測結果945.00IU/ml。那該報哪個結果呢?有同事提醒說你看一下試劑說明書,我于是把說明書找出來,終于找到答案。

    兩種儀器檢測D-二聚體的方法都是免疫比濁法。Stago儀器用的是原裝配套D-二聚體試劑:試劑1為緩沖液,試劑2為乳膠。檢測原理是用光度計檢測含有乳膠顆粒的懸濁液吸光度的變化。含有共價包被有特異性抗體的乳膠顆粒懸濁液與待檢樣本進行混合,抗原抗體發生反應,導致乳膠顆粒發生凝集,誘導反應介質濁度的增加;濁度的提高反映在吸光度的增加上,后者可以透過光度來進行測量;吸光度的增加反映測試樣本中D-二聚體水平。在類風濕因子高于50IU/ml時可能會導致D-二聚體水平偏高。

    Sysmex CS-5100儀器用的試劑是SIEMENS INNOVANCE D-Dimer,包括D-Dimer試劑,緩沖液及補充試劑三個試劑。檢驗原理是當與含有D-Dimer的樣本混合時,用單克隆抗體(8D3)共價包被的聚乙烯顆粒凝集;D-Dimer交聯的區域具有立體對稱的結構,即單克隆抗體作用的抗原表位出現兩次。因此,一個抗體有足夠能力觸發凝集反應,從而濁度的升高可以用比濁法檢測。SIEMENS INNOVANCE D-Dimer由于具有補充試劑,可以封閉類風濕因子非特異性抗體,在類風濕因子小于1330IU/ml時,對檢測結果并沒有影響。所以,該患者D-二聚體的結果應該是0.317μg/ml。

    案例分析

    D-二聚體檢測受許多因素影響,如脂血、纖維蛋白原過高、類風濕因子及藥物影響等。在本案例中,該結果受類風濕因子影響,結果偏高。類風濕因子是存在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漿中的一類以自身變性IgG為靶細胞的抗體,能夠與IgG分子Fc片段上的抗原決定簇反應,使IgG 致敏膠乳顆粒出現非特異性凝集。類風濕因子與天然IgG結合能力較差,但易與免疫復合物中的IgG發生聚合IgG反應。[1]所以,遇到此類情況,可以用SIEMENS INNOVANCE D-Dimer試劑的儀器進行檢測或復查,或對標本進行預處理,即在類風濕因子陽性標本中加入變性IgG以中和類風濕因子,混勻后置37℃水浴30 min,離心取上清液,再測D-二聚體,從而減少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肖明鋒,吳芝蘭,劉基鐸,劉光平,袁 晴.類風濕因子對免疫比濁法測定D-二聚體結果的干擾分析.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 34(18):2443-2444.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