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exosomes)是細胞分泌的納米級小泡,內部攜帶重要信息。MIT等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快速便捷的方法來攔截這些信息,未來,該方法可應用于癌癥診斷或胎兒畸形篩查。文章發表在9月18日的《PNAS》,通訊作者是MIT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首席科學家Ming Dao、前工程院長退休教授Tony Jun Huang,以及新加坡南陽理工大學的候任校長Subra Suresh等人。文章一作是杜克大學的研究生、華人學者Mengxi Wu。
這些微囊泡的直徑通常約30-150納米,內部包含蛋白質、RNA等重要細胞分子。之前的研究表明,外泌體可作為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腎臟疾病的診斷標志。然而現有的分離方法需要使用體積龐大不便移動的高速離心機,耗時24小時之久,有時高速旋轉還會損傷外泌體囊泡。
“聲波很溫和,”Dao說。“當被分離時,粒子經受力量的時間僅為1秒甚至更少,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聲波篩選裝置
最初(2014年)研究人員設計的聲學細胞分選裝置由一個微流體通道和兩端的聲換能器組成。兩個聲換能器生產的聲波相互接觸所形成的駐波會生成一系列壓力節點。每當一個細胞或粒子流過通道并遇到一個節點時,壓力會引導細胞稍微偏離中心,細胞位移的距離取決于細胞大小和可壓縮性等其他性質。利用該原理,根據細胞達到通道終點的時間,就能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迷宮般的芯片助你高效分離循環腫瘤細胞
為了分離外泌體,研究人員將2個上述裝置串聯。第一個裝置用來去除血液樣本中的細胞和血小板,第二個裝置的聲波頻率較高,可以把剩余血液樣本中的更小的外泌體與稍大的胞外囊膜分離開來。
利用這種裝置完成100ml稀釋血液樣本的篩選工作用時不到25分鐘。
“新技術可以解決現有外泌體分離技術的不足,如運轉時間長、重復性差、分離產量低、容易污染、完整性欠缺等等,”Huang說。“我們的設計只需要操作者按下一個按鈕,不改變這些納米微囊泡的生物學或物理學特性,就能在10分鐘內收獲你想要的高質量的外泌體。”
清晰的生物學標志物
伊利諾伊大學工程學教授Taher Saif評價這種方法不僅開創了外泌體分離技術的先河,還會迎來一個疾病診斷和預后檢測模式的新歷史。本文提供了一種無創、無標記的生物相容性芯片法技術,能迅速且高精度地從血液中分離外泌體。
傳統的細胞分類計數,需要用化學品標記細胞或者把它們暴露在強大的機械力下,這些操作很可能會損害細胞。這項最新技術允許研究人員無損傷地分離血液中的各種罕見細胞,尋找能顯示疾病狀態的各種生物標記物。
根據MIT與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聯合項目“尋找異常懷孕相關標記物”,該技術還可用于其他健康狀況的診斷。
新型聲波流體技術(acoustofluidic technology)的發展大幅提高了從血液和其他體液中分離外泌體等細胞外囊泡的技術潛力。將液體活檢研究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促進了胞外囊泡在無創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2013年,JamesRothman、RandySchekman和ThomasC.Südho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細胞囊泡運輸與調節機制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后的十年里,作為細胞囊泡主要類型的外泌體......
雷公藤始載于《本草綱目拾遺》,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腎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發現,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等作用,但是其對肝、腎等多臟器具有毒性,......
外泌體作為一種直徑約30-150nm的脂質雙層膜囊泡,幾乎所有的細胞均可分泌,廣泛分布于人體體液中。外泌體攜帶著起源細胞的多種物質,如膜蛋白、核酸、脂質等,在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外泌體(exosome)是30-120nm的小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囊泡,攜帶其來源細胞的各種分子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質、mRNA和microRNA。它們可以從許多類型的細胞中釋放出來,包括樹突狀細胞、淋巴......
組蛋白賴氨酸特異性去甲基化酶1(LSD1)的表達已被證明在胃癌(GC)中顯著升高,并且可能與GC的增殖和轉移有關。據報道,LSD1通過程序性細胞死亡1配體1(PD-L1)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中抑制腫瘤免......
近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于書彥團隊在MolecularTherapy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關于抑郁癥的最新研究成果。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樊翠琴為第一作者,基礎醫學院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于書彥......
近日,基礎醫學院于書彥教授團隊在MolecularTherapy(中科院JCR期刊一區,五年IF=11.454)上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gliaSecreteMiR-146a-5p-Contain......
外泌體通過影響腫瘤微環境調節和腫瘤增殖的信號通路在細胞間通訊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膠質母細胞瘤(GBM)。然而,迄今為止,關于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hBMSC)衍生的外泌體對GBM發育的抑制作用的研究還很......
細胞間串擾在癌癥進展和轉移中起重要作用。然而,這些癌細胞之間如何相互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腫瘤細胞釋放的外泌體已被證明是有效的細胞間信號介體。2021年5月26日,復旦大學欽倫秀及董瓊珠共同通訊在Sign......
外泌體是指包含了復雜RNA和蛋白質的小膜泡(30-150nm),現今,其特指直徑在40-100nm的盤狀囊泡。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成的多囊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