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歲末,各大雜志接連進行了年終盤點,此前出版的《Nature》雜志也對2012年進行了回顧,評點了2012年的科技進展,科技政策以及重要人物,中國科學家王俊入選了人物篇。同時《Nature Methods》也盤點了今年與明年的技術熱點,選出了2012年度技術成果:定向蛋白質組學(targeted proteomics)技術。
今年Nature Methods挑選的年度技術與往年都不同,往年強調的是非常新的尖端技術,比如2007年的新一代測序技術,2008年的超高分辨率顯微鏡,以及 2010年的光遺傳學技術。從廣義上講,定向蛋白質組學分析技術其實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出現的放射免疫分析技術(radioimmunoassay,RIA)。抗體試劑早已被認為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能幫助生物學家從復雜生物樣品中,篩選出興趣蛋白,或者從組織切片或Western Blot實驗中檢測他們的蛋白。
定向蛋白質組學技術的誕生
在現代研究技術,如熒光顯微鏡,流式細胞儀和蛋白質芯片技術中,抗體仍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依賴于抗體的蛋白質檢測存在一些缺點,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抗體的可用性和質量差別很大。一些大規模項目,比如人類蛋白質圖譜(Human Protein Atlas),Antibodypedia,以及美國NIH研究院的Health Protein Capture Reagents Program等,都在通過分析人類蛋白靶標有關的抗體的系統生發和特征,來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不過還有另一條路——質譜,這也許是蛋白組學研究中最熟悉的一種技術了,這種方法能用于特異性分析靶標興趣蛋白。在最成熟的定向分析技術,也就是選擇反應監控技術(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SRM)中,一種稱為三重四極桿質譜儀(triple quadrupole)技術的質譜方法能檢測到獨一無二的特異性肽段,幫助研究人員高靈敏度,可重復性的定量監測這些蛋白。同期Nature Methods雜志的另外一篇“Mass spectrometry–based targeted proteomics”文章,簡要介紹了這項技術的總體情況,對比介紹了以發現為基礎的蛋白質組學分析的定向質譜技術流程,作為一種入門材料,值得一看。
定向蛋白質組學技術的優勢
質譜方法比抗體方法更先進的一個原因,就是目前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定向分析技術,比生產一個新的抗體要快得多,并大大減少了檢測特異性方面的問題(抗體方法存在交叉反應的問題)。
雖然抗體方法在低豐度蛋白的檢測方面更加靈敏,但是質譜技術的一個明顯優勢就是能在單個實驗中檢測多種蛋白,比如說,系統生物學研究人員可以了解到一蛋白網絡中蛋白水平的波動,或者臨床研究人員能檢測到某種疾病狀態下,一組生物標記物的變化情況。
技術發展
以質譜為基礎的定向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的發展歷程并不短,早在上個世紀70年,三重四極桿質譜儀就已經出現,并在80年代首次在發表的文章中,證明可以被用來檢測肽段。
過去幾年間,更廣泛的范圍內定向質譜技術的應用迅速攀升,而且新方法,新工具,新資源和新一代方法,也令更多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們能利用到這項技術。另外一篇文章:“Targeted proteomics”介紹了質譜為基礎的定向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生物學實驗室中的重要性。
提高操作性
質譜為基礎的蛋白質組學過去一直被認為過于復雜,難以操作,像是以發現新蛋白為基礎的蛋白質組學實驗室,就需要十分熟練的生物信息學研究人員從數據中提取可靠的結果。但是,定向質譜實驗易于操作,一旦建立了可靠的蛋白分析方法,那么數據分析就比較簡單了。而且利用定向方法,研究人員也能進行原理上不同種類的實驗。在“Proteomics meets the scientific method”這篇文章中,Ruedi Aebersold, Paola Picotti 和Bernd Bodenmiller介紹了在以假設為基礎的研究中,質譜分析的重要性,這也許最終能代替基礎實驗室中繁重的Western blot實驗。
Nature Methods也指出,雖然他們的重點是基礎生物學的研究方法,但也不能忽視這種定向質譜方法在臨床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重要性,Steven Carr和Michael Gillette 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選擇反應監控技術如何靈敏檢測血漿和組織中的蛋白,以及如何適用于人類疾病候選生物標記物的驗證上。
編譯|陸恬,錢麗琴作者|陸恬,王瑛睿,郭天南COVID-19仍在全球肆虐,且似乎不會從地球消失。近日,西湖大學郭天南團隊在CellReportsMedicine發表評述,在這篇評述中,郭天南等人討論了......
人體細胞表達的蛋白質種類超過幾萬種,而不同的蛋白質在細胞的定位也不一樣。蛋白質亞細胞定位還會涉及到細胞功能異常和疾病。而空間蛋白質組學正是研究蛋白質在亞細胞上的定位、表達及其在亞細胞水平上的動力學,屬......
側支循環狀態在大血管閉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嚴重程度和臨床結局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發幫助識別和監測側支循環狀態的生物標記物將有助于卒中的診斷和預后判斷。近日,我國科學家團隊在《Sign......
海參 圖片來源:pixabay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與大連海洋大學教授趙前程團隊合作,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連用法對熱加工海參的蛋白質組學系統分析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10月13日,為促進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和學科發展,增進國際間合作交流,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主辦,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命組學研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9月23日,賽默飛雙重新品線上直播發布會召開,重磅推出了ThermoScientific?TSQ?Plus三重四極桿質譜儀和VanquishNeoUHPLC系統,為蛋白質組學......
2021年度備受矚目的拜耳講席教授、拜耳學者獎、拜耳博士后獎評選結果于9月17日正式揭曉,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教授榮獲拜耳學者獎(BayerInvestigatorAward......
重磅消息來襲你想要的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檢測服務即將啟動啦!單細胞蛋白質檢測技術傳統的細胞分析通常包含數千個或更多的細胞,提供了一個總體平均值,掩蓋了重要的細胞異質性,尤其是一些發揮重要作用的稀有細胞群體......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作為開啟精準醫療下一個千億級藍海市場的主力技術,臨床質譜近期受到國內投資界的高度青睞。2020年至今一年內,凱萊譜不僅接連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A輪及B輪融資,參與制定臨床質譜行業標準,......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截止到2021年6月初,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多達1.72億,死亡人數超過370萬。新冠爆發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流行病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