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Geminiviruses encode additional small proteins with specific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s and virulence function”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發現雙生病毒編碼多個具備特殊定位的小蛋白,其中定位于高爾基體的V3能夠抑制轉錄水平和轉錄后水平誘導的基因沉默,并對病毒致病性是必需的。
番茄黃曲葉病毒基因組編碼多個保守的開放讀碼框。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
雙生病毒是一類由昆蟲介體傳播的植物單鏈DNA病毒,在全球范圍內對番茄、煙草、棉花、玉米、小麥、木薯等經濟和糧食作物造成毀滅性危害。雙生病毒基因組大小約為2.5 – 5.2 kb,一般認為編碼4-8個蛋白。
該研究基于前期雙生病毒相關研究工作的積累,并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來自不同屬的雙生病毒的基因組上普遍存在功能未知的小開放閱讀框(ORF)。
對生產上為害嚴重的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YLCV)的深入研究發現,小ORFs能在病毒感染過程中轉錄并表達,呈現出特定的亞細胞定位,如定位于內質網、線粒體、高爾基體等細胞器。
有的小ORFs還具有跨膜結構,而且與致病相關。如TYLCV編碼的新基因V3定位于高爾基體,在病毒感染植物過程中發揮著RNA沉默抑制子的功能,這是首個鑒定到的定位于高爾基體的RNA沉默抑制子。
這些研究結果擴展了對雙生病毒的認識,將極大地推進對雙生病毒與寄主植物乃至昆蟲介體互作分子機制的了解,對植物生物學領域也具有深遠意義。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為論文第一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博士生龔攀和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博士生譚煌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周雪平教授和李方方研究員及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Rosa Lozano-Duran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的資助。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生命科學學院特聘教授、廣州實驗室研究員苗智超團隊與合作者,對來自全球18個團隊的預測進行了大規模評估,涉及23個RNA結構,包括RNA元件、適......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顯微鏡方法,能夠以細胞級分辨率對完整的小鼠大腦進行詳細的三維RNA分析。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這種名為TRISCO的新方法,有可能改變人們對......
記者10日了解到,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在北京時間9日11時發表了中山大學與阿里云合作的科研成果,研究團隊利用云計算與AI技術發現了180個超群、16萬余種全新RNA病毒,是已知病毒種類的近30......
記者10月6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棉花遺傳改良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科學》雜志。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
南京醫科大學教授鄭科、郭雪江和副教授林明焰與中南大學教授、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副院長譚躍球等課題組合作,系統鑒定了哺乳動物生精細胞RNA結合蛋白、RNA結合結構域和非結構域元件,構建其男性不育相......
9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在《先進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以往對植物中m6A功能分析研究,多數......
拓撲異構酶I(TOP1,TopoisomeraseI)是一種能促使DNA放松并預防和消除轉錄過程中扭轉應力(torsionalstress)的重要酶類,然而,調節TOP1酶類活性背后的機制,目前研究人......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晁彥杰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NAinteractomeofhypervirulentKlebsiellap......
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一種具有更高化學反應性和光敏性的RNA構建模塊,其可以顯著縮短用于生物技術和醫學研究的RNA芯片的生產時間。這些芯片的生產時間可縮短一半,效率提高7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