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命科學工具公司Esco Lifesciences(益世科生物)已完成由Vivo Capital(維梧資本)和Novo Holdings A/S(諾和控股)主導的2億美元A輪融資,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新加坡全球投資者EDBI(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投資私人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知名投資者參與跟投支持。本輪融資金額,后續將主要用于戰略性并購和加速以中國為代表的重要市場的產品布局。
Esco Lifesciences創辦于1978年,是一家生命科學產業鏈上游企業,提供生命科學實驗室平臺工具、醫療器械、生物制藥裝備與服務和創新技術的公司,主要為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行業提供支持性技術、產品和服務,支持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臨床實踐以及生物制藥的研發和制造。Esco總部位于新加坡,公司以美國、新加坡、中國為多中心進行全球化布局,在22個國家設立29個子公司的42個辦事處等100多個國家/地區實現全球銷售、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覆蓋,在美國、歐洲、英國、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設有8個生產和研發中心 ,全球員工超過1300名,年收入約10億元人民幣。
隨著全球生命科學市場的持續增長,一方面,制藥公司的研發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一個研發項目由制藥公司內部全產業鏈研發,發展到把化合物合成和篩選、藥代藥理評價、原料藥和制劑的工藝研發和生產等相對非核心的工作外包給第三方機構或外采第三方機構產品,催生出了一大批專業化產品供應商;另一方面,制藥公司近年來也在積極尋找優秀的新藥項目和生物技術標的公司進行購買和整合,推動了大批國內外生物技術公司的興起。
就此,這也帶來了生命科學工具與服務賽道的勃興。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的生物技術公司,通常不具備全產業鏈的研發人才和資源,在多個環節中都需要與專業化產品供應商合作以完成項目的研發。Esco所專注的生命科學工具與服務領域,行業集中度較低,玩家高度分散,比如在CRO領域有藥明康德、在創新藥物研發領域有賽諾菲、在生命科學實驗室產品領域有康寧,整個行業很難形成壟斷。在此賽道上,客戶積累、人才儲備、技術和研發模式、銷售網絡等都是企業體現競爭優勢的地方。
從收入的區域來看,歐美市場為公司貢獻了接近一半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約占公司收入的1/4,中國市場是公司最大且增長最快的市場。
Esco集團擁有的全球業務包括:Esco Scientific(科學研究)、Esco Medical(輔助生殖)、Esco Healthcare(制藥工業裝備)、Esco Aster(細胞、基因治療CRO/CDMO服務),通過創新技術支持前沿研究商業轉化,搭建并不斷完善由生命科學技術平臺、先進醫療設備、系統化制藥裝備和前沿技術服務組成的協同生態系統。
在科學研究部分,Esco提供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室產品線包括全球銷量超萬臺的生物安全柜、中國市場進口品牌第二的CO2培養箱、超凈工作臺、超低溫冰箱、離心機、通風柜、通用型溫控箱體等,覆蓋樣本準備、潔凈操作、細胞培養、樣品收集與低溫存儲等諸多應用場景。
2016年,中國不孕不育患者數量超過5000萬,患病率超過15%。不孕不育患者中,2018年僅有7%嘗試通過輔助生殖的方式生育,這一比例在美國高達30.2%。中國輔助生殖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2018年,中國IVF取卵周期總數共68.4萬個,增速為14%。將來IVF市場的推進有望加速發展。
在此領域,Esco結合丹麥在IVF領域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將制造工廠設立于歐洲立陶宛,通過近十年的潛心研發和全球IVF領域推廣,正在逐步確定自有品牌的行業優勢的同時,不斷推出創新技術產品,包括全自動卵子玻璃化冷凍系統、胚胎實時監測多腔室培養箱、胚胎臺式多腔室培養箱、胚胎操作工作站、胚胎顯微操作平臺等。通過全球獨立的醫療銷售渠道,正在將產品銷往美國、歐洲、中國等IVF領域主流市場。
在制藥工業裝備部分,Esco集團早期就在美國設立了研發平臺,進而增加了服務和生產制造能力,以無菌操作隔離器系統為核心,打造制藥工業無菌操作標準化及定制化產品供應,產品涵蓋實驗室開發到工業化規模制備的不同階段,服務于來自世界各地的制藥企業用戶。
2019年全球CDMO市場規模近800億美元,2012-2019年全球CDMO產業年化增速11.95%,預計2020-2022年年化增速為13.3%。細胞及基因療法CDMO服務在2017年市場規模僅12億美元,預計2022年可達36億美元,年化增速24%。據Roots Analysis預計,2028年亞太地區CDMO市場份額將達到34%,接近北美。未來中國承接歐美CDMO業務的趨勢將進一步強化。
基于此趨勢,Esco經過多年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和客戶資源儲備,利用潮汐式細胞反應器系統平臺、病毒規模化制備平臺打造以新加坡為核心的國際細胞、基因治療CRO/CDMO中心,未來將在美國、中國分別再建設區域中心。
近年隨著基因組學、干細胞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細胞治療技術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發展,生物醫藥技術已經成為整個醫藥產業發展最為重要的技術推動力,生物醫藥產業也是中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
