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年前的SARS爆發以來,在其天然宿主蝙蝠中發現了許多嚴重的急性呼吸綜合癥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先前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蝙蝠SARSr-CoV具有感染人類的潛力。
2020年2月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n”的研究論文,該認為蝙蝠才是最有可能的攜帶2019-nCoV病毒的野生動物,該研究主要基于3個證據:
1.該研究用的是臨床病人的第一手臨床樣本做的測序,發現nCoV-2019病毒與SARSr-CoV有79.5%的序列相似性;
2.該研究用自己的數據做了進化樹分析發現應該還是蝙蝠來源的:在整個基因組水平上,nCoV-2019與蝙蝠冠狀病毒的同源性為96%;
3.該研究從分子水平揭示了nCoV-2019利用的是ACE2分子,與SARS-CoV使用相同的細胞進入受體ACE2。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提供了有關nCoV-2019的第一份詳細報告,nCoV-2019是造成中國中部武漢市持續性急性呼吸道綜合癥流行的病因。在此階段,我們對病毒知之甚少,包括基本生物學,動物來源或任何特定治療方法。
自18年前的SARS爆發以來,在其自然的宿主蝙蝠中發現了大量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r-CoV)。先前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蝙蝠SARSr-CoV具有感染人類的潛力。
在這里,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鑒定和表征,該冠狀病毒在中國武漢引起了人類急性呼吸道綜合癥的流行。該流行病始于2019年12月12日,到2020年1月20日已導致198例實驗室確認的感染,其中3例死亡。
在暴發初期,研究人員從5名患者中獲得了全長基因組序列。它們彼此幾乎相同,并且對SARS-CoV共有79.5%的序列相似性。此外,發現在整個基因組水平上,nCoV-2019與蝙蝠冠狀病毒的同源性為96%。
七個保守的非結構蛋白的成對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該病毒屬于SARSr-CoV物種。然后從重癥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nCoV-2019病毒,該病毒可被幾名患者的血清中和。重要的是,該研究已經確認,這種新型CoV(nCoV-2019)與SARS-CoV使用相同的細胞進入受體ACE2。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提供了有關nCoV-2019的第一份詳細報告,nCoV-2019是造成中國中部武漢市持續性急性呼吸道綜合癥流行的病因。在所有接受測試的151例患者中觀察到150例病毒特異性核苷酸陽性和病毒蛋白血清轉化,提供了該疾病與病毒之間存在關聯的證據。根據該研究結果,應該預期并且值得測試ACE2靶向藥物或SARS-CoV靶向藥物是否可用于nCoV-2019患者。在此階段,我們對病毒知之甚少,包括基本生物學,動物來源或任何特定治療方法。
參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12-7
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
RNA引導系統利用引導RNA和靶核酸序列之間的互補性來識別遺傳元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生物過程中都起著核心作用。例如,原核CRISPR-Cas系統為細菌和古細菌提供了對外來遺傳因子的適應性免疫。C......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小聚,難免會“微醺”一下。與好友/親人許久未見,可不得“勸君更盡一杯酒”?人們常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少喝幾杯助助興,應該沒事兒吧?近日,來自牛津人口健康中心和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在......
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新論文突然上線了naturecommunication。研究題為“CannabidiolinhibitsNavchannelsthroughtwodistinctbindingsit......
2021年11月,李國田決定向《自然》投稿。“這是我們第一次投稿《自然》雜志,第一稿算是‘投石問路’,能給一個修改機會就算成功!”他的博士生沙干說。《自然》審稿人還真的給了修改機會——長達22頁的建議......
近日,復旦大學、西安交大、中國醫學科學院等26家單位聯合發布了中國人群泛基因組聯盟(CPC)一期研究進展。6月14日,相關成果以《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為題發表于《自然》(Natur......
近期,Nature 發表了題為:ANPAS4‐NuA4ComplexCouplesSynapticActivitytoDNARepair的研究論文【1】,揭示了神經元在外部刺激下維持基因組穩......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當然,有些人可能只有四分之一。 這句話強調的是睡眠中很重要的一環——睡眠時長。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在《美國心臟病學會》......
一位幾乎“零發表”的博士生,竟在畢業論文答辯時,與意見相左的“大牛”外審“吵”了整整3個小時。3年后,這位敢于挑戰權威的“90后”女孩以通訊作者、第一作者身份,將畢業論文其中一項成果送上Nature。......
1、杰出學者被撤回2篇Nature,曾靠“賣藥”豪掙15億元2023年4月17日,哥本哈根大學JanineT.Erler及謝菲爾德大學AlisonGartland共同通訊作者于2015年5月發表在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