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能源研究項目、投入200億美元的ITER核聚變堆在2013年12月進入關鍵建造階段,開始注入混凝土。在這座建筑中將放置一個巨大的環形裝置。
ITER項目產生于1985年在美、俄日內瓦峰會上戈爾巴喬夫和里根達成的一個國際倡議,目的是和平發展聚變能。現在的成員有俄羅斯、美國、歐盟、日本、中國、韓國和印度。1988年開始概念設計,2001年ITER的基本設計得到批準,2005年確定反應堆場址在法國的卡德拉希。
最新的設計變更中,在反應堆內增加了更多的電磁線圈,以控制等離子體,并用金屬(鎢和鈹)代替碳做容器的內襯。
自2010年開始建造以來,由于各種技術問題、合同及資金問題,該項目的進展一再推遲。現在ITER組織希望在2020年開始實驗,2027年開始注入氘和氚燃料。
中新網巴黎7月4日電當地時間7月1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環向場線圈交付儀式在法國舉行,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出席并致辭,在儀式后會見ITER組織總干事巴拉巴斯基。中國駐馬賽總領事董廣利、......
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聚變研究中度過的意大利電氣工程師PietroBarabaschi將于10月接任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組織總干事一職。據《自然》報道,Barabaschi目前是歐洲聚變能組織的代......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簡稱“ITER”:InternationalThermonuclearExperimentalReactor)計劃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大科學工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之一,也是迄今我國以平等......
經過多年持續聯合攻關,我國承擔的ITER校正場線圈(以下簡稱“CC”)全尺寸盒體超大功率激光封焊技術于2018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按期完成認證。作為線圈制造與集成中技術要求最高、挑戰最......
2017年12月4日,歐盟委員會在布魯塞爾舉行“ITER工業日”活動,來自歐洲和其他國家的政界、業界百余名專家與會。此次活動旨在闡明ITER項目和聚變能為工業、就業、經濟增長和創新等帶來的機遇和產生的......
5月16日-18日,ITER理事會科技咨詢委員會在法國ITER總部召開第22次會議。本次會議主要討論審議了實現第一等離子體的重要科學與技術問題、ITER運行實驗計劃的更新、ITER建造階段內部線圈優化......
2017年3月13日上午,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國超導股線項目竣工儀式在西安市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辦。國家科技部核聚變中心主任羅德隆、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蘇俊良、IT......
2016年12月19日~21日,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CNDA)、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SWIP)及ITER國際組織真空組專家等在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現場見證了首套ITER環向場線圈......
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QST)近日宣布,在其用于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加熱等離子體的100萬伏加速器中產生了能夠持續60秒的強電流密度粒子束。60秒是實驗設備限定的運轉時間,有望進一步......
記者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獲悉,隨著縱場線圈(TF)導體采購包最后一根導體成型和收繞工作的順利完成,中國完成首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部件采購生產。“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