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非洲爪蟾染色體外環狀DNA的形成與端粒DNA相關
發表期刊:EMBO reports
影響因子:8.383
發表時間:2002.10.15
文章鏈接:Formation of extrachromosomal circles from telomeric DNA in Xenopus laevis
端粒DNA(包括染色體外DNA)的不穩定性和可塑性通常與端粒酶的缺失和哺乳動物細胞的異常生長有關。文章中作者在早期胚胎中檢測到大量與端粒序列(tel-eccDNA)同源的松弛環,占細胞端粒DNA總含量的10%,并展示了在非洲爪蟾發育過程中染色體外端粒重復序列(tel-eccDNA)的形成。eccDNA是由脊椎動物的端粒重復序列(TTAGGG)組成的雙鏈松弛環。其大小于<2 到>20 kb之間,占早期胚胎總細胞端粒含量的10%。tel-eccDNA的數量在發育后期和成人組織中減少。作者利用一種來自非洲爪蟾卵子的無細胞提取物發現tel - eccDNA可以從精子核的端粒染色體束和裸露的DNA中以一種不依賴復制的方式從頭形成。這些結果表明在非洲爪蟾正常發育過程中的DNA端粒具有不尋常的可塑性。
4.果蠅中串聯重復基因的滾環復制機理
發表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影響因子:11.147
發表時間:2005.7.26
文章鏈接:Evidence for 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 of tandem genes in Drosophila
染色體外環DNA (eccDNA)是真核生物基因組可塑性的一個特征。它存在于各種生物體中,包含主要來自重復染色體DNA的序列。作者利用二維凝膠電泳檢測了果蠅eccDNA,發現在果蠅中eccDNA大小從<1 kb到> 20kb,占細胞總重復DNA的10%并存在于果蠅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此外作者首 次報道了果蠅中發生eccDNA滾動循環復制的證據,即在二維凝膠上展示了色譜法富集的特定結構,并在其他體系中作為滾環中間體(RCIs)進行了鑒定。這些RCIs與組蛋白基因同源,它們都以串聯重復序列的形式存在于染色體中。基于此,作者認為滾環復制(RCR)可能發生在任何eccDNA上,將RCR產物重新整合到基因組中可能為真核生物基因組中串聯重復擴增提供了一種新的機制。相反,從染色體中切除eccDNA可能在控制染色體重復數量和防止其過度膨脹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5.通過形成染色體環狀DNA調控釀酒酵母組蛋白基因的擴增
發表期刊:Nature
影響因子:43.07
發表時間:2006.10.26
文章鏈接:Amplification of histone genes by circular chromosome forma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適當的組蛋白水平對轉錄、染色體分離和其他染色質介導的過程至關重要。在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組蛋白H2A和H2B由HTA1-HTB1和HTA2-HTB2兩對基因編碼。前期研究表明,當HTA2-HTB2缺失時,HTA1-HTB1在轉錄水平上的表達量有補償性的提高。本文提出,HTA2-HTB2通過一個小的環狀染色體進行擴增。在包含39
kb的II染色體的復制中,包括了HTA2-HTB2、組蛋白H3-H4位點HHT1-HHF1、著絲粒和復制起點。新染色體的形成是由兩側的兩個Ty1逆轉錄轉座子組成的。減數分裂后,這兩個特定Ty1元件的重組在hta1-htb1Δ突變體中具有很高的水平,表明減少的組蛋白H2A、H2B的水平刺激組蛋白基因的擴增。同時也證明了在釀酒酵母中能通過控制組蛋白基因的表達量來保持基因組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