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10.shtm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王峰教授團隊圍繞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中PD-L1低表達患者是否能夠真正從PD-1單抗聯合化療策略中取得顯著臨床獲益,這一爭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研究結果為PD-1單抗聯合化療在PD-L1低表達食管鱗癌人群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證據支持,也揭示了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在療效預測標志物上與免疫單藥治療的差異性,為后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12月6日,相關研究發表于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會刊《臨床腫瘤學雜志》。徐瑞華教授、王峰教授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吳灝祥醫師、潘藝芊博士及何葉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
長期以來,晚期食管鱗癌的標準一線治療為含鉑雙藥化療,但其療效欠佳,中位生存時間不足一年。2022年初,由徐瑞華、王峰教授牽頭,聯合國內72家單位共同完成的JUPITER-06研究全文發表,報告了特瑞普利單抗(國產新藥PD-1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大型III期臨床研究的結果,將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有效率提高到了70%,中位生存期更是突破一年大關,達到17個月。并且,亞組分析顯示,無論是PD-L1高表達(CPS≥10)還是PD-L1低表達(CPS<10)患者,均能從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中取得顯著臨床獲益。
然而,在KEYNOTE-590、CheckMate 648研究中,PD-L1低表達患者(CPS<10或TPS<1%)接受PD-1單抗聯合化療卻未顯示出顯著優于安慰劑聯合化療的臨床獲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在該問題上也存在著巨大分歧,FDA批準了該聯合療法在全人群中的應用,而EMA卻僅批準了其在PD-L1高表達人群(CPS≥10或TPS≥1%)中的應用,學術界對于PD-L1低表達食管鱗癌患者是否能夠真正從PD-1單抗聯合化療策略中取得臨床獲益仍存在諸多爭議,亟待更多的證據進一步厘清。
因此,基于JUPITER-06研究,研究團隊進一步以腫瘤細胞陽性比例分數(TPS)劃分PD-L1高表達和低表達人群,對腫瘤細胞陽性比例分數亞組的獲益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顯示,無論是以聯合陽性分數(CPS)還是腫瘤細胞陽性比例分數進行劃分,無論是PD-L1高表達還是低表達患者,無論是在有效率(ORR)、響應持續時間(DoR)、無進展生存時間(PFS)還是總生存時間(OS)上,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相較于安慰劑聯合化療均能帶來顯著臨床獲益。
由于不同研究在納入人群、PD-L1檢測方法及化療方案等方面存在異質性,為進一步探索PD-1單抗聯合化療能否為PD-L1低表達食管鱗癌患者帶來真正臨床獲益,該研究綜合目前國際上探究PD-1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的五項大型III期臨床試驗,即KEYNOTE-590、CheckMate 648、ESCORT-1st、JUPITER-06以及ORIENT-15研究的數據,進行了薈萃分析(meta-analysis)。結果表明,無論是基于腫瘤細胞陽性比例分數還是聯合陽性分數進行劃分,無論是在有效率(ORR)、無進展生存時間(PFS)還是總生存時間(OS)上,PD-L1低表達的食管鱗癌患者(TPS<1%或CPS<10)接受PD-1單抗聯合化療相較于單純化療同樣均能帶來更為顯著的臨床獲益。
綜上所述,在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中,PD-1單抗聯合化療在PD-L1低表達人群中的療效仍顯著優于單純化療,為聯合療法在PD-L1低表達食管鱗癌患者中的應用增添了新的、強有力的證據。該研究還提示在化療聯合PD-1單抗治療的模式下,PD-L1并不是一個好的療效預測指標,仍有待進一步探索更優的療效預測標志物來指導聯合方案的精準應用。未來,基于JUPITER-06研究的基因組學分析將帶來更多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