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發現了某些乳腺癌用以招募癌癥擴散所需的兩類正常細胞的化學信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5月份的《PNAS》雜志。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細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生物學項目負責人Gregg Semenza教授指出:“在小鼠腫瘤中阻斷其中一個細胞招募信號,可使腫瘤較少轉移或擴散。如果有一種藥物可以安全地阻斷人體中的相同信號,那么它可能就是當前乳腺癌治療的一種非常有用的補充,特別是對化療具有耐受性的腫瘤。”
Semenza的研究小組研究一個稱為缺氧誘導因子1(HIF-1)的化學信號,細胞釋放這個信號用以幫助自己應對低氧氣條件。在早些時候,該研究小組確定,HIF-1有助于乳腺癌細胞在低氧條件下生存,在這種條件下它們往往能夠存活,并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肺部。Semenza說:“在乳腺癌中,并不是原發部位腫瘤,而是轉移性腫瘤,奪去了患者的生命。”
在以前的一項研究中,Semenza研究小組也發現,HIF-1可誘導成體干細胞(稱為間充質干細胞)向附近的乳腺癌細胞中釋放一個信號,使它們更容易傳播。研究人員懷疑,這種通訊可能是雙向的,干細胞的存在也可能幫助癌癥招募宿主動物的白血細胞。Semenza指出,為了擴散到其他部位,乳腺癌需要幾種宿主細胞類型的支持,包括間充質干細胞和一種類型的白細胞。
Semenza研究小組研究培養皿中生長的腫瘤細胞,他們利用阻斷各種蛋白質功能的化學物質,來繪制在乳腺癌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和白血細胞之間游走的化學信號網絡圖。一個正反饋回路可讓間充質干細胞更靠近乳腺癌細胞。干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一個單獨信號回路,可使癌細胞釋放出一種化學信號,引誘白血細胞。HIF-1的存在——最終低氧條件,會導致網絡中所有信號的濃度增加。
然后,研究小組使用基因工程來降低乳腺癌細胞中細胞招募信號的水平,并將這些細胞植入雌性小鼠體內。Semenza稱,與未被改變的乳腺癌細胞相比,那些招募力降低的癌細胞成長為類似大小的腫瘤,但是較少進行傳播。
本研究所使用的所有乳腺癌細胞都是所謂的“三陰性”,即它們缺乏雌激素受體、黃體酮受體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所以它們對靶定這些受體的治療方法沒有響應。在人類中,三陰性乳腺癌往往比其它乳腺癌類型更加致命,是因為它們含有更多的HIF-1。Semenza說:“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HIF-1抑制劑可能是化療方案的一個有效補充,特別是三陰性乳腺癌。”目前,幾種這樣的潛在藥物正處于早期開發階段。
海軍軍醫大學胡適、雷長海課題組采用合成生物學細胞重編程方法,建立了能夠識別多樣性未知抗原的合成免疫細胞組庫。該組庫由多克隆免疫細胞組成,攜帶有大容量嵌合抗原受體信息,可以識別超過106種抗原。作為一種......
近三十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們對癌癥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不斷開發出針對特定癌癥有前景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然而,由于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導致大多數靶向治療只對一小部分患者有......
“我們老百姓常常會有這樣的口頭禪,比如說吃了靈芝和蟲草就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了免疫力,就不會長腫瘤,或者腫瘤不會再復發,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免疫力’是非常寬泛的概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
日前,上海市抗癌協會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2022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涵蓋20種常見癌癥和遺傳性腫瘤的預防篩查推薦,并首次增加“居民降低癌癥風險的七大建議”。據世界癌癥研究中心......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應用于活體腫瘤診斷分析的納米成像探針在過去幾年呈爆炸性增長,主要可分為兩大類:“alwayson”探針和可激活探針。由于“alwayson”探針的信號在活體內始終存在,因此具有較高......
闡明巨噬細胞如何有效地吞食癌細胞對設計下一代腫瘤免疫治療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蘇士成教授團隊發現線粒體分裂通過改變吞噬機器兩個重要成分WIP和WASP相變,從而促進巨噬細胞吞食癌細胞......
手術治療(外科治療)是癌癥常見和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癌癥部位的精準成像能夠保障腫瘤組織的完全切除和健康組織的不必要切除,不僅是癌癥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腫瘤手術治療的“導航”。然而,如何實現腫瘤病......
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馬立新團隊在細菌腫瘤治療領域再獲突破,相關成果以《細菌誘導腫瘤血栓并表達溶細胞素增強腫瘤治療》為題,近日發表于AdvancedSc......
“腫瘤會導致患者全身性的營養消耗,進而導致營養不良。同時,腫瘤還會引發機體系統性炎癥,導致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等一系列改變,影響抗腫瘤治療整體效果。”近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腫瘤中心教授崔久嵬......
近日,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與國內醫藥科技企業“聯影醫療”聯合研發的臨床創新“黑科技”——uCT-ART在線自適應放療技術在肺癌放療領域率先落地。該技術不僅實現了動態定位,為直擊癌癥裝上了“衛星導航”......