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25 10:53 原文鏈接: MHC基因結構分析

       一、小鼠H-2基因復合體

      (一)H-2復合體的結構

      本世紀30年代,Gorer在鑒定近交系小鼠血型抗原時曾發現4組紅細胞抗原,命名為抗原Ⅰ、Ⅱ、Ⅲ和Ⅳ。其中抗原Ⅱ只存在于某些品系而不存在于另一些品系小鼠中。其后,Snell等用近交系小鼠中生長的腫瘤分別移植于其雜交子代,腫瘤只能在抗原Ⅱ陽性小鼠體內生長,在抗原Ⅱ陰性小鼠體內則被排斥,證明了抗原Ⅱ是一種組織相容性抗原,故稱小鼠的組織相容性抗原為H-2(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2,H-2)。以后,相繼證明編碼H-2抗原的基因定位于小鼠第17對染色體上,并證明是由多基因座組成,故稱此基因群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基因復合體。

      這是一組緊密連鎖的基因群,位于第17對染色體上的一個狹窄的區段內,它是由4個遺傳區域(uegion)組成,即K區、I區、S區和D區。其中I區又可分為二個亞區(subrugion)即I-A和I-B亞區。在每區或亞區內至少包括一個基因座,如K區基因稱為H-2K座。D區至少含有二個座,即H-2D座和H-2L座。I-A亞區含有Aα和Bβ二個座,I-E亞區含E-α和E-β二個座,S區含有6個座。

      K和D區基因可編碼H-2抗原系,I區基因編碼的分子稱為I區相關抗原或Ia抗原系(I-region associated antigen,Ia)。S區基因可分別編碼補體成分(C4和B因子等)、性限制蛋白(sex-Iimited protem,SIP)以及TNF等因子(圖5-1)

      (二)H-2復合體的功能

      Kiein于1981年按其功能將MHC基因座分為4類,即Ⅰ類座包括K、D和L座,其編碼的分子稱為Ⅰ類分子,即K、D和L分子。Ⅱ類座其編碼的分子稱為Ⅱ類分子即Ia抗原。Ⅲ類座其編碼的分子稱為Ⅲ類分子(包括血清因子、補體分子及TNF等)。Ⅳ類座位于D座右側,是否屬于H-2復合體尚未確定,但與H-2連鎖,它包括Tla座和Qa座,其編碼的分子稱為Ⅳ類分子(Tla分子和Qa分子)。

      1.Ⅰ類基因(H-2K,H-2D基因) Snell于50年代偶然發現H-2基因座不是由一個基因組成,他觀察到二個品系小鼠(k/k和d/d)雜交的子代(F1:k/d)鼠能接受第三個品系小鼠,(a/a)的腫瘤移植,他對這種意外結果解釋為H-2基因座含有二個基因(K/D),a/a品系小鼠具有來自k/k小鼠的一個基因(K)和來自d/d小鼠的另一個基因(D)。這種組合衍生自二個染色體上的相應位置分別稱為K座(K locus)和D座(D Locus),二個座分別編碼不同的H-2抗原(K分子和T分子)即Ⅰ類分子。

      在不同的品系中,K和D分子可能具有不同的抗原特異性稱之為特有抗原(prviate antigen)。在K和D分子之間也存在一引些共同的抗原特異性稱之為共有抗原(public antigen)。不同的抗原特異性可用編碼抗原基因座名稱和按檢出順序標明之,如K33、D2等。

      在一條染色體上K和D座存在的基因總合稱為H-2的單體型(haplotype),不同的單體型可用小寫字母表示之。如C57BL品系小鼠的H-2單體型為H-2b,它的二個基因座編碼的抗原特異性為K33和D2。

      2.Ⅱ類基因(免疫應答基因)近年來對免疫應答的遺傳控制進行了系統研究,證明運動對許多抗原的免疫應答是受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控制,稱此基因為免疫應答基因(immune response gene,Ir基因)。McDevitt等研究了小鼠對人工合成多肽體抗原的免疫應答,首先證明了Ir基因與H-2復合體呈連鎖關系,定位于H-2K和H-2D座之間,因與免疫應答相關,故稱此區段為I區。

      通過不同品系小鼠之間交配獲得一種具有相同K和D基因的特殊重組體。有這種重組體小鼠進行相互免疫,驚奇地發現在K和D基因之間的染色體區段也控制細胞膜表面的同種異型抗原,將這種新發現的同種異型抗原稱為I區相關抗原,即Ia抗原。這種抗原與K和D分子不同,它主要存在于B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以及活化的T細胞上,而在其它組織上均未能發現Ia抗原的存在。其后證明Ia分子與多肽抗原呈遞相關。

      3.Ⅲ類類基(系指H-2S區的基因)此區含有6個座,包括C4、C2、Bf、Slp、TNF等基因。分別編碼C4分子、C2分子、補體B因子,性限制蛋白及腫瘤壞死因子(TNF)等。


    相關文章

    學者開發出基因結構注釋“拋光”工具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開發了一種基于基因共線性進行物種基因組基因結構注釋矯正的工具——SynGAP(Synteny-basedGenestructureAn......

    中國漢族人群MHC遺傳變異圖譜完成

    由安徽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開展的人類MHC(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區域全覆蓋深度測序近日完成。該研究構建出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中國漢族人群MHC遺傳變異數據庫(Han-MHC),并闡述了......

    中國漢族人群MHC遺傳變異圖譜完成

    由安徽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開展的人類MHC(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區域全覆蓋深度測序近日完成。該研究構建出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中國漢族人群MHC遺傳變異數據庫(Han-MHC),并闡述了......

    NatureNeuroscience:基因結構變化影響草原田鼠擇偶偏好

    據7月《自然—神經科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雌性草原田鼠的擇偶偏好牽涉到其體內基因結構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不涉及DNA序列,但會影響遺傳表達。這些所謂的表觀遺傳學變化會伴隨著交配進行而發生——一旦交配,......

    自然子刊綜覽

    《自然—醫學》新技術可定量檢測CFTR功能《自然—醫學》報道了一種分析測試手段可以定量CFTR的作用——CFTR是一種分子受體,其功能發生異常時會導致囊腫性纖維化。這種快速、耐用的測試手段采用從囊腫性......

    英國首次繪制裸鼴鼠基因結構望能揭曉長壽秘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致力于尋找能夠使生命永葆青春的不老長壽藥。目前,英國研究人員首次通過繪制出裸鼴鼠的基因結構,有望能揭曉這種動物長壽的秘密。裸鼴鼠很難讓人們聯想到它是一種長壽動物......

    昆明動物所研究發現選擇性剪切在果蠅新基因中的進化

    選擇性剪切(alternativesplicing)是一個基因編碼出不同轉錄本和蛋白質的重要途徑,對滿足生物體所需蛋白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此前的研究顯示,新基因通常在序列、基因結構和表達模式上與其祖先......

    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的基因結構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進展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InfectiouslaryngotracheitisVirus,ILTV)隸屬于皰疹病毒科α-皰疹病毒亞科,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直徑為195~250nm,根據其顆粒的大小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