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SARS-CoV-2)導致的COVID-19大流行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而SARS-CoV-2已進化成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強的突變株Omicron,廣泛和及時分發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是應對和抑制大流行的重要措施。
2021年12月,美國FDA批準了輝瑞公司開發的Paxlovid,用于治療輕中度COVID-19,Paxlovid通過靶向新冠病毒的3CL蛋白酶(3CLpro)來發揮抗病毒作用。但目前Paxlovid的供應量不足,低于全球需求量。
VV116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研發的一款新型口服核苷類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藥物。在動物實驗中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抗SARS-CoV-2有效活性,在早期臨床試驗中具有令人滿意的安全性。但VV116在臨床恢復、癥狀緩解和預防疾病進展方面的療效仍然未知,特別是與Paxlovid相比的效果。此外,VV116的安全性還沒有得到充分評估。
2022年12月28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發表了一篇題為:VV116 versus Nirmatrelvir–Ritonavir for Oral Treatment of Covid-19 的研究論文。
這項3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頭對頭比較了國產新冠藥物VV116與輝瑞新冠藥物Paxlovid的效果,結果顯示,對于有高危因素的輕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在至持續臨床康復時間方面,VV116非劣于Paxlovid(4天vs5天;風險比為1.17),且不良事件更少。
這項臨床試驗由上海瑞金醫院趙任教授、上海仁濟醫院皋源教授和上海瑞金醫院寧光院士牽頭,在7家上海醫院開展。這也是Omicron流行期間首個針對COVID-19患者開展的國產口服抗病毒藥物頭對頭3期臨床試驗。VV116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研發的一種靶向新冠病毒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的小分子抑制劑。
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批準Paxlovid用于治療COVID-19的緊急使用授權。然而,其供應無法滿足全球需求。VV116是一款國產口服抗病毒藥物,具有抗SARS-CoV-2的有效活性。
上海瑞金醫院趙任教授、上海仁濟醫院皋源教授和上海瑞金醫院寧光院士牽頭進行了這項在Omicron流行期間的非劣效性、觀察者設盲的3期隨機試驗。有癥狀的輕度至中度且進展風險高的COVID-19患者,被分配接受接受VV116或Paxlovid的為期5天的療程。VV116的口服劑量為第1天每12小時服用600毫克,第2-5天每12小時服用300毫克。Paxlovid的口服劑量為5天內每12小時服用300毫克Nirmatrelvir+100毫克Ritonavir。
主要終點為截至第28天時,至持續臨床康復的時間。持續臨床康復被定義為所有與COVID-19相關的目標癥狀緩解到每個癥狀之和的總分為0或1分且持續兩天(分數范圍為0-3分,分數越高越嚴重)。風險比的雙側95%置信區間的下限大于0.8則被認為是非劣效性的,風險比>1表明VV116的至持續臨床康復時間比Paxlovid短。
在這項臨床試驗中,共771名新冠患者參與(其中23.4%的參與者未接種新冠疫苗;92.1%的參與者屬于輕型,參與者年齡在18-9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歲,60歲及以上的比例為37.7%),其中384人接受VV116治療,387人接受Paxlovid治療。初步分析中,就至持續臨床康復時間而言,VV116與Paxlovid的非劣效性被證實(風險比為1.17,95%置信區間為1.01-1.35),并在最終分析中保持不變(中位數,VV116為4天,Paxlovid為5天;風險比為1.17,95%置信區間為1.02-1.36)。
在最終分析中,VV116治療組與Paxlovid治療組在至癥狀持續緩解的時間(連續兩天11項COVID-19相關目標癥狀為0分)和至SARS-CoV-2檢測首次呈陰性的時間沒有顯著差異。截至第28天,兩組均無參與者死亡或發展為重癥。此外,VV116治療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Paxlovid治療組,前者為67.4%,后者為77.3%。
總的來說,這項頭對頭比較的3期臨床實驗結果顯示,在高危因素的輕中度COVID-19成年患者中,VV116在至持續臨床康復的時間方面不劣于Paxlovid,且安全性問題較少。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變異情況不斷變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也在不斷發展,并出現多波小的疫情。(美國新冠疫情的變化)2023年6月23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在周報中首次報告了再次感......
中新社臺北6月12日電臺當局衛生福利主管部門12日公布2022年臺灣民眾十大死因及總死亡人數統計,新冠病毒感染從第十九名躍居第三名,死亡人數14667人。癌癥奪走近5.2萬條人命,已連續41年蟬聯首位......
6月7日9:00,新冠“乙類乙管”后首次高考開考。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比去年增加9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全國統考于6月7日-6月8日舉行,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
在新一輪新冠感染中,有不少“首陽”感染者,但也不乏“二陽”感染者。一些人擔心未來甚至可能會出現“三陽”、“四陽”。那么重復感染新冠會對人體有哪些損傷?新冠抗病毒藥物是否能作為預防用藥?對于人們關心的一......
近段時間以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觀察我們周圍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患者的情況,大家發現,似乎年輕人居多,是不是這樣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進行了解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
近期,很多人出現了咽喉疼痛的癥狀,擔心自己二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認為,咽喉疼痛有多種原因,需摸清病因客觀對待。當前流行的XBB系變異株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的重組......
近期,關于“二陽”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一些網友發文說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擔心是新冠病毒變異株帶來的又一輪感染高峰。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
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透露,能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有2個已經初步被批準,很快能面世。“基于SEIRS模型預測,我們預測5月底、6月底會有一個......
中新社香港5月22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22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研究團隊最近完成一項大型臨床研究,證實新冠后遺癥患者服用中大研發的口服微膠囊活菌(SIM01)配方改善腸道微生態后,......
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透露,能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有2個已經初步被批準,很快能面世。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咨詢小組對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