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組織損傷會觸發細胞內的一種機制嘗試去修復受損組織,使皮膚恢復至一種正常的狀態(穩態)。這一過程出錯可引發諸如慢性炎癥等各種問題,眾所周知炎癥是導致某些癌癥的一種原因。
冷泉港實驗室(CSHL)教授Adrian Krainer說:“研究表明癌癥有些類似于一種慢性損傷愈合狀態,在癌癥中損傷愈合程序被錯誤地激活并長期維持。”
在發表于《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Krainer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證實了一種在皮膚組織中正常參與損傷愈合及穩態維持的蛋白質,在某些條件下是侵襲性及轉移性皮膚癌的促進因子。
這一生物學家們稱之為SRSF6的蛋白質是一種剪接因子。它參與了剪接這一重要的細胞過程。在剪接過程中,拷貝自基因的RNA“信息”被進一步編輯,只留下需要的部分來指導蛋白質生成特異蛋白。大多數的基因信使可通過多種方式,利用不同的剪接因子進行編輯;因此,一個基因能生成多種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
Krainer研究小組在小鼠實驗中證實,正常情況下SRSF6蛋白可促進皮膚組織損傷愈合,而過度生成SRSF6則可促進皮膚細胞和癌癥異常生長。事實上,他們確定了編碼tenascin C蛋白的一種特殊信使RNA上存在一個位點,當SRSF6異常結合到這一位點時,會導致侵襲性和轉移性癌癥中所見的tenascin C蛋白替代版本。
冷泉港實驗的研究小組還發現,在小鼠中過表達SRSF6可導致一類叫做Lgr6+的干細胞耗竭。這些皮膚干細胞定位在毛囊上部,當組織受損時參與損傷愈合。因此,SRSF6介導的異常選擇性剪接一方面促進了細胞增殖,另一方面阻斷了增殖細胞成熟。
“這些細胞維持在一種異常的激活狀態,而在正常組織修復過程中這種異常激活狀態只短暫存在。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詳細了解這一過程,”論文的第一作者、Krainer實驗室博士后研究人員Mads Jensen博士說。
G蛋白偶聯受體(GPCR)是最大的跨膜蛋白家族,其作用是將細胞外刺激轉化為細胞內信號反應。人們發現G蛋白信號傳導(RGS)表達或功能的紊亂可能導致多種心臟代謝疾病的發病機制。在許多心臟代謝狀況中觀察到......
衰老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先前大量研究已經證實,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等很多退行性疾病密切相關,然而,驅動衰老過程以及衰老相關認知能力下降的分子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近日,廈門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
衰老的過程往往與機體神經系統癥狀的發生直接相關,比如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喪失和諸如抑郁癥等情緒障礙等,此前研究結果表明,血液中存在的名為GDF11的生長因子或許對于衰老小鼠的嗅覺感知和其大腦中新細胞的產......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和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結合他們的專業知識,對一種稱為囊性纖維化跨膜調節因子(cysticfibrosistransmembraneconductancer......
近日,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俊課題組研發了一種水驅動機械性能可調的全屬性凝膠電子皮膚,可以實現多信息的集成耦合。其最新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Nano在線發表。據吳俊介紹,電子皮膚包括......
盡管針對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診斷測試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其仍需要復雜的技術來準備樣本或解釋結果,這使得它們在醫療資源稀缺地區的推廣變得不切實際。發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學》雜志上的一種靈敏的方法,可在短......
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5(STAT5)在某些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和進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因而一直以來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治療靶標,但成功靶向STAT5是困難的。近期,密歇根大......
圖Menin在核小體環境下識別H3K79me2的示意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922708)資助下,香港大學李祥教授團隊在表觀遺傳領域取得新進展,破解了組蛋白H3賴氨酸79二甲基化(H3K......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牛津大學肯尼迪風濕病研究所的MikeDustin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解釋了信息如何在免疫突觸中傳遞。這項研究可能對未來的疫苗開發和免疫療法開發產生影響。相關研究結果于2023年2月......
近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能以亞微米級分辨率清晰呈現出航天員皮膚結構及細胞的三維分布,具備對皮膚表層進行結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