益世科生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林向前
對于本次投資,益世科生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林向前表示:“我們很高興受到來自美國、歐洲、中國和新加坡等多家世界知名的頂級生命科學投資者們的青睞。這對集團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我們正在開始進行Esco集團的3.0轉型,主要涉及戰略性的并購和加速以中國為代表的重要市場的生產,以保持我們在過去十年中取得的強勁營收增長。此次融資也促進了 Esco集團在波士頓建設創新中心的計劃加快落地,該中心專注于細胞和基因治療平臺和技術的開發。 我們將加大研發力度和先進科技ZL技術授權的加持,以開發新興領域的創新生命科學工具并進行商業化運作,助力基礎科學發現,從而為未來的診斷和醫藥做貢獻。”
付山,維梧資本大中華區執行合伙人兼首席執行官,也是Esco未來的董事會成員,他評論道:“維梧資本對Esco管理團隊的專業能力、執行能力和全球視野印象深刻。我們很高興主導這次領投,并能與諾和控股、中投和EDBI等全球性的頂級機構投資者一起對Esco投資。投資者財團將共同努力,利用我們的醫療健康版塊資源來加速Esco下一階段的全球增長,支持公司的業務發展,并增加對研發和技術開發的投資。 我們希望促進Esco的全球擴張,并將Esco提升為亞洲的全球生命科學行業佼佼者,以履行其通過科學改善生活的使命。”
諾和控股首席執行官Kasim Kutay表示:“作為資深的全球生命科學投資者,諾和控股很高興與具有遠見卓識的Esco團隊合作。 Esco的增長和擴展機會是巨大的,我們期待著利用我們的長期資本和生命科學專業知識來幫助其實現公司的戰略。”
Amit Kakar,作為諾和控股亞洲區高級合伙人兼地區負責人,也是即將上任的Esco董事會成員,補充說:“諾和控股于今年1月在新加坡設立了辦事處,從而確立了其在亞洲的業務,對Esco的投資對于我們在亞洲區域的發展規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在生命科學領域,中國目前已經擁有充沛的產業鏈,中下游已經非常完善,但缺的是上游。”林向前說,未來Esco要做的是就是將海外先進的技術、產品、人才引入中國,培育整個市場的發展。
ESCO生物旗下還有一家Esco Ventures的投資機構,是一家以Venture Creation模式進行早期新藥領域平臺孵化的機構,該機構由林向前創辦。
立訊精密5月6日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對于奇瑞的投資是由立訊精密的控股公司主導,屬于股東個人純粹的投資行為,目前沒有注入上市公司的計劃。針對公司近期是否有并購計劃的問題,立訊精密方面表示,我們從沒有停止......
近日,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抓好《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咨詢評估管理辦法》及其配套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進一步提升投資咨詢評估工作質量和水平,4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在北京組織召開2024年投資咨詢......
北京,3月24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近期的一系列會議中,連續接見了美國AMD半導體公司、美敦力和埃克森美孚等多家跨國企業的高層。這些會面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國際投資者,共享......
2024年3月14—16日,BIOCHINA2024第九屆易貿生物產業展覽會(EBC)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召開。益世科(上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Esco)攜多款明星產品亮相,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負責人華中在會上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支持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健......
國務院日前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確定推進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等內容,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呼之欲出。對于這一涉及多個行業的重......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而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中提到:“去......
年初至今,全國多地以重大項目為引領,積極推動經濟發展,至少已有21個省份發布了2024年的重大項目名單或全年度重大投資項目計劃。其中預計年度投資總額接近10萬億元,充分體現了重大項目在擴大有效投資、拉......
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民間投資引導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單個項目總投資不低于1億元、安排到單個項目的資金不低于2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