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6月29日說,目前所有能感染人類的甲型流感病毒都是上世紀初造成“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的后代,但病毒在約90年的進化過程中,危害性有所減弱。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等人共同完成,研究成果29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網絡版上。
福奇說,發生在1918年至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是人類公共衛生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引發這一疫情的H1N1流感病毒不斷進化至今,目前所有能感染人類的甲型流感病毒都直接或間接由其變異而來。不過幾十年來,甲型流感病毒造成的危害有所減弱。一方面是因為藥物研發及公共衛生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流感病毒在宿主間傳播能力提高的同時,其危害性有所減弱。
據研究人員介紹,甲型流感病毒擁有8個基因,其中2個基因負責編碼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紅細胞凝集素(H蛋白)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這2種蛋白質使流感病毒能夠進入宿主細胞并在宿主細胞中傳播。由于H蛋白有16個亞型,N蛋白有9個亞型,流感病毒的HN組合可以有144種可能。不過,目前僅有3種組合——H1N1、H2N2以及H3N2具有感染人類的能力,其他組合如H5N1型禽流感病毒雖然偶爾也傳染給人類,但其本質上仍然屬于禽流感病毒。
研究人員說,人類免疫系統主要通過抗體的形式對流感病毒的H蛋白和N蛋白產生防御,不過一旦人群廣泛獲得針對某種流感病毒毒株的免疫性,病毒就會發生變異使人類抗體更難識別。人類的免疫系統與流感病毒約90年來似乎在跳著一種復雜的“雙人舞”,彼此都不斷變化以應對對方的變化。
更多閱讀
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已經出現了廣泛的研究,詳細介紹了該病毒攻擊多個器官系統的能力,可能導致一系列持久且常常致殘的健康問題,我們常稱為“長新冠”。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技術結構,可快速捕獲病毒,通過機器學習還能對感染后癥狀嚴重性進行評估。目前,該技術正在進行成果轉化,未來將在醫療防疫等日常......
導讀:本文報道了由倡導組織1DaySooner推動的人體挑戰試驗,這是一種讓健康人自愿感染病原體以加速疫苗研發的方法。文章探討了該組織在COVID-19挑戰試驗中的經驗,并介紹了他們目前對丙型肝炎病毒......
2023年12月1日,同世界衛生組織再次舉行呼吸道疾病技術交流會。世界衛生組織介紹當前全球有關呼吸道疾病相關情況。中方專家介紹了自11月23日技術交流會之后,全國相關呼吸道疾病監測、臨床診療等方面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發布的《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瘧疾病例估計達到2.49億例,比2019年多1600萬例。氣候變化對瘧疾防治構成巨大風險,因此全球需要采取緊急行動減緩全球變......
冬季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相應的治療藥品需求也持續增大,各種“網紅藥方”也曾出不窮。醫生建議,用藥存在個體差異,如果條件允許,尤其是兒童發燒,用藥應先去醫院檢測是哪種病原導致,不能盲目用藥。01奧司他......
英國公共衛生官員當地時間27日表示,英國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甲型H1N2流感病毒的病例。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此前在該國尚未發現人類感染該病毒。據報道,英國衛生安全局主管錢德表示,“這是我們首次在英國人體中......
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生物的生命是不受威脅——包括細菌。被稱為噬菌體的掠食性病毒是它們最可怕的敵人之一,它們滲透到細胞中進行復制并接管。細菌已經進化出了一系列對抗這些感染的策略,但它們是如何首先發現入侵者......
近期,兒童支原體肺炎廣受關注。患兒什么時候具有傳染性?是否需要輸液、“洗肺”?擔心醫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藥?記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到來之際,采訪了相關醫學專家。“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在開始發燒前有幾天......
假病毒類似于冒名頂替者:雖然它們是無害的,但它們的設計方式使人很難將它們與危險的同類區分開來。這使它們成為病毒研究的寶貴工具。它們可用于精確分析危險病毒變體的感染途徑。到目前為止,該研究領域的一個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