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療法可以控制許多癲癇患者的發病,此前人們一直不清楚這種治療的作用機理。日前,McGill大學和Zurich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答案,他們發現大腦細胞信號傳遞的能力與細胞的代謝有直接聯系。這項研究于一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神經學研究者們往往將細胞中的能量生產與信號傳遞看作是兩個互不相干的過程。而這項研究向人們展示,線粒體的能量生產能夠調控大腦神經元的通訊。
“臨床上常常需要對大腦神經元的活性進行抑制,”文章的通訊作者Derek Bowie教授說。“例如可以通過藥物緩解焦慮、進行麻醉甚至控制癲癇,這些藥物的作用都是加強對神經元活性的抑制。不過這樣的治療手段并不完美,因為患者常常抱怨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研究人員意外地發現,在神經元中負責能量生產的線粒體,能夠調節該細胞的神經信號傳導。研究顯示,上述調控是通過一種化學信使實現的,即活性氧(ROS)。活性氧通常與細胞的死亡信號有關,此前人們只知道活性氧涉及了一些老年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癥和帕金森癥。而這項新研究指出,活性氧的作用對于健康大腦也很重要。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是指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這種飲食可以用來治療許多癲癇患者,特別是幼兒患者。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注意到飲食能夠控制癲癇。上世紀二十年到五十年代之間,生酮飲食曾被廣泛用于治療癲癇患者。之后隨著抗驚厥藥物的出現,飲食治療不再受到醫生們的青睞。不過,由于這類藥物對20%-30%的患者無效,人們又慢慢開始重新使用生酮飲食進行治療。
為了理解生酮飲食的作用機制,研究人員對神經元的代謝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線粒體的活性氧能夠調控GABA介導的抑制性突觸傳遞,影響抑制性神經信號的強度。
“我們的研究顯示,大腦細胞有自己的方式加強活性抑制,”Bowie教授解釋道。“這一發現為人們提供了潛在的新治療方式,有助于控制包括癲癇在內的重要神經性疾病。”
最近,《神經病學年鑒》(AnnalsofNeur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使用多模式測試方法,揭示了目前被認為是正常的維生素B12水平與神經損傷或功能障礙標志物之間的關聯。維生素B12(也稱為鈷胺素)......
2025年2月18日,中國長春吉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靈敏度、快速且準確的方法,用于分析大鼠脊髓組織中的神經遞質(NTs)。該方法結合了超聲輔助磁離子液體分散液-液微萃取(UA-MIL-DLLM......
國家藥監局最近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準了艾米邁托賽注射液(商品名:艾凱利)上市。這款藥物是針對14歲以上因血液系統疾病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出現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療。作為國內首個獲......
俗話說,眼見不一定為實。兩個同樣大小的圓形,位于大圓中間時看上去會較小,而位于小圓中間時看上去則會較大。這就像“筷子里面拔旗桿”,是經典的“艾賓浩斯錯覺”。因此,人類的大小知覺并不總是對物理世界的客觀......
當一只狗抖掉毛上的水時,它的動作不是隨機的一陣亂舞,也不是故意把站在旁邊的人弄濕。事實上,許多毛茸茸的哺乳動物包括鼠、貓、獅、虎和熊等,都有這種本能反射,表現為頭部和上半身的快速振動。這一行為有助于動......
科學家已經發現,在社會交往中,互動者的大腦會“同頻共振”,產生“同步”的神經元放電活動。不僅是人,小鼠、蝙蝠和猴子等動物在同種個體間互動時,它們的大腦也會“同步”。“這些都說明,互動中的大腦并不是單獨......
剛收到審稿人長達8頁的修改意見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教授張允雷有些沮喪。但詳細看完修改意見后,他覺得自己和團隊遇到了一位非常負責任的審稿人。“由衷地佩服!審稿人幾乎逐字逐句地......
中新網武漢9月2日電(楊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研究團隊設計并構建一種具有自催化功能及腦腫瘤靶向能力的納米粒子,在穿透血腦屏障、靶向腦膠質母細胞瘤方面表現出顯著能力,并在抑制腦膠......
眼瞼出現腫物,以為是長了“眼癤子”,便自行滴眼藥水治療,不想竟發展成“眼癌”。近日,在四川眼科醫院,72歲的李先生經活體病理檢查,查出為眼瞼基底細胞癌。該病癥最大特點是嚴重時會擴散、轉移,導致患者臟器......
記者8月21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骨科、腫瘤模型與個體化診治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教授黎志宏團隊在骨腫瘤、骨轉移瘤及納米材料領域獲系列新成果。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化療藥物耐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